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朗读中突出重音的方法
【作者】 邢中华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东城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部编版新教材课程标准各个学段“阅读与鉴赏”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正确、流利”这两个词语,老师好理解,学生落实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如何落实理解“有感情”这个词语,就有难度了。“有感情”是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求教给学生语言的抑扬顿挫,朗读的速度轻重缓急等技巧表达感情。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值得注意的是“重音”不能望文生义地认为就是加重声音,加大音量,重音的突出方法,是在与非重音的对比中体现出来的,是多种多样的,有重读,轻读,拖长读音,快中显慢等。下面就以具体的句子为例,给大家介绍5种常见的方法。
1、重音重读
即用较大较重的声音来突出重音,这是最常见的方法。如: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找春天》)
把“脱掉”“冲出”“奔向”这三个词音量加重,同时语速加快,可以具体鲜明地表现出我们几个孩子去寻找春天时那份无比急切、激动、兴奋的心情。
2、重音轻读
既然加大加重声音可以突出重音,那降低音量也同样可以。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找春天》)
用温柔绵长的声音把“眉毛”轻读、轻吐出来,表现出小草青青浅浅稀稀疏疏的样子,给人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朦胧景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问”重音轻读,表现出诗人压抑苦闷的情感。
3、重音拖长
早春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找春天》)
早春的野花十分稀少,藏在草丛里很难发现。将“眼”读音拖长,“睛”读得轻而短,能很好的表达孩子发现野花之后的喜悦之情。
4、虚实互转
所谓实声即响亮实在的声音,虚声是指声轻、气多的声音。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春》)
“安静而和平”这几个字由实转虚,用轻柔、气多、声轻的声音可表现出环境的静谧与安宁。
5、前后顿歇
在重音前,或者在重音后,或者在重音前后安排适当的停顿,会使重音的分量加重。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
这句话在重音前、后都安排了停顿,与“轻悄悄”和“软绵绵”这两处重音形成呼应,可以将春天的温暖与柔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好亲切的感受。
突出重音的方法,必须和停连、语气等其它技巧相互配合,更要建立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重音在朗读中应有的作用。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值得注意的是“重音”不能望文生义地认为就是加重声音,加大音量,重音的突出方法,是在与非重音的对比中体现出来的,是多种多样的,有重读,轻读,拖长读音,快中显慢等。下面就以具体的句子为例,给大家介绍5种常见的方法。
1、重音重读
即用较大较重的声音来突出重音,这是最常见的方法。如: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找春天》)
把“脱掉”“冲出”“奔向”这三个词音量加重,同时语速加快,可以具体鲜明地表现出我们几个孩子去寻找春天时那份无比急切、激动、兴奋的心情。
2、重音轻读
既然加大加重声音可以突出重音,那降低音量也同样可以。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找春天》)
用温柔绵长的声音把“眉毛”轻读、轻吐出来,表现出小草青青浅浅稀稀疏疏的样子,给人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朦胧景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问”重音轻读,表现出诗人压抑苦闷的情感。
3、重音拖长
早春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找春天》)
早春的野花十分稀少,藏在草丛里很难发现。将“眼”读音拖长,“睛”读得轻而短,能很好的表达孩子发现野花之后的喜悦之情。
4、虚实互转
所谓实声即响亮实在的声音,虚声是指声轻、气多的声音。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春》)
“安静而和平”这几个字由实转虚,用轻柔、气多、声轻的声音可表现出环境的静谧与安宁。
5、前后顿歇
在重音前,或者在重音后,或者在重音前后安排适当的停顿,会使重音的分量加重。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
这句话在重音前、后都安排了停顿,与“轻悄悄”和“软绵绵”这两处重音形成呼应,可以将春天的温暖与柔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好亲切的感受。
突出重音的方法,必须和停连、语气等其它技巧相互配合,更要建立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重音在朗读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