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作者】 胡显峰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望江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采用科学、高效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和原因,反复探讨归纳,探索出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策略,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更科学、更高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积极性;激发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位教师终身研究的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持续保持一种专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要将课程趣味化,要准确无误地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景来,竭尽全力鼓励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有针对性地深层次挖掘教材,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就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分析
当代教育事业的本质就在于通过科学合理地正确引导,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内涵,并学会通过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过度关注机械性训练,并通过题海战术、提高教学难度,为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成绩下降,无法改善其数学核心素养,也无法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为他们所带来的乐趣。而基于新时期这一教育背景,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回归教育本质,帮助学生降低负担和压力,将作业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并将教学难度设置在合理范围内,不对学生做出过度的强制性标准及要求,以改善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尤其是传统教育模式中一刀切的教学办法,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严重打击,导致其学习自信心有所不足。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关注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而是需要通过对知识的层次讲解,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改善,具备基础的逻辑思维以及数学思维,进而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数学难题上,不能用在所有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只能筛选出一部分具备数学天赋能力的学生,因此需运用层次教学办法,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
2、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数学课堂缺乏有效互动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堂应该是活泼、生动的,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讲解各种知识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往往是教师围绕知识点进行相关提问,教师更多地是在输出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吸收知识。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体现,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倦怠心理,甚至是抵触,极大降低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而学生也很难或者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
2.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重,侧重于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学生虽然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有效运用,只是“死读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懈怠,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有效提升。
3、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策略
3.1培养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有效性
通过有效的开展课前预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预习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遇到疑惑的地方,做好批注,做好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2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农村小学生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当学生遇到难题,会大胆自信,勇于探索,迎刃而上,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枯燥的知识转变为主动快乐地探究知识,学生的参与度大大增强。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敢于提出质疑,遇到不懂的问题善于向教师请教,学会总结,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3.3师生关系要和谐
想要上好一堂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在平等的关系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大胆提问、积极思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积极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真正将学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对象,而非可以任意指责的对象。多年的生活和教学经验让我们深知,很多学生讨厌总是训斥自己的教师。亲其师而后方能信其道。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更需要在教师那里得到认可、欣赏、鼓励、表扬,而不是无情的批评、指责、训斥、谩骂。爱是一汪清泉,能滋养学生的心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明知故问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当老师来替教师答疑解惑,这样可以大大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学得愉快、学得轻松,找到成就感。
3.4创设情境要贴切
为了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需要在课上进行多种情境的创设,比如在课上要多用设问、做游戏、进行小组PK、男女友谊赛、挑选势均力敌的对手进行比赛、游戏甚至可以将数学学科变成与语文学科相同的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加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们不再讨厌、厌恶数学,转而成为数学的粉丝,甚至是忠实狂热的数学迷,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
结束语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常思考,善思考,在思考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思考学生的未来发展,用专业的知识、多方面的才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积极性,完善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玉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9):157.
[2]桑有.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9(5):164-165.
【关键词】 小学数学;积极性;激发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位教师终身研究的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持续保持一种专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要将课程趣味化,要准确无误地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景来,竭尽全力鼓励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有针对性地深层次挖掘教材,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就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分析
当代教育事业的本质就在于通过科学合理地正确引导,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内涵,并学会通过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过度关注机械性训练,并通过题海战术、提高教学难度,为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成绩下降,无法改善其数学核心素养,也无法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为他们所带来的乐趣。而基于新时期这一教育背景,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回归教育本质,帮助学生降低负担和压力,将作业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并将教学难度设置在合理范围内,不对学生做出过度的强制性标准及要求,以改善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尤其是传统教育模式中一刀切的教学办法,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严重打击,导致其学习自信心有所不足。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关注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而是需要通过对知识的层次讲解,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改善,具备基础的逻辑思维以及数学思维,进而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数学难题上,不能用在所有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只能筛选出一部分具备数学天赋能力的学生,因此需运用层次教学办法,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
2、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数学课堂缺乏有效互动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堂应该是活泼、生动的,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讲解各种知识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往往是教师围绕知识点进行相关提问,教师更多地是在输出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吸收知识。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体现,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倦怠心理,甚至是抵触,极大降低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而学生也很难或者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
2.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重,侧重于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学生虽然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有效运用,只是“死读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懈怠,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有效提升。
3、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策略
3.1培养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有效性
通过有效的开展课前预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预习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遇到疑惑的地方,做好批注,做好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2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农村小学生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当学生遇到难题,会大胆自信,勇于探索,迎刃而上,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枯燥的知识转变为主动快乐地探究知识,学生的参与度大大增强。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敢于提出质疑,遇到不懂的问题善于向教师请教,学会总结,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3.3师生关系要和谐
想要上好一堂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在平等的关系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大胆提问、积极思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积极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真正将学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对象,而非可以任意指责的对象。多年的生活和教学经验让我们深知,很多学生讨厌总是训斥自己的教师。亲其师而后方能信其道。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更需要在教师那里得到认可、欣赏、鼓励、表扬,而不是无情的批评、指责、训斥、谩骂。爱是一汪清泉,能滋养学生的心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明知故问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当老师来替教师答疑解惑,这样可以大大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学得愉快、学得轻松,找到成就感。
3.4创设情境要贴切
为了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需要在课上进行多种情境的创设,比如在课上要多用设问、做游戏、进行小组PK、男女友谊赛、挑选势均力敌的对手进行比赛、游戏甚至可以将数学学科变成与语文学科相同的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加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们不再讨厌、厌恶数学,转而成为数学的粉丝,甚至是忠实狂热的数学迷,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
结束语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常思考,善思考,在思考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思考学生的未来发展,用专业的知识、多方面的才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积极性,完善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玉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9):157.
[2]桑有.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9(5):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