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研究
【作者】 冯世军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隆平村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双减”背景下,分层作业盛行,不少小学数学教师都施行了分层作业,以此来提高了数学教学成效。但是在施行分层作业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了分层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却忽视了构建分层作业的评价标准,导致目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仍然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发挥其育人价值。基于此,本文将以当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现状为基础,通过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段数学分层作业的评价标准来建构多元智能的分层作业评价方式,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以此不断强化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施行,持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评价方式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意义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如果一直以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为基础来进行作业设计与布置,那就会影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也难以提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绩,反而还会造成差生更差的情况。但是我校数学教师在依据“双减”政策教育改革要求设计分层作业时,还普遍存在分层作业评价标准不一,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造成当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实践成效不佳,也难以通过分层作业去深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而对于分层作业,教师则需要用对于各层次学生更具有挑战性的标准来衡量各层次的学生,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以此才能够在分层作业中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评价方式
(一)以情感为依托,对分层作业进行情感评价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中,教师都是根据学生不同数学基础水平来布置的相关的作业,为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并收获数学学习的经验。教学评价也应该为最终的教育目标而服务,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评价中,除开对学生题目对错的肯定之外,还需要对学生加强情感支持,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知识和情感的双重体会,以情感带动兴趣发展。
1.表扬学生作业中的不同优点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持表扬的态度,且应该去寻找学生在数学作业中的不同优点,尤其是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学会去表扬和肯定。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体制,要让学生明白作业的完成度并非只看题目的对错度,还应该设置如字迹娟秀、排版工整等这些附加条件。教师在对分层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也需要依据这些不同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表扬,让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表扬,从而才能够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肯定学生作业中的不同思路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中,教师会根据学生不同数学基础层次来设计难度不等的题目,针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以激发数学思维,锻炼数学应用能力为主;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是以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主。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在做题目时,他们的思路、习惯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批改、评价分层作业的时候,也不应该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应该在原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在过程中不能够只按原有做题思路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应该肯定学生作业中的不同思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
3.鼓励学生作业中的存在问题
作业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和查漏补缺,大部分学生在当天的作业中都会出现很多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导致题目做错,也有可能是粗心、字迹潦草、排版不工整等其他方面的存在问题。教师在面对学生作业的存在问题的时候,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存在问题采取不一样的评价方式,如面对因基础知识不牢犯错的题目,教师应该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鼓励式的评价来提升学习的兴趣,而面对因粗心犯错的题目,教师则应该采取负强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
(二)以作业形式为依据,对分层作业进行多样性评价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中,部分教师落实“双减”政策,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其中就包括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又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而针对不同的分层作业形式,教师也不应该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而是应该结合小学高年段分层作业的具体形式来设置不一样的评价方式,让评价起到辅助学生数学学习的功效。
1.提倡学生自我评价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中,教师应该提倡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在分层作业的最后,设置一个表格,表格中有今日作业完成度的自我检测评价标准,学生按照今日完成程度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便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在经过教师积极引导,便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中,教师可以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带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起进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完成作业之后,由小组内部进行互相评价,最后统一由小组长上报评价细则。此外,在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的时候,评价的标准也不全是作业的完成对错情况,而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做作业的良好习惯、作业的字迹、卷面整洁度等等情况。
3.鼓励学生对教师评价
在“双减”背景下设计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一是要满足作业对学生进行复习、检测和巩固的效用,二是不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为此就会在小学高段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中采取非书面作业的形式,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一数学项目。而针对这种非书面作业形式的作业,除了需要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之外,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进行评价,如作业的趣味性、可操作性等等。如此一来,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以大数据为支撑,对分层作业进行多元智能评价
社会大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辅助我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时代在变革,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我们的现代教学带来了便利。如今,大数据发展势头强劲,将大数据与教育教学评价相结合,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促进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有效评价的重要措施。
1.借助大数据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大数据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提取和选择有效信息,并且通过精准对接,将不同的信息进行转化和利用,从而帮助我们获取有效评价信息。为此就可以借助大数据系统来完善我们目前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评价系统,借助大数据的各种功能来完善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通过大数据来统计整体作业情况,以此来明确某一阶段或是一整个学期下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增长情况等。
2.借助大数据组成多元化评价主体
既然身处于大数据时代下,理应借助大数据系统的收集、采纳、选择、构建的能力,让教学评价主体趋于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应该仅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还可以将学生家长的评价纳入评价范围中来。之后,再将评价上传至网络平台,将学生家长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教师的评价融合在一起,最后进行整合,那么就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教师再针对其中学生的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3.借助大数据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借助大数据系统可以完善我们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更为便捷的评价方式,比如线上评价,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教师评价的时间,也可以借助大数据系统的分析选择能力直接为我们生成评价结果,还可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多种角度来进行数学分层作业的评价,以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更为具体的评价。
三、结语
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教师更是应该制定系统的评价标准,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功效,促进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有机生成,保障小学高年段学生数学学习成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笑雨.基于隐性分层教学构建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1).doi:10.3969/j.issn.1673-0097.2022.01.023.
[2]庄志超.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63).68-68.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评价方式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意义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如果一直以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为基础来进行作业设计与布置,那就会影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也难以提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绩,反而还会造成差生更差的情况。但是我校数学教师在依据“双减”政策教育改革要求设计分层作业时,还普遍存在分层作业评价标准不一,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造成当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实践成效不佳,也难以通过分层作业去深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而对于分层作业,教师则需要用对于各层次学生更具有挑战性的标准来衡量各层次的学生,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以此才能够在分层作业中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评价方式
(一)以情感为依托,对分层作业进行情感评价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中,教师都是根据学生不同数学基础水平来布置的相关的作业,为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并收获数学学习的经验。教学评价也应该为最终的教育目标而服务,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评价中,除开对学生题目对错的肯定之外,还需要对学生加强情感支持,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知识和情感的双重体会,以情感带动兴趣发展。
1.表扬学生作业中的不同优点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持表扬的态度,且应该去寻找学生在数学作业中的不同优点,尤其是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学会去表扬和肯定。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体制,要让学生明白作业的完成度并非只看题目的对错度,还应该设置如字迹娟秀、排版工整等这些附加条件。教师在对分层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也需要依据这些不同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表扬,让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表扬,从而才能够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肯定学生作业中的不同思路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中,教师会根据学生不同数学基础层次来设计难度不等的题目,针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以激发数学思维,锻炼数学应用能力为主;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是以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主。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在做题目时,他们的思路、习惯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批改、评价分层作业的时候,也不应该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应该在原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在过程中不能够只按原有做题思路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应该肯定学生作业中的不同思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
3.鼓励学生作业中的存在问题
作业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和查漏补缺,大部分学生在当天的作业中都会出现很多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导致题目做错,也有可能是粗心、字迹潦草、排版不工整等其他方面的存在问题。教师在面对学生作业的存在问题的时候,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存在问题采取不一样的评价方式,如面对因基础知识不牢犯错的题目,教师应该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鼓励式的评价来提升学习的兴趣,而面对因粗心犯错的题目,教师则应该采取负强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
(二)以作业形式为依据,对分层作业进行多样性评价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中,部分教师落实“双减”政策,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其中就包括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又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而针对不同的分层作业形式,教师也不应该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而是应该结合小学高年段分层作业的具体形式来设置不一样的评价方式,让评价起到辅助学生数学学习的功效。
1.提倡学生自我评价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中,教师应该提倡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在分层作业的最后,设置一个表格,表格中有今日作业完成度的自我检测评价标准,学生按照今日完成程度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便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在经过教师积极引导,便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中,教师可以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带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起进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完成作业之后,由小组内部进行互相评价,最后统一由小组长上报评价细则。此外,在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的时候,评价的标准也不全是作业的完成对错情况,而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做作业的良好习惯、作业的字迹、卷面整洁度等等情况。
3.鼓励学生对教师评价
在“双减”背景下设计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一是要满足作业对学生进行复习、检测和巩固的效用,二是不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为此就会在小学高段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中采取非书面作业的形式,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一数学项目。而针对这种非书面作业形式的作业,除了需要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之外,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进行评价,如作业的趣味性、可操作性等等。如此一来,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以大数据为支撑,对分层作业进行多元智能评价
社会大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辅助我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时代在变革,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我们的现代教学带来了便利。如今,大数据发展势头强劲,将大数据与教育教学评价相结合,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促进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有效评价的重要措施。
1.借助大数据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大数据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提取和选择有效信息,并且通过精准对接,将不同的信息进行转化和利用,从而帮助我们获取有效评价信息。为此就可以借助大数据系统来完善我们目前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评价系统,借助大数据的各种功能来完善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通过大数据来统计整体作业情况,以此来明确某一阶段或是一整个学期下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增长情况等。
2.借助大数据组成多元化评价主体
既然身处于大数据时代下,理应借助大数据系统的收集、采纳、选择、构建的能力,让教学评价主体趋于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应该仅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还可以将学生家长的评价纳入评价范围中来。之后,再将评价上传至网络平台,将学生家长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教师的评价融合在一起,最后进行整合,那么就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教师再针对其中学生的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3.借助大数据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借助大数据系统可以完善我们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更为便捷的评价方式,比如线上评价,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教师评价的时间,也可以借助大数据系统的分析选择能力直接为我们生成评价结果,还可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多种角度来进行数学分层作业的评价,以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更为具体的评价。
三、结语
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教师更是应该制定系统的评价标准,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功效,促进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有机生成,保障小学高年段学生数学学习成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笑雨.基于隐性分层教学构建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1).doi:10.3969/j.issn.1673-0097.2022.01.023.
[2]庄志超.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63).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