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简述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作者】 热彦古力·艾力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与此同时,还可以给学生传递该学科的核心素养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开放、合作、自主的探究学习方法,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积极拓展思维。为此本文基于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介绍,分析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展开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目前,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时,所形成的促进个人成长和顺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格。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高中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应结合该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核心素养理念指导教学。
1、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国内多数高中都将学生分数作为考核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有的重视。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提升核心素养教育的地位。现代教育观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深入分析教材,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对化学学科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活动内容的升华。此外,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健全自身知识体系,强化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2、强化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是对学生现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塑造和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知识进行深度思考探究,从而激发思维活跃性,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对知识加以运用。知识的重新整合与加工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直观体现,例如“碱金属元素”章节的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相关学习后能够独立的绘制碱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根据图示进行碱金属元素原子电子层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结构性质的化学思想。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的综合运用进行知识深化整合,例如播放神州飞船的视频,为学生讲解用于火箭燃料制作的锂元素,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物质?锂的优势在哪里?”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为知识整合奠定基础。再或是开展“乙烯的加成反应”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以乙烯可让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宏观现象作为分析切入点,对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所产生的反应进行推理,当学生分析完成后帮助学生理解乙烯和溴的分子结构对反应原理,由于化学分子式不能够进行直观的体现,为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教学效果,教师这时需要利用球棍模型对这一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模拟,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当学生对上述内容熟练掌握后,需要引导学生能够对特定环境下的乙烯与氯化氢、乙烯与水、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应产物进行推理分析,以此实现对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的教学目标。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微观与宏观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强化知识理解和掌握,使化学方程式学习不再枯燥,使学生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实现完整知识结构的建构,不再需要通过生搬硬套解决问题。
3、概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探索宏观和微观现象,培养研究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和科学精神,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探索宏观和微观现象。物质的宏观世界丰富多彩,学生应从不同层次认知,并基于此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还应从微观上剖析物质,以发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使对化学的认识达到原子、分子乃至元素层次。
第二,培养创新意识,即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探究是指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明确研究方向,再通过实验解释现象,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得结论。在上述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第三,社会责任与科学精神。化学属于实验学科,相对严谨,在研究中必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在体会化学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应树立绿色化学意识,最终运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此外,还应正确评价与化学相关的热点事件。
4、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
4.1 基础知识的夯实
化学学科素养的根基是基础知识。若根基不够扎实,则将无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所以,化学教师必须重视核心知识的讲解,并在教学中变换角度,灵活应用模型、实验等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结构。学生在脑中构建好完整的知识模型后,他们在碰到未知物质时,便可以通过类别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并以性质为中心,分析其用途。
例如,在讲解“硫和氮的氧化物”时,教师在为学生介绍SO2的基本化学性质的时候,不仅需要讲解SO2具有的还原性、漂白性、酸性氧化物的基本性质等,而且还需要分析SO2对大气环境的污染。SO2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时会形成以下污染∶①氧化生成SO3,并和CO2形成酸雨,进而腐蚀建筑物。②形成微粒后污染大气。学生利用这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SO2的基础知识,又明确了排放SO2的危害,这有利于他们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形成社会责任。教师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系统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还应引导他们从宏观和微观出发,综合思考问题,并动态分析化学现象,以探究化学变化的具体本质,进而总结变化规律,最终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重视科学探究活动
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学涉及的主要科学探究活动,实验的意义是通过做实验来帮助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引导他们关注化学现象,并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再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适当安排实验内容,特别是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讲解实验原理、操作、现象观察及结论外,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学到的知识,并根据所得实验数据及基本事实,展开独立思考,并得出实验结论。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其自主分析能力。在得出实验结论后,还应指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引导他们养成反复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4.3 为学生创建有效的化学教学情境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除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化学应用实践事例,比如:最新的化学研发成果以及感人的科学家事迹等方面的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科学精神,使其深刻认识到在人类进行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化学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教师需要明确化学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现象以及当代社会热点,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单单脱离学习知识的过程,单独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不切实际。而教育改革需要通过漫长的摸索,在不久的将来,相信每个教师和学生均会在心中滋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种子,以增强化学学科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刘剑,陈玉艳.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14):90-91.
[2]李莉.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4):86-87.
[3]吴文.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08):62-63.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目前,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时,所形成的促进个人成长和顺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格。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高中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应结合该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核心素养理念指导教学。
1、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国内多数高中都将学生分数作为考核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有的重视。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提升核心素养教育的地位。现代教育观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深入分析教材,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对化学学科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活动内容的升华。此外,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健全自身知识体系,强化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2、强化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是对学生现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塑造和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知识进行深度思考探究,从而激发思维活跃性,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对知识加以运用。知识的重新整合与加工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直观体现,例如“碱金属元素”章节的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相关学习后能够独立的绘制碱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根据图示进行碱金属元素原子电子层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结构性质的化学思想。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的综合运用进行知识深化整合,例如播放神州飞船的视频,为学生讲解用于火箭燃料制作的锂元素,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物质?锂的优势在哪里?”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为知识整合奠定基础。再或是开展“乙烯的加成反应”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以乙烯可让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宏观现象作为分析切入点,对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所产生的反应进行推理,当学生分析完成后帮助学生理解乙烯和溴的分子结构对反应原理,由于化学分子式不能够进行直观的体现,为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教学效果,教师这时需要利用球棍模型对这一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模拟,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当学生对上述内容熟练掌握后,需要引导学生能够对特定环境下的乙烯与氯化氢、乙烯与水、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应产物进行推理分析,以此实现对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的教学目标。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微观与宏观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强化知识理解和掌握,使化学方程式学习不再枯燥,使学生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实现完整知识结构的建构,不再需要通过生搬硬套解决问题。
3、概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探索宏观和微观现象,培养研究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和科学精神,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探索宏观和微观现象。物质的宏观世界丰富多彩,学生应从不同层次认知,并基于此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还应从微观上剖析物质,以发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使对化学的认识达到原子、分子乃至元素层次。
第二,培养创新意识,即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探究是指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明确研究方向,再通过实验解释现象,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得结论。在上述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第三,社会责任与科学精神。化学属于实验学科,相对严谨,在研究中必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在体会化学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应树立绿色化学意识,最终运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此外,还应正确评价与化学相关的热点事件。
4、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
4.1 基础知识的夯实
化学学科素养的根基是基础知识。若根基不够扎实,则将无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所以,化学教师必须重视核心知识的讲解,并在教学中变换角度,灵活应用模型、实验等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结构。学生在脑中构建好完整的知识模型后,他们在碰到未知物质时,便可以通过类别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并以性质为中心,分析其用途。
例如,在讲解“硫和氮的氧化物”时,教师在为学生介绍SO2的基本化学性质的时候,不仅需要讲解SO2具有的还原性、漂白性、酸性氧化物的基本性质等,而且还需要分析SO2对大气环境的污染。SO2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时会形成以下污染∶①氧化生成SO3,并和CO2形成酸雨,进而腐蚀建筑物。②形成微粒后污染大气。学生利用这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SO2的基础知识,又明确了排放SO2的危害,这有利于他们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形成社会责任。教师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系统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还应引导他们从宏观和微观出发,综合思考问题,并动态分析化学现象,以探究化学变化的具体本质,进而总结变化规律,最终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重视科学探究活动
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学涉及的主要科学探究活动,实验的意义是通过做实验来帮助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引导他们关注化学现象,并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再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适当安排实验内容,特别是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讲解实验原理、操作、现象观察及结论外,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学到的知识,并根据所得实验数据及基本事实,展开独立思考,并得出实验结论。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其自主分析能力。在得出实验结论后,还应指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引导他们养成反复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4.3 为学生创建有效的化学教学情境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除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化学应用实践事例,比如:最新的化学研发成果以及感人的科学家事迹等方面的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科学精神,使其深刻认识到在人类进行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化学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教师需要明确化学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现象以及当代社会热点,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单单脱离学习知识的过程,单独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不切实际。而教育改革需要通过漫长的摸索,在不久的将来,相信每个教师和学生均会在心中滋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种子,以增强化学学科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刘剑,陈玉艳.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14):90-91.
[2]李莉.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4):86-87.
[3]吴文.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0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