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初中语文课堂为载体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作者】 黄开屋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龙合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的文章涉及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借助这些知识点来向学生渗透民族团结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使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的同时,高效的掌握教学的内容,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本文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民族团结的具体内容,教学的效果显著,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民族团结教育;实施策略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团结一致才推动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众多的爱国人士,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利益,不断的奋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民族的团结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前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众多知识点涉及到民族团结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向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知识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的奋斗。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使命感
  由于当前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对于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教学,没有对于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意识的讲解,忽略初中语文教材中丰富的可利用、可开发的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教育资源,就会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单一性,忽略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与提升。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学生的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知识的渗透,学生能够明确的了解中国的发展史是经过上百年间,各民族和睦相处,为民族的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的,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团结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奋斗肩负起自己时代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
  语文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着向学生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使命,教师除了向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高效的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肩负起自己的使命,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课堂中民族团结意识的渗透能够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团结不同民族的人民,友好对待不同民族的伙伴,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才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进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初中语文课堂为载体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初中语文这一门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学资源,同时也包含着许多的民族风土人情,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向学生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的走进教学的文本,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的过程中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对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教师借助语文中的素材来向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知识的渗透,学生能够了解祖国各民族的发展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能够对于做民族的文化进行积极的探究与思考,让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自身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对于学生今后深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进行《最后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向学生讲解: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章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教师向学生讲解文章中的“韩麦尔先生”在国土沦亡时仍然恪尽职守,认真的来讲课,并以此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的热情。接着教师向学生讲解,我国各民族在祖国生日时,也都自发的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装,整齐划一的进行歌舞的表演或以自己的形式来表达对于祖国的热爱。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挖掘语文教材,整合其中蕴含的民族团结的内容和理念并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说服力。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创设。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积极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同时能够更加准确的触发学生的情感表达,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有效的情境中,来积极的向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内容的灌输,同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团结意识,有效的实现了民族团结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以此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故乡》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性格特征少年,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闰土”生活的年代,并让学生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闰土”在遭受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之后变成了一个麻木的木偶人,并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给农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让学生明确新中国成立才使得我们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现代的美好生活也离不开民族的团结,是各族人们共同努力得来的结果。教师为学生播放“辛亥革命”的背景资料来让学生进行观看,同时让学生观看每个民族中的出现的英雄,在当时的年代都作出过哪些奋斗。
  再如,教师在进行《驿路梨花》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在云南的山区中,一座竹篾泥墙小屋的主人无私的为过往的行人准备生活用品,教师借助相关的资料:云南的山区的地貌、哈尼族、瑶族的生活的特点和风土人情来帮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并以此来让学生阅读之后,体会各个民族的人们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又如,教师在进行《得到多助,失道寡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明白在历史上的一些皇帝是怎样做到人心所向,注重民族的团结来取得战争的胜利,在自己在位的期间做出一定的政绩的。
  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合唱的方式来进行文章的阅读,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之后,观看相关的图片,来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作品的情感和基调,来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中年轻后生在壮阔地黄土高原上所展示的那豪迈的舞姿、震天动地的鼓声,诠释了西北农民朴素而豪放、坚强而乐观生活的民族性格。教师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向学生进行多方面知识的渗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能在语文的教材中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注重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丰富了民族团结教育内涵
  教师除了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之外,还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民族团结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通过创设多种实践活动,以语文教学的内容为载体,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来向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知识的渗透,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向他人积极的渗透与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实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教师在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的教学中让学生正确理解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意义,增强对身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学中,教师引出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节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三月三”,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重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民族节日各类活动中,比如在学校大型活动中穿上民族服装,展示民族特色和民族自信,使他们能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进行《驿路梨花》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学校附近的文化馆,来让学生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让学生观看之后,以绘画或者文字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理解,并在班级中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展现在学校的报栏中,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发挥于实处,让学生在具有民族文化的氛围中,自然会感受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教师借助实践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巩固,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来领悟民族团结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实现了持续性、有效性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积极的向学生渗透民族团结的教学内容,是促进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促进祖国的繁荣昌盛,对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教师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势,向学生进行多方面民族团结知识的渗透,学生能够深入的领悟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切实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亮.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探索[J].西藏教育,2020(05):15-17.
  [2]严平.初中语文民族团结精神有效渗透方式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10):75-76.
  [3]谢小惠,王神华,丁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7):55-57.
  [4]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