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融合策略探究

【作者】 杜珂珂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书院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日益凸显,对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提高学习成绩等整体作用明显。但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来说,二者融合仍未完全到位,某些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考虑不严不细,导致课上的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学生无法完全体会信息科技的优越性,以致于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完全显现。所以,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策略探究尤为重要。
  一、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数学课堂重点难点
  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但如果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就可以吸引学生专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对于数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用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理解掌握。
  在讲解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因为概念比较抽象,教师需要信息技术导入相关实物来进行讲解体积是什么、体积单位是什么。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讲解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概念。在多媒体上显示出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可以小组讨论,最后得出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每组请以为同学上讲台实际操作,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不断拖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中,得出结论100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组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同理将将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不断拖入1立方米的正方体中,得出结论1000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组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三者之间的空间大小,这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当然,这个探索过程是虚拟的,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现有的实物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三者的区别。例如用三把1米长的米尺呈现出1立方米的正方体、一个粉笔盒接近1立方分米、指甲盖接近1立方厘米,让学生切实牢固掌握这两个概念:物体的体积主要指物体具体所占空间,衡量体积的主要单位即体积单位。
  二、以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助力学生建构概念
  时代的不断进步,使信息技术快速融入教育领域,以前的黑板逐渐让位给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当代课堂上,PPT课件更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与黑板书写慢、呆板的文字相比,PPT将动画、音效、图像融为一体,动态化、综合性的呈现,不再枯燥乏味,同时与时代进步相契合。以前板书只能简单复述课本知识,拓展费时费工,效果不理想。PPT容量大、可塑性强、便于操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群体、重点难点的知识,因人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与多媒体相结合,为学生打造一个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学习新情境,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在讲解圆的面积时,小学数学考试中常会出现一道题,如果将圆形平均分成32个份,组成一个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圆形的半径和周长有什么关系。受限于小学生思维,空间感和教学工具单一,教师无法在黑板上进行演示。但教师可以利用PPT等视频教学资源,在多媒体上进行动态实物演示,将抽象化的概念动态化,这对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点无疑是一个福音。在PPT中,我们将圆形平均分成32等份,然后慢慢将其拉伸,进行拼凑,最终趋近一个长方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进来,在动态过程中,发现拼凑成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圆形的周长的一半和半径。也会得出结论,圆形被平均分割的份数越多时,所拼凑而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也借此推算出圆形的面积。
  三、以电子白板促进交流,加深学生数学印象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主导,但新课改后,以生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即学生应为课堂上的主角。目前,如何将以生为本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相融合,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传统的黑板教学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互动性差;交互式电子白板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智能化较强的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有声有声的课堂学习中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习质量。
  在讲解三角形分类时,小学生认知有限,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传统的黑板又无法展现所有三角形的种类,学生无法直观理解从而掌握这一知识点。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却可以将现实中类似三角形的实物图全部展现出来,理论结合实际,更好的让学生感知。比如在课前制作小视频,直观展示常见的三角形实物,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观察分析,归纳分类,从而牢固掌握知识点。另外,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特殊的功能,提供开放自由的互动空间,让学生自己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际操作,将视频中的三角形实物与三角形类型进行配对,让单纯的理论知识动起来,从而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分类烙印在脑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两者的结合,既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成绩;又可以搭建一个开放互动式的学习平台,优化师生关系,为教师提供便捷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知识,极大程度上满足学生需求。但是目前两者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借鉴完善,下一步,需要教师克服困难,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加快两者融合的方法,切实有效摆脱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早日达到新课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