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化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
【作者】 孟献刚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当前,在教育领域十分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素质的培养,受到各界人士广泛关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应该具有严格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在高中化学这门学科中,教师需要整合教材资源,加强实践研究,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进行充分的培养,比如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化学学习了解到保护环境的责任,保护人类家园的责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肩膀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发挥化学这门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高中化学;社会责任素养;培养
在“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研究热点的大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了现代教育的热点话题。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涉及“社会责任”的知识内容有很多,如学生绿色低碳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保护环境、自觉维护生态和谐发展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形成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习惯。
1、强化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与其他科目相比,高中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来看,学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而化学则是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实现的。学生应注意自我保护,树立科学理念,了解新事物,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通过把化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体会到化学所带来的快乐和对生活产生的变化,使他们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在面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时,可以运用化学知识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很多关于化学的知识,虽然这些知识都是很抽象的,但是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化学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2、在情境中呈现化学知识
为了全面创新教学对策和教学方法,积极打造品质课堂,教师需要借助情境教学法生动直观地呈现化学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解决问题并实现活学活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思维层次相对偏低,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大打折扣。为了转变这一现实困境,教师需要将方法创新和情境教学融为一体,探索全新的化学知识呈现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熟悉感和代入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元素,逐步提升化学情境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呈现。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离子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在一日三餐中使用得最多且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很多学生能够说出食盐,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分析食盐的主要成分,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剖析氯化钠的制成及来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氯与钠两种基本化学元素的视角分析食盐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和原理,逐步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能够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分析,个人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明显的培养及提升。
3、深入挖掘,丰富高中化学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素材
3.1以教材为依托,明确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
就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言,教师应当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基于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立足自身的教育研究,梳理出来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部分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例如,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就有丰富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内容,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从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规范操作以及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模块入手,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又如,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结合“酸雨的危害、形成与防治”“大气污染的原因”等知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思考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总体而言,高中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强化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整理,有效地渗透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3.2多渠道搜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素材
首先,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立足生活搜集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本身就是生活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搜集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给学生讲解环状有机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如“生活中,我们在炒菜时,为什么不能把油烧冒烟呢?”这种生活常识很多学生都听说过,但学生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将其原因娓娓道来:油在极高温的状态下,容易生成多环化合物,该物质进入身体,会诱发膀胱癌的发生。又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这一节时,充分借助互联网资源,搜集了有关生活、工业污水所造成的大面积污染以及生活中塑料袋随意丢弃造成的白色污染等,借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震撼,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
结语
“社会责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点之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更有助于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智.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24):84.
[2]胡雨晴.化学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9.
[3]韩梦媛.“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素养维度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内容的分析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12):129-130.
【关键词】 高中化学;社会责任素养;培养
在“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研究热点的大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了现代教育的热点话题。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涉及“社会责任”的知识内容有很多,如学生绿色低碳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保护环境、自觉维护生态和谐发展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形成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习惯。
1、强化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与其他科目相比,高中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来看,学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而化学则是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实现的。学生应注意自我保护,树立科学理念,了解新事物,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通过把化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体会到化学所带来的快乐和对生活产生的变化,使他们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在面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时,可以运用化学知识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很多关于化学的知识,虽然这些知识都是很抽象的,但是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化学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2、在情境中呈现化学知识
为了全面创新教学对策和教学方法,积极打造品质课堂,教师需要借助情境教学法生动直观地呈现化学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解决问题并实现活学活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思维层次相对偏低,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大打折扣。为了转变这一现实困境,教师需要将方法创新和情境教学融为一体,探索全新的化学知识呈现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熟悉感和代入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元素,逐步提升化学情境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呈现。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离子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在一日三餐中使用得最多且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很多学生能够说出食盐,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分析食盐的主要成分,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剖析氯化钠的制成及来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氯与钠两种基本化学元素的视角分析食盐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和原理,逐步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能够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分析,个人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明显的培养及提升。
3、深入挖掘,丰富高中化学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素材
3.1以教材为依托,明确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
就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言,教师应当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基于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立足自身的教育研究,梳理出来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部分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例如,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就有丰富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内容,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从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规范操作以及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模块入手,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又如,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结合“酸雨的危害、形成与防治”“大气污染的原因”等知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思考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总体而言,高中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强化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整理,有效地渗透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3.2多渠道搜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素材
首先,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立足生活搜集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本身就是生活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搜集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给学生讲解环状有机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如“生活中,我们在炒菜时,为什么不能把油烧冒烟呢?”这种生活常识很多学生都听说过,但学生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将其原因娓娓道来:油在极高温的状态下,容易生成多环化合物,该物质进入身体,会诱发膀胱癌的发生。又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这一节时,充分借助互联网资源,搜集了有关生活、工业污水所造成的大面积污染以及生活中塑料袋随意丢弃造成的白色污染等,借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震撼,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
结语
“社会责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点之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更有助于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智.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24):84.
[2]胡雨晴.化学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9.
[3]韩梦媛.“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素养维度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内容的分析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1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