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产生原因分析
【作者】 毛啟红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现象已成为困扰广大农村初中的一大问题,也是广大教师、广大家长和广大农村初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在乡村社会,对乡村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乡村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人格特征、积累的知识、生活习惯等都会对他们的将来的生活发展方向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导致的“问题学生”现象,不但严重地阻碍了乡村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而且严重地阻碍了乡村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开展,并对未来乡村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作用。文章就“问题学生”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一简单分析。
【关键词】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原因分析
在一个班级里,有优等生,有中等生,有差生,有表现较差,有成绩较差的,有问题的。而一般情况下,问题生才是最麻烦的。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表现一般都比较糟糕,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混乱,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力,有很大的竞争意识,有很大的嫌疑,有很大的侵略性,既不思进取,也屡教不改。尽管他们在一个班里人数较少,但是他们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影响力,他们对他们的改造工作若处理得不当,将会为班上的管理埋下许多的潜在风险,从而影响到整个班上的良性发展。
在当代的教育观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差生”这一说法,没有所谓的“优劣”,只是发展过程中的迟缓和迟缓而已。现在被认为是“差生”的学生,在未来也许会成为有成就的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对其进行教化、改造。但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并不是生来就落后的,而是由好到坏都有它的理由和转变的历程。所以,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将问题的原因弄清楚,这样,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方法来进行工作,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将问题给解决掉。当前,“问题学生”现象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他们有情绪化、耐性差、意志力差、没有信心、对测试的担心、无法专心、青少年时期的精神封闭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课堂上的日常教育和课堂教学很难进行下去,也是我们每f个教育者所关心的问题。所以,“问题学生”问题应该成为广大老师特别是老师高度关注的问题,要将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改造,当作一件十分繁重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来做。
在乡村中学,造成“问题学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思想上的不够完善;在外部因素上,主要有:家长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因素。“问题学生”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外部因素对其产生了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本身的内在因素。
在我国的乡村中学,问题学生的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题。要促使“问题”的转化,必须从“问题”的成因入手。导致学生出现这种或那种问题的因素很多,通过我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日常观察,我觉得有如下的几点。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家庭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第一、缺乏正确的家教。纵容、纵容、纵容、唯命是从,把儿童当成“小皇帝”、“掌上明珠”,对儿童唯命是从,导致儿童生存技能低下、个性倔强、自我中心;或过于严厉的管理,造成许多孩子在坏的家教下,变成了自私,任性,专横,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有些人的父母已经离婚,或者两个人都长期外出工作;一些父母自身也存在着品德上的问题。有些人对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品德上都不闻不问,如果他们犯了错误,他们就会破口大骂,甚至是动手打人;有些人对子女放纵,三天三夜不眠,混日子,无所作为;有些父母缺乏远见,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眼前,所以对自己的子女的学习状况漠然置之,还让自己的子女间歇地去打工,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等。第二个是家境条件。或由于家长的离婚或家庭的贫困,致使该生无法继续正常的学业;或父母生病残疾,需要子女照料等。
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问题学生”出现的重要原因。单亲家庭的无视、暴力,专制家庭的简单粗暴,这些不良家庭的消极作用,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形成错误的导向。
二、社会上一些不好的风气
1.一些不正当的社会风气,一些不健康的电影和书籍,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还有一些散落在外面的同学和帮派,还有一些罪犯的诱骗、腐蚀和教唆,还有一些商业性的游戏机室和网吧的诱惑,这些都会对一些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同学产生负面的作用,让他们很难摆脱出来。
2.在一些不良人士的诱惑和诱惑下,一些同学染上了抽烟酗酒的恶习,对自己的学业失去了自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于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判断力的年轻学生来说,绝对是一种错误。
三、办学的失当
1.一些老师不遵守教学规则,违反了教学原则;不懂得教学的艺术,没有用好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有些老师说话做事都是一板一眼,做事方式也是简单、粗糙,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也是一种很随意的态度,他们对自己的老师也是一种很淡然的对待。还有一些老师,他们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严厉的教育,还会出现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二是一些老师对问题生深恶痛绝,认为问题生“烂木头”、“没希望了”、“没用了”。
造成问题的因素很多,身为一位出色的乡村中学的老师,要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根据教学的原则,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改造。应对措施:
2.现行的测验体制造成了一些同学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情降低,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学习上的问题,比如不会写作业,不会写,从而产生了一些不好的表现。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来说,他们很少能够获得老师的夸奖,也没有获得展现自己的机遇。他们在班级中感受不到任何的温馨和关怀,很容易被老师、同学嫌弃、歧视,慢慢地形成旷课、逃学等不好的习惯,从而不愿意被老师的教导,从而造成了他们与老师的对立。
四、个人缘由
产生自己问题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个人的因素,那些学习成绩很差的同学,他们的判断力很弱,他们无法控制自己,而且他们的主观意识也很弱;其次,因为有很多原因,因为自己的事情或者疾病,导致自己的学业长期延误,从而导致了自己的落后;比如,在课堂中,有一位同学,他的思维出现了走神,他对老师所说的东西,他的知识是含糊的,他无法完全明白,但是他为了自己的尊严,他也不愿意去询问老师,于是他就会不懂装懂,从而剽窃了他的作业。长此以往,会导致新的和老的知识之间出现了错位,虽然学生本身有了一个好的学习意识,但是他们对教师所讲解的新的东西总是无法完全的了解,会变得模模糊糊,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感到厌恶,进而会出现许多的问题。
乡村初中学生的不成熟心态是造成其不良表现的内在原因。当前,我国的初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急剧变化和发育的阶段。在心理学上,一方面,他们已经从幼年时期的依赖逐步走向了独立自主,明显地具有了一些思维,具有了一些独立的判断力,具有了更多的自觉性和更多的人格特征。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够完善,心理较为脆弱和幼稚,容易偏激,片面,抑郁,不理性。由于其尚未完全发育,造成了他们对于自身身体和精神上的发展,以及对于种种社会问题的认识上的混乱。
问题学生是可以转变的,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取得良好的结果,让他们走上正确的轨道。
弄清乡村初中“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切勿急于一时,更不能中途放弃。
“努力终有回报。”认识并改变“问题学生”,坚持到底,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形成共同的力量,我们坚信,努力是有回报的,用汗水去灌溉,用鲜花去绽放。
参考文献:
[1]李光辉.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D].南京大学,2019.DOI:10.27235/d.cnki.gnjiu.2019.000605.
[2]朱兵.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256.DOI:10.16681/j.cnki.wcqe.201820160.
[3]万宝泉.初探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学周刊,2015,No.244(04):49.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5.04.197.
[4]李倩.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对策[J].学理论,2013,No.665(23):279-280.
[15]敖行彪.试析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1,No.193(05):95.
【关键词】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原因分析
在一个班级里,有优等生,有中等生,有差生,有表现较差,有成绩较差的,有问题的。而一般情况下,问题生才是最麻烦的。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表现一般都比较糟糕,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混乱,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力,有很大的竞争意识,有很大的嫌疑,有很大的侵略性,既不思进取,也屡教不改。尽管他们在一个班里人数较少,但是他们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影响力,他们对他们的改造工作若处理得不当,将会为班上的管理埋下许多的潜在风险,从而影响到整个班上的良性发展。
在当代的教育观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差生”这一说法,没有所谓的“优劣”,只是发展过程中的迟缓和迟缓而已。现在被认为是“差生”的学生,在未来也许会成为有成就的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对其进行教化、改造。但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并不是生来就落后的,而是由好到坏都有它的理由和转变的历程。所以,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将问题的原因弄清楚,这样,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方法来进行工作,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将问题给解决掉。当前,“问题学生”现象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他们有情绪化、耐性差、意志力差、没有信心、对测试的担心、无法专心、青少年时期的精神封闭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课堂上的日常教育和课堂教学很难进行下去,也是我们每f个教育者所关心的问题。所以,“问题学生”问题应该成为广大老师特别是老师高度关注的问题,要将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改造,当作一件十分繁重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来做。
在乡村中学,造成“问题学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思想上的不够完善;在外部因素上,主要有:家长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因素。“问题学生”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外部因素对其产生了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本身的内在因素。
在我国的乡村中学,问题学生的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题。要促使“问题”的转化,必须从“问题”的成因入手。导致学生出现这种或那种问题的因素很多,通过我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日常观察,我觉得有如下的几点。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家庭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第一、缺乏正确的家教。纵容、纵容、纵容、唯命是从,把儿童当成“小皇帝”、“掌上明珠”,对儿童唯命是从,导致儿童生存技能低下、个性倔强、自我中心;或过于严厉的管理,造成许多孩子在坏的家教下,变成了自私,任性,专横,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有些人的父母已经离婚,或者两个人都长期外出工作;一些父母自身也存在着品德上的问题。有些人对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品德上都不闻不问,如果他们犯了错误,他们就会破口大骂,甚至是动手打人;有些人对子女放纵,三天三夜不眠,混日子,无所作为;有些父母缺乏远见,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眼前,所以对自己的子女的学习状况漠然置之,还让自己的子女间歇地去打工,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等。第二个是家境条件。或由于家长的离婚或家庭的贫困,致使该生无法继续正常的学业;或父母生病残疾,需要子女照料等。
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问题学生”出现的重要原因。单亲家庭的无视、暴力,专制家庭的简单粗暴,这些不良家庭的消极作用,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形成错误的导向。
二、社会上一些不好的风气
1.一些不正当的社会风气,一些不健康的电影和书籍,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还有一些散落在外面的同学和帮派,还有一些罪犯的诱骗、腐蚀和教唆,还有一些商业性的游戏机室和网吧的诱惑,这些都会对一些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同学产生负面的作用,让他们很难摆脱出来。
2.在一些不良人士的诱惑和诱惑下,一些同学染上了抽烟酗酒的恶习,对自己的学业失去了自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于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判断力的年轻学生来说,绝对是一种错误。
三、办学的失当
1.一些老师不遵守教学规则,违反了教学原则;不懂得教学的艺术,没有用好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有些老师说话做事都是一板一眼,做事方式也是简单、粗糙,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也是一种很随意的态度,他们对自己的老师也是一种很淡然的对待。还有一些老师,他们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严厉的教育,还会出现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二是一些老师对问题生深恶痛绝,认为问题生“烂木头”、“没希望了”、“没用了”。
造成问题的因素很多,身为一位出色的乡村中学的老师,要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根据教学的原则,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改造。应对措施:
2.现行的测验体制造成了一些同学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情降低,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学习上的问题,比如不会写作业,不会写,从而产生了一些不好的表现。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来说,他们很少能够获得老师的夸奖,也没有获得展现自己的机遇。他们在班级中感受不到任何的温馨和关怀,很容易被老师、同学嫌弃、歧视,慢慢地形成旷课、逃学等不好的习惯,从而不愿意被老师的教导,从而造成了他们与老师的对立。
四、个人缘由
产生自己问题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个人的因素,那些学习成绩很差的同学,他们的判断力很弱,他们无法控制自己,而且他们的主观意识也很弱;其次,因为有很多原因,因为自己的事情或者疾病,导致自己的学业长期延误,从而导致了自己的落后;比如,在课堂中,有一位同学,他的思维出现了走神,他对老师所说的东西,他的知识是含糊的,他无法完全明白,但是他为了自己的尊严,他也不愿意去询问老师,于是他就会不懂装懂,从而剽窃了他的作业。长此以往,会导致新的和老的知识之间出现了错位,虽然学生本身有了一个好的学习意识,但是他们对教师所讲解的新的东西总是无法完全的了解,会变得模模糊糊,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感到厌恶,进而会出现许多的问题。
乡村初中学生的不成熟心态是造成其不良表现的内在原因。当前,我国的初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急剧变化和发育的阶段。在心理学上,一方面,他们已经从幼年时期的依赖逐步走向了独立自主,明显地具有了一些思维,具有了一些独立的判断力,具有了更多的自觉性和更多的人格特征。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够完善,心理较为脆弱和幼稚,容易偏激,片面,抑郁,不理性。由于其尚未完全发育,造成了他们对于自身身体和精神上的发展,以及对于种种社会问题的认识上的混乱。
问题学生是可以转变的,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取得良好的结果,让他们走上正确的轨道。
弄清乡村初中“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切勿急于一时,更不能中途放弃。
“努力终有回报。”认识并改变“问题学生”,坚持到底,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形成共同的力量,我们坚信,努力是有回报的,用汗水去灌溉,用鲜花去绽放。
参考文献:
[1]李光辉.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D].南京大学,2019.DOI:10.27235/d.cnki.gnjiu.2019.000605.
[2]朱兵.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256.DOI:10.16681/j.cnki.wcqe.201820160.
[3]万宝泉.初探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学周刊,2015,No.244(04):49.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5.04.197.
[4]李倩.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对策[J].学理论,2013,No.665(23):279-280.
[15]敖行彪.试析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1,No.193(0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