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减少学生计算失误的策略

【作者】 陈泉旭

【机构】 广西那坡县龙合镇定业村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出现诸多失误,这在哪个地区哪个学校哪个班级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本文认为,好好掌握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降低小学生计算失误率的有效途径,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如何减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失误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策略方法;有效途径

  数学属于自然科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问,其严谨性要求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计算能力是数学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一项能力。要想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开始。多年在学校执教的数学教师都有切身体会,要想杜绝小学生计算不出错难于上青天,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数学教师该如何减少小学生的计算失误呢?
  数的计算最常运用于生活,而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准确、熟练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以后,新教材对数字计算的要求已经不同于往日,它不仅要求计算得正确、快速,更强调所用的计算方法是不是科学、简便和灵活,强调过程比结果重要。计算过程中,必须口算、笔算与估算等几种计算方式巧妙恰当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多种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尤其是综合运用来逐步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十分遗憾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尽如人意,其在运算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令人不得不忧心忡忡。问题主要体现在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还有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抑或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还有减法当作加法做、乘法当作除法完成等等。学生计算失误率之高,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计算错误频频,导致很多学生数学成绩很差,10多分的学生并不鲜见,有的学生因为成绩太差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放弃数学学习。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来逐步改进和完善学生的计算能力,减少学生计算的失误率。在这里本人抛砖引玉,提出几点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以就正于方家。
  一、要想减少计算失误率首先是好好掌握基础知识
  心里清楚如何计算才正确,才能减少计算失误,也就是明白一道题目需要运用哪些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等等,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计算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才可能计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因此,正确理解、牢固掌握数学科的基本常识,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例如,有的同学连乘法口诀都记不住,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必然是反映很迟钝的,计算速度慢如蜗牛行走,而且状况不断。又如,有的同学不能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自然而然出现25×(40+8)=25×40+8=1000+8=1008或35×7.5+35×2.5=(35+35)×(7.5+2.5)这样的错误。有的则是使用公式不熟练。例如有这样的题目:已知一个三角形地底是3米,面积是12平方米,求高是多少米?有的学生竟然用12÷2÷3=2(米),这是因为对公式不理解造成失误。有的高年级学生,因为学过的数学知识太多太丰富了,已经分不清张三和李四,难免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遇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必须控制住自己的烦躁情绪,更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先静下心来,然后帮助学生重新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弄清楚,进而运用知识迁移方法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方法。比如学生在计算8.4÷0.35时出现等于2.4的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不理解。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思考:除数为小数的除法,解题的关键步骤是怎样的?务必使学生明白:先把小数转变为整数,是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关键所在。接下来,再让学生思考怎样转化,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8.4÷0.35转化成840÷35,而不是84÷35,由此认识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添零补足。只有明确了算理,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此类计算题型的解题办法。
  二、强化训练是减少计算失误率的关键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技能,强化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反反复复的强化训练,才能帮助小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和技巧,逐步降低失误率。但是,强化训练不是简单的多做练习。教师一定要在练习的设计上多动脑筋多下苦功,突出练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加强口算训练,切实打好基础。口算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因为它笔算的基础,小学生必须具备这个基本功。另外,口算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那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实践证明口算能力强的学生其反应敏捷度极高。
  小学生的口算训练,20以内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最基本的。表内乘除法很简单,熟记口诀即可,记住口诀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20以内的加减法相对就难一些,因此必须加强训练,如每天坚持练习3~5分钟,长期坚持下去。教师要针对学生喜欢游戏和竞赛的心理,运用游戏、竞赛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练习,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还要采取重点问题集中练、好生差生分层练的方法,分槽喂养,以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步。
  2.注重对比训练,消除思维干扰。小学生很容易把计算方式方法搞混,每当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特别强调、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以便学生区分。当然,一般要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加以区分。学生通过对比与辨析。
  3.重视错例分析,克服典型错误。如果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务必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出错的关键所在,还要深挖错误的根源。有些题型学生反反复复出错,教师就选择最典型的错误例子给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训练过程不能求快,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思考、分析,把计算过程、步骤牢牢记在脑海里。教师要有错误登记本,随时随地地把学生出错的题目记录下来,分类整理,然后针对这些失误组织学生反复练习,这样就能产生奇效。
  三、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降低失误率的有效途径
  学好数学不能仅仅依靠“数学细胞”,也就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事实已经充分说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数学上也有不可等闲视之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让学生深深爱上数学计算。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道理,知道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关键是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进而不断减少失误率提高正确率,学习效果大大好转。教师可以把“小猴子摘桃子”“玩扑克牌”“掷骰子”这些生活中带有童趣性、玩耍性的娱乐方式引进课堂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2.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上文已经说过,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计算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就会产生懒怠的情绪。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数学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像名人那样热爱祖国、热爱学习,从小树立学好本领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有了远大的理想,就会有坚强的毅力,进而刻苦学习。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可以大大增强数学计算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数学这门自然科学,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潦草的学生,计算时往往三心二意,失误就比较多;写字工整的学生,计算时一丝不苟反复核算,正确率比较高。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要求书写整洁,把数字写规范,而且要让学生坚持不懈地练下去。二是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要求一定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二想就是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数据的特点与运算之间的关系;三算就是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四查就是计算完毕之后检查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等。三是培养学生耐心验算的习惯。学生在计算完题后,要及时地进行检查、验算,第一要看运算顺序是否正确,第二要看计算过程是否有误。同时,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把不同的验算方法传授给学生。
  总之,减少学生计算的失误率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数学计算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出国与就业,2011.04
  [2]石丹,关于提高低段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08
  [3]谢细全,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分析与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