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社会变迁中传统武术武德的适应探究
【作者】 罗光玲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长安锦尚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传统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武德是文化的瑰宝,在今天,在社会发展的变化中,传统武术和武德因其独特的理念,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因而,要能够充分发挥好社会武德的重要作用,为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生活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变迁较快,经济发展迅速,很多东西逐渐商业化,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丢失武德,为了博眼球,尝试用夸张的手法和造型呈现武术,这种方式虽然短期内能赢得大家的喜爱,但是却难以真正吸引热爱武术的人,这是传统武术的退步,也是武德的缺失。
【关键词】 社会变迁;传统武术;武德
武德指的是从武、用武之德性,系军人道德与军事道德的统称。中华素来是礼仪之邦,创造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中华武德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继承和发扬武德对于发展民族文化,深化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促进军队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武术的发展与武德遗失现状
中国是武术的发源地,中国功夫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很多国际国家宣传我国的民族传统武术,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多国家之间交流学习武术心得,欣赏武术表演,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还增进了国家之间的友谊。目前,我国传统武术已经风靡了欧美等地区,很多国家成立了中华武术交流协会,少林功夫学校等,大力宣传传统文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武术人在传承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却丢失了武德,在开展传统武术文化的宣传活动中花样百出,甚至采用了诈骗手段,用形式化和投机取巧的模式给社会大众呈现武术文化,这种宣传模式暴露出武德缺失的问题,这是武术人自身思想出现邪念,是对传统武术的一种黑化。社会上有一些诈骗行为就是利用大众对于武术不了解的真实情况,比如隔空打人,推飞数米等,这些都是花招,短时间能够吸引大众,但是不利于长远发展,确实呈现出不良发展态势。
二、中华传统武术武德的重要作用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武术都有着不同的意义,随着社会变迁,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也呈现出差异性,中国武术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中华武术武德也应当继续弘扬。武术武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武术锻炼能够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素质,增强体能,还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全面提升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摆脱亚健康的状态,能够让人们更加亲近自然,缓解人们面对压力的态度,调整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武德是传统武术的精神核心,是一种经年形成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一部分,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价值理念,比如武德强调要仁爱,有礼,宽以待人等,引导学生成为有礼、正义、爱国、重信的人,这些内容涵养着社会主义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建构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责任,尊师重教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人高尚品格的体现,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只有将武德牢记心中,付诸行动上,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三、心怀武德,修身养性
每一个华人都应当将发扬中华文化视为己任,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应当心怀武德,修身养性,要弘扬武术文化,维护中国招牌,更要做一个坚定的中华文化传承者,而不是成为武术的害虫,面对社会变迁,只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便利用武术吸引大众眼球。武德是一种长久的文化理念,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武术人形象,一旦被损害,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李小龙是第一个在国际社会打响中国武术名声的人,相信也是一个心怀武德的人。李小龙用自己的双手,双脚,打出一片属于中国武术的世界,让国际友人用心的眼光看待中国人民,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得到了国内外的肯定。但是,只有一个好的开头,难以继续维持中国功夫的印象,武术爱好者众多,却没有人再像李小龙一样,这般有武德的人已少之又少。
传统武德中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变迁发展的需要,比如耍英雄,逞好汉,唯师命必从等,这些内容已不满足社会主义下发展方向,因而,面对传统武德应当进行分析,创新,将合理的成分继续发扬光大,树立新的武德观。今天社会上一些武德造假的人也应当自惭形秽,不要一味的推崇娱乐化,而应当体现武者应有的道德,将武术发扬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四、坚守本性,坚守武德
每一个中华习武者,都应当做到坚守本性,坚守武德。面对社会上光怪陆离的现象,不要迷失了本心,很多习武者在物欲横飞的世界中,自己都以为自己有一身硬本事呢,实则只是花拳绣腿,只是借助外在的道具,花里胡哨的展示武术,隔空大牛,广发英雄帖等,这些现象都足以说明华人习武者很多都是花架子,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更加不具有中华武德。这些人都应当好好研习中华武术的传统精神,在实践中重新修习武德,即便是为了强身健体的目的,也应当坚守武德的真谛。在日常教学中,要将武德融入进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课堂开始前可以学习武术礼仪,师生之间问好应行抱拳礼,练习器械,要行器械礼,也要给学生讲授这些武术礼仪的内在含义,培养尊师守德,以礼待人的武德。同时,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练习的机会,练习高难度的武术动作,学习武术技能训练或基本功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武德的培养,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尊重武术,树立正确的武德观,让学生在团结协作中领会武德的内涵,加强合作。
综上所述,武德对于个人价值观塑造具有导向作用,对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价值,应当做好继承和弘扬,虽然社会变迁下,习武者武德方面有所缺失,但是应当继续发扬好的武德品质,创新武德精神。作为中华儿女,新时代下,应当继续发展优秀的中华武术,武术的精髓在于武德,习武者要崇德尚武,每一个中华儿女也应当崇德尚武,杨威我中华武术精髓。
参考文献:
[1]尤帮孟. 武术散打中传统文化渗透及武德建设思考[J]. 武术研究,2020,5(1):38-40.
[2]张亚坤,赵世鹏. 浅析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J]. 拳击与格斗,2021(4):25.
[3]冯巨涛. 传人的武德修养在武术文明化中的作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3):132-135.
【关键词】 社会变迁;传统武术;武德
武德指的是从武、用武之德性,系军人道德与军事道德的统称。中华素来是礼仪之邦,创造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中华武德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继承和发扬武德对于发展民族文化,深化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促进军队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武术的发展与武德遗失现状
中国是武术的发源地,中国功夫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很多国际国家宣传我国的民族传统武术,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多国家之间交流学习武术心得,欣赏武术表演,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还增进了国家之间的友谊。目前,我国传统武术已经风靡了欧美等地区,很多国家成立了中华武术交流协会,少林功夫学校等,大力宣传传统文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武术人在传承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却丢失了武德,在开展传统武术文化的宣传活动中花样百出,甚至采用了诈骗手段,用形式化和投机取巧的模式给社会大众呈现武术文化,这种宣传模式暴露出武德缺失的问题,这是武术人自身思想出现邪念,是对传统武术的一种黑化。社会上有一些诈骗行为就是利用大众对于武术不了解的真实情况,比如隔空打人,推飞数米等,这些都是花招,短时间能够吸引大众,但是不利于长远发展,确实呈现出不良发展态势。
二、中华传统武术武德的重要作用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武术都有着不同的意义,随着社会变迁,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也呈现出差异性,中国武术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中华武术武德也应当继续弘扬。武术武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武术锻炼能够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素质,增强体能,还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全面提升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摆脱亚健康的状态,能够让人们更加亲近自然,缓解人们面对压力的态度,调整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武德是传统武术的精神核心,是一种经年形成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一部分,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价值理念,比如武德强调要仁爱,有礼,宽以待人等,引导学生成为有礼、正义、爱国、重信的人,这些内容涵养着社会主义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建构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责任,尊师重教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人高尚品格的体现,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只有将武德牢记心中,付诸行动上,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三、心怀武德,修身养性
每一个华人都应当将发扬中华文化视为己任,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应当心怀武德,修身养性,要弘扬武术文化,维护中国招牌,更要做一个坚定的中华文化传承者,而不是成为武术的害虫,面对社会变迁,只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便利用武术吸引大众眼球。武德是一种长久的文化理念,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武术人形象,一旦被损害,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李小龙是第一个在国际社会打响中国武术名声的人,相信也是一个心怀武德的人。李小龙用自己的双手,双脚,打出一片属于中国武术的世界,让国际友人用心的眼光看待中国人民,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得到了国内外的肯定。但是,只有一个好的开头,难以继续维持中国功夫的印象,武术爱好者众多,却没有人再像李小龙一样,这般有武德的人已少之又少。
传统武德中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变迁发展的需要,比如耍英雄,逞好汉,唯师命必从等,这些内容已不满足社会主义下发展方向,因而,面对传统武德应当进行分析,创新,将合理的成分继续发扬光大,树立新的武德观。今天社会上一些武德造假的人也应当自惭形秽,不要一味的推崇娱乐化,而应当体现武者应有的道德,将武术发扬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四、坚守本性,坚守武德
每一个中华习武者,都应当做到坚守本性,坚守武德。面对社会上光怪陆离的现象,不要迷失了本心,很多习武者在物欲横飞的世界中,自己都以为自己有一身硬本事呢,实则只是花拳绣腿,只是借助外在的道具,花里胡哨的展示武术,隔空大牛,广发英雄帖等,这些现象都足以说明华人习武者很多都是花架子,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更加不具有中华武德。这些人都应当好好研习中华武术的传统精神,在实践中重新修习武德,即便是为了强身健体的目的,也应当坚守武德的真谛。在日常教学中,要将武德融入进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课堂开始前可以学习武术礼仪,师生之间问好应行抱拳礼,练习器械,要行器械礼,也要给学生讲授这些武术礼仪的内在含义,培养尊师守德,以礼待人的武德。同时,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练习的机会,练习高难度的武术动作,学习武术技能训练或基本功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武德的培养,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尊重武术,树立正确的武德观,让学生在团结协作中领会武德的内涵,加强合作。
综上所述,武德对于个人价值观塑造具有导向作用,对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价值,应当做好继承和弘扬,虽然社会变迁下,习武者武德方面有所缺失,但是应当继续发扬好的武德品质,创新武德精神。作为中华儿女,新时代下,应当继续发展优秀的中华武术,武术的精髓在于武德,习武者要崇德尚武,每一个中华儿女也应当崇德尚武,杨威我中华武术精髓。
参考文献:
[1]尤帮孟. 武术散打中传统文化渗透及武德建设思考[J]. 武术研究,2020,5(1):38-40.
[2]张亚坤,赵世鹏. 浅析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J]. 拳击与格斗,2021(4):25.
[3]冯巨涛. 传人的武德修养在武术文明化中的作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3):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