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刘 敏
【机构】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温水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学科,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美术知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从而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教育事业改革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成为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下文中笔者主要就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及有效开展措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希望对于小学阶段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和潜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进而不断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在预期教学目标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创造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我们的影子》时,为使学生了解影子形成的要素与特点,学会运用规律性的纹理表現以轮廓为主的影子画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射灯和各种有关影子的素材与作品,带领学生到太阳下进行“猜影子”游戏,让他们观察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影子,以此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感受影子,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想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或者家长的情况下,全身心地投入于某一件事情,并最终取得成功的过程。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教学中,我们会涉及《花手帕》一章,它主要是想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准备生宣纸以及颜料等,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浸染出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手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喜好以及性格去操作,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为基础,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学习基础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十分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认知目标,更要注重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我在教授岭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画家眼中的儿童》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初步感受中国画和油画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技法所形成的不同艺术风格,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内容及造型等要素的感受,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创作情感,从而产生更多的体验灵感。
四、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情境
创新的前提在于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假设,没有想象,自然也就没有创新思维的画作,学生只有在没有精神压力、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才能够保持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想象力和注意力都处于积极状态,这样很容易就能够产生思想的活化。如在学习《神气的小厨师》一课时,教师可以寓情于景,为学生们营造出一种厨师班的氛围,教师可以为学生买置办厨师帽、厨师服,并将其划分小组,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可以起一个自己喜欢的饭店名字,然后将自己制作的各种食物分发个其他小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会这些食物是用什么做的,如何做的,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锻炼胆识和勇气,同时在发言过程中进行交流,学到了新的知识。当学生完成尝试后,教师可以再指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食物进行组合搭配,对于搭配好的食物,学生可以将其画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教师的启发,都兴致勃勃的对自己得到的食物进行搭配,有甜甜的饮料、白白的米饭、青菜、肉类等等,然后根据将搭配好的样式绘出来,再根据食物的颜色涂上颜料,大家忙活了一阵子之后,一幅幅诱人的食物画作便展现在了眼前,各种各样,搭配也各不相同,小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让老师看自己的画作,兴致高昂。通过为学生营造创造思维的课堂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对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五、扩展思维空间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标准中规定要让学生了解美术多样的表现形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其主要方式就要让学生多接触各式各样的艺术创作作品,认识艺术创作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答案。让:学生从视觉感受中受到丰富的影响,思维受到启迪,进而更主动、更自由地去进行美术创作。比如在《黑与白》这一课中,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黑白图形,包括足球、太极图、水墨泼匦等等,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黑与白”组合的神奇,也更深刻地理解艺术可以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无形中也就让学生知道艺术的创作形式,进而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自主地学习,展开思维想象力,将丰富的想象付诸于实践创新活动中。
总之,在新形势下,美术教育较传统而言被斌予了新的内涵,这对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积极主动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目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育中侧重小学生自身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只有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才可以以此来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安丽.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2]黄静.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3(21)
[3]徐玉.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
[4]贾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学周刊,2008(33)
【关键词】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成为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下文中笔者主要就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及有效开展措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希望对于小学阶段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和潜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进而不断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在预期教学目标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创造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我们的影子》时,为使学生了解影子形成的要素与特点,学会运用规律性的纹理表現以轮廓为主的影子画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射灯和各种有关影子的素材与作品,带领学生到太阳下进行“猜影子”游戏,让他们观察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影子,以此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感受影子,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想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或者家长的情况下,全身心地投入于某一件事情,并最终取得成功的过程。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教学中,我们会涉及《花手帕》一章,它主要是想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准备生宣纸以及颜料等,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浸染出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手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喜好以及性格去操作,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为基础,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学习基础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十分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认知目标,更要注重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我在教授岭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画家眼中的儿童》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初步感受中国画和油画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技法所形成的不同艺术风格,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内容及造型等要素的感受,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创作情感,从而产生更多的体验灵感。
四、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情境
创新的前提在于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假设,没有想象,自然也就没有创新思维的画作,学生只有在没有精神压力、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才能够保持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想象力和注意力都处于积极状态,这样很容易就能够产生思想的活化。如在学习《神气的小厨师》一课时,教师可以寓情于景,为学生们营造出一种厨师班的氛围,教师可以为学生买置办厨师帽、厨师服,并将其划分小组,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可以起一个自己喜欢的饭店名字,然后将自己制作的各种食物分发个其他小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会这些食物是用什么做的,如何做的,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锻炼胆识和勇气,同时在发言过程中进行交流,学到了新的知识。当学生完成尝试后,教师可以再指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食物进行组合搭配,对于搭配好的食物,学生可以将其画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教师的启发,都兴致勃勃的对自己得到的食物进行搭配,有甜甜的饮料、白白的米饭、青菜、肉类等等,然后根据将搭配好的样式绘出来,再根据食物的颜色涂上颜料,大家忙活了一阵子之后,一幅幅诱人的食物画作便展现在了眼前,各种各样,搭配也各不相同,小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让老师看自己的画作,兴致高昂。通过为学生营造创造思维的课堂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对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五、扩展思维空间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标准中规定要让学生了解美术多样的表现形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其主要方式就要让学生多接触各式各样的艺术创作作品,认识艺术创作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答案。让:学生从视觉感受中受到丰富的影响,思维受到启迪,进而更主动、更自由地去进行美术创作。比如在《黑与白》这一课中,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黑白图形,包括足球、太极图、水墨泼匦等等,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黑与白”组合的神奇,也更深刻地理解艺术可以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无形中也就让学生知道艺术的创作形式,进而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自主地学习,展开思维想象力,将丰富的想象付诸于实践创新活动中。
总之,在新形势下,美术教育较传统而言被斌予了新的内涵,这对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积极主动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目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育中侧重小学生自身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只有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才可以以此来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安丽.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2]黄静.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3(21)
[3]徐玉.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
[4]贾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学周刊,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