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略议初中历史大单元指向主题式学习教学策略
【作者】 张 雪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主题式学习能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把主题式学习融入到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学案里要明确单元主题,提升单元教学实效性;整合课程资源,突出单元教学系统性;合理设置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充分发挥主题式学习与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 主题式学习;大单元教学: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知识点内容相对琐碎而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混淆人物所在的年代,混淆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等,这不利于其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师应紧扣教材的编排特点,大胆采取大单元教学策略,围绕单元的主题,组织学生系统地分析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使其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基于此,教师要探究如何指向主题式学习展开历史大单元教学。
1.明确单元主题,提升单元教学实效性在主题式学习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对单元主题单元主题设置为“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整合课程资源,突出单元教学系统性,明确单元主题后,接下来就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即围绕单元主题进行适当的拓展。
拓展材料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感染性。具有感染性的历史材料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明确单元主题后应上网查阅有关史料,如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等。举个例子,中日甲午战争中致远号被击沉后,邓世昌的爱犬咬着他的发辫希望救出他,但是他却将其按入水中,选择与致远号同沉,这就是具有感染力的材料。(2)真实性。学习历史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已经成为往事的历史,但是必须要客观地对待它,了解历史场景与人物。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应遵循真实性的原则选择材料,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历史人物的真实感受,更正确地认识历史场景。(3)直观性。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遵循直观性的原则,这样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更容易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隋唐时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个单元为例,教师要先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课程标准对该单元的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了解盛唐社会气象;知道唐朝由盛转衰是“安史之乱”导致的;了解五代十国的局面等。教师要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课本上已有的知识,通过网络、参考资料、课外书等搜集相关资料。
3、合理设置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明确主题且整合完课程资源后,教师接下来要组织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即主题式学习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探究式学习。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设置合理的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结合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设置议题时,教师不仅要立足课本,还要结合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对议题的讨论掌握历史知识并且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以“隋唐时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个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围绕“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设置如下议题:“结合第一课导言框中的《汴河怀古》以及课本进行明确,这是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基础保障,部编教材在这方面予以体现每个单元前面都设置了导语,对这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了简要概括。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单元导语并针对该单元下面的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从而明确单元主题。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大单元教学的效果。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例,这个单元的导语是:“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这个单元下面设置了五个子课题,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到“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从这五个子课题的编排顺序可以看出,这个单元主要介绍隋唐时期的景象:由建立到衰亡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先对单元地位和内容进行分析,再确定单元的主题。对这五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可知,隋唐时期由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开始,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画上句号,涉及的历史有隋朝、唐朝以及五代十国。在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唐朝前期给中国古代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鼎盛时期,不管是民族和睦、文化发展、经济发展还是制度建设,甚至是对外交流方面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成绩辉煌。“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这个单元的主线,隋唐时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繁荣与开放,尤其是唐朝在文化、经济、政治、社会习俗以及对外交往方面,都体现出了开放、繁荣的特点。唐朝百姓的民族自信心因为唐朝的繁荣得到进一步增强,所以也乐于开放、敢于开放。在开放过程中,唐朝皇帝和政府积极任用各民族优秀人才,吸收借鉴各民族经济文化成果,这进一步促进了唐朝文化、经济和政治的繁荣。所以,开放与繁荣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梳理了这些信息之后,教师可以将本上的插图《含嘉仓示意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感受隋朝初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对大运河的作用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并阐述隋朝灭亡的原因。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影响力非常大的一个国家,富强且繁荣的盛唐象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综合第2、3、4课的内容,从科学技术、民族关系、文学艺术、对外交流等方面阐述唐朝的建树。结合相关资料阐述安史之乱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灾难,根据黄巢像以及有关史实阐述黄巢起义的影响。结合隋朝与唐朝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谈一谈自己的感悟。然后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历史课本以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分组讨论,探究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情况,但是不能过度干预,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在活动呈现方式、途径以及过程等方面做好预设工作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这样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在主题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分享交流成果,即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组间互评,尤其是组间互评这一评价方式尤为重要,它可以引导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效益。
综上所述,指向主题式学习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实现了课改理念、教学设计、历史教材的有机整合,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创造性、建构性与探究性,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 主题式学习;大单元教学: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知识点内容相对琐碎而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混淆人物所在的年代,混淆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等,这不利于其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师应紧扣教材的编排特点,大胆采取大单元教学策略,围绕单元的主题,组织学生系统地分析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使其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基于此,教师要探究如何指向主题式学习展开历史大单元教学。
1.明确单元主题,提升单元教学实效性在主题式学习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对单元主题单元主题设置为“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整合课程资源,突出单元教学系统性,明确单元主题后,接下来就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即围绕单元主题进行适当的拓展。
拓展材料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感染性。具有感染性的历史材料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明确单元主题后应上网查阅有关史料,如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等。举个例子,中日甲午战争中致远号被击沉后,邓世昌的爱犬咬着他的发辫希望救出他,但是他却将其按入水中,选择与致远号同沉,这就是具有感染力的材料。(2)真实性。学习历史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已经成为往事的历史,但是必须要客观地对待它,了解历史场景与人物。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应遵循真实性的原则选择材料,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历史人物的真实感受,更正确地认识历史场景。(3)直观性。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遵循直观性的原则,这样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更容易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隋唐时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个单元为例,教师要先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课程标准对该单元的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了解盛唐社会气象;知道唐朝由盛转衰是“安史之乱”导致的;了解五代十国的局面等。教师要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课本上已有的知识,通过网络、参考资料、课外书等搜集相关资料。
3、合理设置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明确主题且整合完课程资源后,教师接下来要组织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即主题式学习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探究式学习。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设置合理的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结合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设置议题时,教师不仅要立足课本,还要结合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对议题的讨论掌握历史知识并且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以“隋唐时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个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围绕“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设置如下议题:“结合第一课导言框中的《汴河怀古》以及课本进行明确,这是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基础保障,部编教材在这方面予以体现每个单元前面都设置了导语,对这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了简要概括。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单元导语并针对该单元下面的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从而明确单元主题。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大单元教学的效果。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例,这个单元的导语是:“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这个单元下面设置了五个子课题,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到“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从这五个子课题的编排顺序可以看出,这个单元主要介绍隋唐时期的景象:由建立到衰亡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先对单元地位和内容进行分析,再确定单元的主题。对这五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可知,隋唐时期由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开始,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画上句号,涉及的历史有隋朝、唐朝以及五代十国。在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唐朝前期给中国古代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鼎盛时期,不管是民族和睦、文化发展、经济发展还是制度建设,甚至是对外交流方面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成绩辉煌。“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这个单元的主线,隋唐时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繁荣与开放,尤其是唐朝在文化、经济、政治、社会习俗以及对外交往方面,都体现出了开放、繁荣的特点。唐朝百姓的民族自信心因为唐朝的繁荣得到进一步增强,所以也乐于开放、敢于开放。在开放过程中,唐朝皇帝和政府积极任用各民族优秀人才,吸收借鉴各民族经济文化成果,这进一步促进了唐朝文化、经济和政治的繁荣。所以,开放与繁荣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梳理了这些信息之后,教师可以将本上的插图《含嘉仓示意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感受隋朝初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对大运河的作用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并阐述隋朝灭亡的原因。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影响力非常大的一个国家,富强且繁荣的盛唐象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综合第2、3、4课的内容,从科学技术、民族关系、文学艺术、对外交流等方面阐述唐朝的建树。结合相关资料阐述安史之乱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灾难,根据黄巢像以及有关史实阐述黄巢起义的影响。结合隋朝与唐朝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谈一谈自己的感悟。然后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历史课本以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分组讨论,探究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情况,但是不能过度干预,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在活动呈现方式、途径以及过程等方面做好预设工作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这样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在主题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分享交流成果,即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组间互评,尤其是组间互评这一评价方式尤为重要,它可以引导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效益。
综上所述,指向主题式学习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实现了课改理念、教学设计、历史教材的有机整合,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创造性、建构性与探究性,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