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爱写多写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

【作者】 黄恩情

【机构】 广西那坡县龙合镇弄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小学生作文的低水准现状,无疑是令小学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写得不好倒还是其次问题,不爱动笔写才是最突出的问题。这导致很多语文教师把精力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上,因为让学生爱写多写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的捷径,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良策。
  首先,激发小学生使用书面语言来表达的欲望
  简单来说,写作就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的过程。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写出来,或者是把自己所思所想写出来,都是在传递个人的情感、思想等等。因此,写作和说话一样,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交际能力。就像想说话一样,任何人都应该渴望通过笔端把个人内心世界展示出来。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知道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并非难事。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把通过文字来表达的欲望传递给学生,让农村小学生感觉到作文就和说话一样,是每一个人都能具备的才能。至于写得好不好,这和说话是一个道理,需要反复用心地训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把自己平常的口头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让学生亲眼看到语言的转换就是如此简单快捷,不再视写作为神秘之境,从而对写作跃跃欲试,进而尝试用文字来代替口语,自然而然走上写作之路。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故事听多了他们就会尝试自己亲自讲故事,讲故事其实和写作中的叙事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让学生先讲故事,然后再把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告诉学生用文字记录故事就是写作。学生体验过几次之后,发现写作就是如此简单,教师就可以把学生身上某种“不安定”激发出来了,唤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以讲故事为基础的小学生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尽其所能地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深化自己的写作信念,同时让学生拥有尊严、自由以及自主性。让学生在讲故事和写作的过渡过程中有自己的提问与反思,经过反思之后拥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其次,作文要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作文的核心要领在于习作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把生活题材融入到作文中,使作文富有生活气息和更接近地气,也更具有可读性,摆脱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和东拼西凑的毛病。
  学生习作生活化,说起来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样做的好处极大,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并不简单了。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和产生写作激情。相对于中学生而言,小学生更难具备这两大条件,但是正因为如此,才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否则所谓的“小学生习作生活化”就只能是缘木求鱼无疾而终。
  学生视写作文为畏途,每当写作文就头痛。关键之处,就是感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因此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攫取素材,把生活素材写到作文中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的习作必须是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的,简单地说就是作文中要有生活的气息,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习作训练要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同时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以后学生的习作一定随事而记,随感而发,写作和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离。
  再次,习作生活化要讲究策略
  第一,我们要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甜酸苦辣。只有学生融入生活,才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的生活是一座写作的富矿。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多到野外踏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样就能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第二,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体验,然后才写作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清理垃圾、清洗餐具、整理内务、外出购物、烹制饭菜等,以及参与球类运动、做做游戏、唱歌跳舞、下棋等等,这样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作文的素材自然而然也丰富起来。第三,是创设习作课堂情境后再让学生写作文。这个课堂情境,我一直理解为教师调动自己的语言能力,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把埋藏在记忆深处的生活片段找出来,写到作文中去。教师布置作文,不能写出一个作文题,然后就叫学生自己去写。教师创设习作的课堂情境,对学生富有启发意义,因此这个环节必不可少。第四,是活动和作文紧密相连,为作文而开展活动,开展活动之后必须有作文布置。比如说,想给学生写一次春游,那就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想给学生写一次球赛,那就先组织一场球赛,要求每一个学生到场观战。这样安排作文课似乎功利性极强,但是作用和效果却是明显的,教师们不妨多试试。第五,是看照片后作文。这个做法和看图作文差不多,但是看图作文看的是别人的“图”,而我这个看照片作文要求每个学生看的是自己的照片。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成长照片,我叫他们精选自己认为最值得珍惜的照片,然后对着照片写作文,写出照片后面精彩的故事。如果每个学生能找到五张照片,那就可以写出五篇作文来,作文素材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第四,要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
  除了平常的坐在教室写作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先欣赏音乐或表演再作文、先进行小制作再作文、小阅读后写作、先观看影视再作文、先听故事再作文、先动手做实验再作文、先开辩论会再作文等等,方式多种多样,无法一一列举。真所谓生活的内涵有多丰富多彩,作文的内容就有多丰富多彩。这样说来,作文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问题还有什么可怕的?
  《记一件有趣的事》这个作文题,相信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我曾经给学生布置过,但是不知道各位教师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是否真的“有趣”。给学生写这篇作文之前,我现在班上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运动会——10分钟左手运动会。这个比赛很简单,但是却极为有趣,全班学生都全身心投入比赛,教室里成了热闹的赛场。经过20分钟左右的比赛,每一个学生都完成了所有的赛次。名次已见分晓,但是我看中的不是比赛名次,而是学生的感受。我让大家畅所欲言,学生们纷纷举手要发言。此时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我说时间有限,我们无法一一聆听各位的发言,但是又想知道每个人参加比赛的感受和收获,那大家还是用文字来表述吧,于是竞技比赛变成了作文课。最后,每一个学生的《记一件有趣的事》都写得很精彩,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情节紧张动人。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再也看不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毛病。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现在的小学生沉溺于游戏,内心太单调,作文叙事表达不出丰富的情感。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罔顾农村普遍存在“困境儿童”的事实。我们把建档立卡户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孤儿界定为困境儿童,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多数困境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家庭和父母的困境都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父母一方或双方的缺失,使孩子的心灵得不到充分的关爱。个别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和年龄结构等原因,使其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满足孩子的心灵需求。绝大部分困境孩子的困境原因除因是父母打工养家外,但有一小部分家长因变故、离婚等原因,对孩子不负责任,造成孩子的困境,他们忽视孩子的感情,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缺乏对孩子心灵的呵护,使部分困境儿童缺乏上进心。困境儿童表面上可能是沉默寡言的,但是他们的内心可能是一座座火山,随时都需要宣泄情感。教师善于加以引导,困境儿童会把自己的故事用精彩的文笔表达出来。
  平时作文,学生无话可说的原因可能是教师不善于启发。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多在习作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或者是组织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使他们去亲身经历,让他们去直接体验,从而使他们写作时有感而发。
  小学生作文能否有话可写,关键在于学生个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以及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创造能力,进而有心把这些转化为自己的表达欲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鼓励、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只要日积月累,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腹中空空,脑里懵懵”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习作水平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欲望是最大的动力。只要激发了农村小学生的书面表达欲望,同时又教会他们如何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索取素材,他们就会乐于动笔表达个人的真情实感。只要勤于动笔爱好写作,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是可以期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