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葛雅彬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群文阅读不断被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统编部教材容量大、题材广、范围宽,所以群文阅读的引入恰好弥补了文本细读中耗时多、范围狭窄、不利于拓展学生阅读面的不足,开展有效的群文阅读可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在形成良好文学素养的道路上走得更平坦。基于此,本文将以高中语文古诗词为例,简要阐述应当如何将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应用于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群文阅读这种全新的阅读形式得以诞生并被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其在实现提升学生阅读数量、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将群文阅读应用于古诗词教学中,成为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那么将群文阅读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呢?
  一、结合作者创作背景
  古诗词与其他文学体裁相较而言,具有篇幅短小、意境深邃,情感丰富,手法多样的的特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诗词背后都隐藏着无穷无尽的文学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往往畏葸不前,谈“诗”色变。此外,每一个作者,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下,也会写出不同的诗歌,抒发不同的情感,就使得古诗词在阅读时千变万化,难以把握。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一中阅读古诗词的畏难心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就应当按照古诗词的风格来进行群文教学,同时,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区别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借此来帮助学生感知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关系。
  例如,在学习辛弃疾的古诗词时,教师要同步将辛弃疾生活年代及生存经历讲给学生。结合以上两者,去具体理解他不同时期的诗词,这样能够让学生理解辛弃疾充盈在胸腔的熊熊爱国热情,收复失地的迫切愿望。学习王安石的诗,可以概述北宋的时代背景,并将王安石的生平以“变法”为分界分为两个时期。变法前的王安石经常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而变法后的王安石则更多的是政治仕途遇到挫折后,退而求山水之乐的隐逸情怀。学习苏轼的诗歌,可以重点介绍他“屡遭贬谪”的经历,他的乐观和豁达并非一开始就有,因为经常被贬,在挫折中练就了他“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加之弟弟苏辙的力挺,也给苏轼的淡然增加了底气。所以作者的生活经历不同,所生年代差异,古诗词的风格,所描绘的意境也不尽相同。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在群文阅读教学时,详细地向学生讲解作品风格以及表现风格的关键词句,以此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结合古诗词的题材类型
  高中生之所以会“谈诗色变”,不仅仅是因为古诗词风格的不同,也是因为不同古诗词的题材具有较大差异,且不同作者对于同一种古诗词的题材的创作方式、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因此学生往往容易错误理解以及混淆记忆。[1]例如杜甫的《登高》、《月夜忆舍弟》以及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属于羁旅思乡类古诗词,但是由于作者境遇的不同,选取的景色也不同,表达得情感以及所使用的手法也不同,这些差异让学生进行深刻的理解,在解读诗歌时就不能更好的掌握,从而影响学生答题,进一步降低了古诗词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从题材出发来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同一种题材的作品来逐渐拓展他们的古诗词阅读视野。
  以高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送别诗为例,学生将会学习《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等等的送别诗,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送别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思考如何通过关键词、意向来判断其是送别诗、每首送别诗所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等。通过思考,学生便会发现这一类送别诗中都会含有“送、赠、酬”等关键字以及“柳、酒、月”等意向,所表达的情感也往往是将寓情于景等方法表达不舍之情或是通过想象来表达思念之情等等。当学生了解送别诗的这一类共同点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其他送别诗,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加深对送别诗的认知,从而提高群文阅读效率和质量。
  三、结合古诗词语言特色
  古诗词的语言就像一个千变万化、带着神秘面纱的女子,诗人惯用押韵、叠词、重章叠句等形式,来呈现古诗词语言上的优美,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从这些语言特征出发,让学生通过感悟不同古诗词中的叠词、押韵、重章叠唱中去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2]。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类的叠词对于表达李清照的情感的好处及其作用。待学生初步了解后,再逐步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声声慢》的情感,手法及其艺术手法。《归园田居》中押韵的使用在景象与情感,以此来完成群文阅读教学。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阐述了在高中语文古诗词中开展群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帮助,从而更好地应用群文阅读来开展高效优质的古诗词教学。
  参考文献:
  [1]赖晓冲.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及思考.天津教育,2019(33):76-77.
  [2]杨俊飞.“群文阅读”在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