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研究
【作者】 尹 平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镇西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从咿呀学语开始,我们就开始接触口语。事实上,小学阶段是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黄金期”。如果教学方法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让学生受益终生。本文从汉字识字量和基本语法知识入手,就如何提升小学生口语流畅度进行探讨,以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教学;口语表达;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是系统而全面的语言教学,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等。其中,“说”更强调口语表达。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顺畅地同他人交流,对其理解字、词、句、文大有裨益。
一、小学生口语表达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口语表达教学中,存在小学生自身词汇量储备不足等问题。口语表达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要认清现状,明白口语表达教学的不足之处。
首先,未能制定针对性的词汇量教学方案。从口语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教学没能做到与学情契合,甚至存在较大的偏差。由于词汇量不足,学生口语表达时用词不准,甚至“无词可用”,出现口不应心,或无法准确表达也就不奇怪了。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情况,小学生在口语交流时张口结舌,所说的话词不达意,甚至用肢体语言来补充自己语言不足的问题。这些都说明,小学生的口语水平亟待提升。
其次,缺少语言技巧传授。相比其他教学内容,口语教学尤其是技巧传授存在明显不足。甚至绝大多数教师都未系统学过这方面的知识。由于缺乏技巧,小学生口语交流必然力不从心,重点知识控制不到位的情况屡见不鲜。
最后,口语表达重视不够。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比如,很大一部分教师强调书本知识,校本教材少有出现,有关口语教学方面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教师往往沿袭错误教学理念,认为口语表达是学生“自己的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无需放到课堂上讲解。事实上,课堂是提升小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场所,若意识不到这一点,则不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对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作用分析
(一)引导学生积累日常词汇
无论是“说”还是“写”,都离不开词汇这一基础“元素”。在积累汉语词汇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词汇,并懂得这些字词的含义与用法。教师需要针对这些词汇开展训练,提升小学生的字词驾驭能力,要鼓励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词汇。通常,完成当堂教学任务后,小学生都能准确掌握所学的字词,并能使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如果学完之后就将其束之高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就会慢慢遗忘。当然,在积累词汇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汉语的语法知识,保证口语表达符合特定的语法规则,保证口语交流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学习语法知识后,也要尝试应用到口语表达之中。通过调动词汇和语法技巧,有效避免表达错误。在训练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到语境问题,能合理区分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关系,比如:家庭是口语对话的重要场所,在交流中适当增加一些描绘性的词语,尤其是成语、歇后语,就能让交流变得更有趣。
(二)树立口语表达的信心
口语教学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比如说,看图说话、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等。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说到口语表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口语交流频率还是很高的。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训练机会。在课上课下,也要有意识的进行锻炼,将各种技巧与实际交流结合起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余,口语实践都能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表达信心。我们可以尽量为学生制造锻炼机会,比如,在学校设计主题演讲、辩论“大”赛,还可以借助“六一”、“元旦”等节假日,开展说唱为主的“晚会”,学生会慢慢地变得“会说”、“敢说”。
三、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方法
(一)组织口语表达的实践活动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使用正确的字词,能够用标准、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借助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养成用规范口语交流的好习惯。教师应当创造有利于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比如:借助小组形式讨论各种“话题”(或问题),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在最后阐述阶段则由组员轮流“上阵”。针对小学语文教材诗歌内容丰富的特点,可以展开朗读活动,按照同一时期、同一作者、同一题材等标准分类,每个人朗读同一标准的三首诗歌。鼓励那些性格内向,不喜欢发言的学生进行口语交流,还可以借助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采用“接龙”的形式进行演讲,有其他同学对演讲内容进行点评。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同学,则给与相应的建议。
(二)创设情境教学,鼓励学生表达
情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够起到很好的铺垫渲染作用。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同样可以设置与之相符的课堂情境,比如,在班会上提出这样的议题,“你是否赞成班干部轮流制?”,“你是否愿意做班干部?”,“如果我是班干部,我会做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肯定存在“赞成”与“反对”两个对立面。这两种对立的观点给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设计创设良好的情境。
教师可以就此话题展开辩论,双方各抽调5名学生展开辩论。如果个别学生用词偏激,甚至出现不礼貌用语,教师要给予提醒和引导。针对辩论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语言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学生也应及时改正错误,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
总之,口语表达能力是每个人的“一张名片”,小学生正是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传授给学生更多技巧,同时积累更多词汇量。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口语交流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教学;口语表达;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是系统而全面的语言教学,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等。其中,“说”更强调口语表达。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顺畅地同他人交流,对其理解字、词、句、文大有裨益。
一、小学生口语表达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口语表达教学中,存在小学生自身词汇量储备不足等问题。口语表达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要认清现状,明白口语表达教学的不足之处。
首先,未能制定针对性的词汇量教学方案。从口语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教学没能做到与学情契合,甚至存在较大的偏差。由于词汇量不足,学生口语表达时用词不准,甚至“无词可用”,出现口不应心,或无法准确表达也就不奇怪了。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情况,小学生在口语交流时张口结舌,所说的话词不达意,甚至用肢体语言来补充自己语言不足的问题。这些都说明,小学生的口语水平亟待提升。
其次,缺少语言技巧传授。相比其他教学内容,口语教学尤其是技巧传授存在明显不足。甚至绝大多数教师都未系统学过这方面的知识。由于缺乏技巧,小学生口语交流必然力不从心,重点知识控制不到位的情况屡见不鲜。
最后,口语表达重视不够。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比如,很大一部分教师强调书本知识,校本教材少有出现,有关口语教学方面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教师往往沿袭错误教学理念,认为口语表达是学生“自己的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无需放到课堂上讲解。事实上,课堂是提升小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场所,若意识不到这一点,则不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对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作用分析
(一)引导学生积累日常词汇
无论是“说”还是“写”,都离不开词汇这一基础“元素”。在积累汉语词汇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词汇,并懂得这些字词的含义与用法。教师需要针对这些词汇开展训练,提升小学生的字词驾驭能力,要鼓励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词汇。通常,完成当堂教学任务后,小学生都能准确掌握所学的字词,并能使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如果学完之后就将其束之高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就会慢慢遗忘。当然,在积累词汇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汉语的语法知识,保证口语表达符合特定的语法规则,保证口语交流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学习语法知识后,也要尝试应用到口语表达之中。通过调动词汇和语法技巧,有效避免表达错误。在训练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到语境问题,能合理区分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关系,比如:家庭是口语对话的重要场所,在交流中适当增加一些描绘性的词语,尤其是成语、歇后语,就能让交流变得更有趣。
(二)树立口语表达的信心
口语教学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比如说,看图说话、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等。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说到口语表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口语交流频率还是很高的。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训练机会。在课上课下,也要有意识的进行锻炼,将各种技巧与实际交流结合起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余,口语实践都能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表达信心。我们可以尽量为学生制造锻炼机会,比如,在学校设计主题演讲、辩论“大”赛,还可以借助“六一”、“元旦”等节假日,开展说唱为主的“晚会”,学生会慢慢地变得“会说”、“敢说”。
三、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方法
(一)组织口语表达的实践活动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使用正确的字词,能够用标准、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借助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养成用规范口语交流的好习惯。教师应当创造有利于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比如:借助小组形式讨论各种“话题”(或问题),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在最后阐述阶段则由组员轮流“上阵”。针对小学语文教材诗歌内容丰富的特点,可以展开朗读活动,按照同一时期、同一作者、同一题材等标准分类,每个人朗读同一标准的三首诗歌。鼓励那些性格内向,不喜欢发言的学生进行口语交流,还可以借助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采用“接龙”的形式进行演讲,有其他同学对演讲内容进行点评。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同学,则给与相应的建议。
(二)创设情境教学,鼓励学生表达
情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够起到很好的铺垫渲染作用。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同样可以设置与之相符的课堂情境,比如,在班会上提出这样的议题,“你是否赞成班干部轮流制?”,“你是否愿意做班干部?”,“如果我是班干部,我会做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肯定存在“赞成”与“反对”两个对立面。这两种对立的观点给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设计创设良好的情境。
教师可以就此话题展开辩论,双方各抽调5名学生展开辩论。如果个别学生用词偏激,甚至出现不礼貌用语,教师要给予提醒和引导。针对辩论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语言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学生也应及时改正错误,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
总之,口语表达能力是每个人的“一张名片”,小学生正是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传授给学生更多技巧,同时积累更多词汇量。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口语交流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