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
【作者】 马 瑞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伴随着当今时代社会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学校也逐步进行了相应改革,来贯彻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其中小学教育是学习生涯中的基础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未成形,所以在此时期,对学生开设道德教育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德育教育可以在小学生的心里种下善良等美好道德的种子,有利于学生积极健康发展。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 道德教育;语文教学;小学生;渗透教育
德育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不成熟的时期,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一时期也是塑造其三观最容易的阶段。但以何种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仍众说纷纭,而笔者认为最好能将小学的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来进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影响,而并非是采用直接的硬性德育教育课程,虽然德育教育课程在理论上来讲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方法之一,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对德育课堂不重视,而且相应的教材准备不充分,致使整个德育教育课堂的效率并不高。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在语文课本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德育认识,还促进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他们正确认识这个世界。
1.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德育教学现状
1.1学校和教师对德育教育不重视
要想推行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首先就应该在思想上重视它。而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应试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下的学校家庭和学生都将“分数”视作学习的目标,认为取得优异的成绩才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后应该得到的,认为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准则。但是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都忽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应该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的态度来教育学生,以期能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2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没有详尽规划
德育教育是社会大背景逐渐重视的前提下,教育部门开始引入观念并要求实施学科渗透的课程。由于设立不久,相应的一系列工作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也没有具体的教师安排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渗透,怎样渗透等问题。德育教育还需要时间进一步进行详细的规划,学校应该对德育教育重视起来,投入相应的工作时间与细节规划。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下,部分学校仍然对德育教育不重视,接收到上级命令也只是人浮于事,表面功夫,做做样子,实质上并没有对德育教育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实施。
1.3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教育渗透过度形式化
除了上述说到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过度形式化。因为德育教育并不会纳入最终的考试项目,所以部分老师并不能正确把握其重要性,虽然它并不是教育考试范围,但它却是“人生考试”最核心、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都要对德育教育重视起来,不能只做表面样子,要真正做到“德育”,不能流于形式,要丰富内容。把德育教育发展起来,才可以从实际意义上树立小学生的德育观念。
2.加强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2.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课堂渗透的重视程度
要想在实际教学上使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的日常教学中,首先就要确保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对其的重视程度。学校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渗透的具体进展情况,召开相应的培训班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并要列出具体的计划,如在某册某课文中,哪个桥段可以体现出德育教育,这里教师应该如何具体引导,达到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的目的。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课《司马光》中,教师可以采用砸缸这个桥段具体引出这件事情背后所体现的司马光的道德精神和勇于助人精神,将德育教育无声渗透进语文课堂中。
2.2树立师德典范,塑造德育教育渗透的良好环境
教师给学生带来的榜样作用相信是不用多说的。相比于初高中的教师带给学生的榜样力量,小学时期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更明显的。因为小学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对比自己“强大”的人形成崇拜、模仿心理。教书育人,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素养。而教师自身的道德准则便是对小学生最好的渗透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聆听教师在语文课文情节桥段中对德育教育的理解,那就要确保教师作为传达者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必须过高,才能确保德育教育的方向和内容正确,才能使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行实质性的提高。
2.3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德育教育渗透融入到语文学科教育之中
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学科中是德育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而语文教师也有责任把德育教育带进课堂,使德育教育替换掉批评教育甚至体罚教育。在课堂中,教师应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进课堂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道德教育素养,有意识的在讲述语文课文时自然的融入进道德知识。现今的道德教育不应该是什么束缚,而应该是符合当今时代的正确而跟随潮流的道德,是符合当下、顺应时代的道德。所以,教师必须对当代德育教育有充分的认识,并有意识的结合课堂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道德的学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革新和进步,道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也日渐变得不可或缺。思想道德教育不但受到学校的重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很需要道德教育,家长对学校的德育教育有必需的要求,所以学校开设德育教育是顺应潮流、顺应“民心”、顺应时代的,是十分正确的。德育教育在小学中愈发受到重视,这也在另一层面说明我国的教育正在不停的革新和进步。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会不断的创新,更好的让学生接受。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性教学,是达到德育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德育教学方法之一,如何更好的做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不仅要做到文中所列出的几点要求,还更需要我国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和发现,来确保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丽平.小一点、近一点、浅一点、实一点[J].浅谈小学语文学科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2018,?(8):231.?
[2]周召庆.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7):142.?
[3]吴苏舒.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32.
【关键词】 道德教育;语文教学;小学生;渗透教育
德育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不成熟的时期,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一时期也是塑造其三观最容易的阶段。但以何种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仍众说纷纭,而笔者认为最好能将小学的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来进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影响,而并非是采用直接的硬性德育教育课程,虽然德育教育课程在理论上来讲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方法之一,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对德育课堂不重视,而且相应的教材准备不充分,致使整个德育教育课堂的效率并不高。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在语文课本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德育认识,还促进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他们正确认识这个世界。
1.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德育教学现状
1.1学校和教师对德育教育不重视
要想推行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首先就应该在思想上重视它。而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应试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下的学校家庭和学生都将“分数”视作学习的目标,认为取得优异的成绩才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后应该得到的,认为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准则。但是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都忽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应该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的态度来教育学生,以期能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2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没有详尽规划
德育教育是社会大背景逐渐重视的前提下,教育部门开始引入观念并要求实施学科渗透的课程。由于设立不久,相应的一系列工作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也没有具体的教师安排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渗透,怎样渗透等问题。德育教育还需要时间进一步进行详细的规划,学校应该对德育教育重视起来,投入相应的工作时间与细节规划。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下,部分学校仍然对德育教育不重视,接收到上级命令也只是人浮于事,表面功夫,做做样子,实质上并没有对德育教育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实施。
1.3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教育渗透过度形式化
除了上述说到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过度形式化。因为德育教育并不会纳入最终的考试项目,所以部分老师并不能正确把握其重要性,虽然它并不是教育考试范围,但它却是“人生考试”最核心、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都要对德育教育重视起来,不能只做表面样子,要真正做到“德育”,不能流于形式,要丰富内容。把德育教育发展起来,才可以从实际意义上树立小学生的德育观念。
2.加强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2.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课堂渗透的重视程度
要想在实际教学上使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的日常教学中,首先就要确保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对其的重视程度。学校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渗透的具体进展情况,召开相应的培训班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并要列出具体的计划,如在某册某课文中,哪个桥段可以体现出德育教育,这里教师应该如何具体引导,达到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的目的。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课《司马光》中,教师可以采用砸缸这个桥段具体引出这件事情背后所体现的司马光的道德精神和勇于助人精神,将德育教育无声渗透进语文课堂中。
2.2树立师德典范,塑造德育教育渗透的良好环境
教师给学生带来的榜样作用相信是不用多说的。相比于初高中的教师带给学生的榜样力量,小学时期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更明显的。因为小学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对比自己“强大”的人形成崇拜、模仿心理。教书育人,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素养。而教师自身的道德准则便是对小学生最好的渗透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聆听教师在语文课文情节桥段中对德育教育的理解,那就要确保教师作为传达者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必须过高,才能确保德育教育的方向和内容正确,才能使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行实质性的提高。
2.3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德育教育渗透融入到语文学科教育之中
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学科中是德育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而语文教师也有责任把德育教育带进课堂,使德育教育替换掉批评教育甚至体罚教育。在课堂中,教师应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进课堂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道德教育素养,有意识的在讲述语文课文时自然的融入进道德知识。现今的道德教育不应该是什么束缚,而应该是符合当今时代的正确而跟随潮流的道德,是符合当下、顺应时代的道德。所以,教师必须对当代德育教育有充分的认识,并有意识的结合课堂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道德的学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革新和进步,道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也日渐变得不可或缺。思想道德教育不但受到学校的重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很需要道德教育,家长对学校的德育教育有必需的要求,所以学校开设德育教育是顺应潮流、顺应“民心”、顺应时代的,是十分正确的。德育教育在小学中愈发受到重视,这也在另一层面说明我国的教育正在不停的革新和进步。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会不断的创新,更好的让学生接受。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性教学,是达到德育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德育教学方法之一,如何更好的做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不仅要做到文中所列出的几点要求,还更需要我国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和发现,来确保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丽平.小一点、近一点、浅一点、实一点[J].浅谈小学语文学科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2018,?(8):231.?
[2]周召庆.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7):142.?
[3]吴苏舒.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