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五分钟七环节模式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说的能力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冷 越
【机构】 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在生活空间相对狭窄,社会资源比较匮乏的状况下提高学生说的能力,需要一线教师更加深入教学,积极探讨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五分钟七环节模式”即笔者扎根农村一线教学多年,经过探索实践,形成的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切实有效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 农村初中;五分钟七环节;说的能力;有效策略
一、引言
“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流(《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说是表达性技能之一,说的技能目标需要通过口语活动来达成。“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取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标准》)”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农村学生缺少英语交流的环境,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口语活动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这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笔者任教的初中,地处边远山区,学生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这已经过了最佳语言培养期。进入初中以后,面临着中考压力,教师通常以考点为教学目标:课堂上以知识讲解为主;口语活动基本是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对话;家庭作业也是书面完成。学生开口说英语、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十分有限,课堂知识也难以真正内化为学生素养,实现课堂知识的灵活运用更是无从谈起。“哑巴英语”现象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硬伤。笔者曾接手几批新初一,学生在英语课上不敢开口,全班三十几个学生齐声朗读,声音没有教师一个人的响亮;让学生单个回答问题,站起来先左顾右盼一下,张开嘴巴,同学们先听到的是笑声。面对这样的英语学习状况,鼓励学生开口表达,是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三、有效策略
要改变“哑巴英语”现状,就必须重视口语活动的实践。偏远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途径就是学校里的一周五节英语课。如何充分利用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看写技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课标》)”?教师要尽力优化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把一节课的前五分钟作为一个模块,专门用于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形成“五分钟七环节”模式,有效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五分钟是指课堂正式开始之后的五分钟,七环节是指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而开展的七项活动。具体策略如下:
(一)五分钟七环节之“有话可说”策略
学生不肯开口说原因有多方面,无话可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一定的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写作是这样,提高说的能力也一样,没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说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尤为重要。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丰厚学生的内存,积累说的内容,主要途径是巩固课本知识和加强课外阅读。
环节一、习读促说
教材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资源,只有使用好教材,将教材中的单词和重点句式烂熟于心,才能在运用的时候脱口而出,说的能力也会自然习得。而且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增加英语学习的信心。所以要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复习已学知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人教版七年级下Unit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学习此单元后,课堂上可以跟学生自由交流:
T: Hi, A!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last .../...? S: …
T: Where did you go? S: …
T: Sounds great ! How did you go? S: …
T: Who did you go with? S: …
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S: …
此话题围绕着个人生活经历展开,学生只要根据真实情况进行回答既可。因此,学生有话可说,也锻炼了“在口头表达中结合主题使用正确的词汇、句式和语法,表达准确、得体(《课标》)”的能力。
环节二、以读促说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语言学习是相通的,英语学习也应该有适当的课外阅读。《课标》三级教学提示: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由于条件限制,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简阅读书目,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阅读。每带一届学生笔者都会向他们推荐《书虫》,主要原因是这套书是根据中国学生的学情按年级出版,方便阅读选材;其次,这套书左页是英文,右页是中文译文和生词的注释,方便学生自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B部分,学习了如何写影评。举一反三,可以借鉴来写书评,开展好书分享活动。如何写书评?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What's the name of the book? Who wrote the book? Where is the writer from? What is the book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回答了这五个问题,一篇较为完整书评就完成了。在回答第四个问题时,笔者给学生一个表格作为支架,如下:
表格可以根据故事里人物的数量往下增加行数。完成这个表格,故事的主要情节就一目了然。最后在课堂上分享书评的时候,学生已经完成了读和写的过程,读、写、说三个环节紧密相连,学生不仅扩大了阅读量,也提升了说的能力。
(二)五分钟七环节之“乐趣能说”策略
说的内容充实了,说的形式也尽量多样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还能锻炼学生的胆识。丰富的活动促使学生热爱学习,从而形成内驱力;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才能真正提高说的意愿。说的活动设计形式多样,下面以笔者常用的“以唱带说、讨论助说、报告活说”三种模式为例。
环节三、以唱带说
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悦,很多英文歌曲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内涵丰富,深受听众喜爱,也是学生学习英文歌曲的最佳选择。学唱英文歌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语言技能(三级-7年级)表达性技能第一条:“演唱英文歌曲,诵读英文诗歌(《标准》)”。由此,笔者创设“班级好声音”定期向学生推送英文歌曲。
笔者根据学情选取合适的歌曲并打印好歌词,每位学生一份。先全班学唱,然后在英语课前,大家集体唱或男女生轮流唱。坚持两周,一首英文歌曲可以唱的像模像样。学会一首英文歌之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任教班级有一名男生,不仅在课堂上跟同学一起学习英文歌曲,而且周末回家也自学英文歌曲。通过唱歌,该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从初一到初三,该生的英语成绩由中等一直进步,最后成为一名英语优等生。这个成功的案例更加坚定了我向学生推送英文歌曲的信心。
环节四、讨论助说
语言技能(三级-8年级)表达性技能第三条:“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出主题,并用所学语言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有效询问,恰当表达,完成交际任务(《标准》)”。在课堂上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表达的机会,笔者经常结合上课内容和学生进行探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Section B的文章时,笔者用PPT展示一个蛋糕,与学生展开讨论:
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cake?
What are those on the cake?
What does the number of the candles on the cake mean?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before eating the birthday cakes?
What do you usually eat on your birthday?
Why do many people eat long noodles in China on birthday?
Do you know what people usually eat on their birthdays in England ?
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有话可说,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原有的知识被激活,部分与生日有关的新词和短语得以自然呈现,如:lucky、make a wish、blow out the candles in one go等。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不了解英国人的生日习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开始动脑思考问题,从而组织好语言进行讨论。
环节五、报告活说
生活即学习。教师如何将丰富的日常生活有机的整合为口语表达的内容,成为学生提高说的能力的重要抓手?“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标准》)。”值日报告的话题来源于生活,运用英语陈述日常生活,不仅创设了说的真实情境,也强化了学生说的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 这个单元的新单词包括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月三十一天,单词不仅多而且难记。学生读会这些单词就要花很长时间,要记住就更难了,比如: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February和January这几个单词很难记而且容易混淆。让学生通过做值日报告来巩固这些单词是个有效的办法。给学生一个范例:Good morning!My name is .... I am on duty today. It is Monday,December 15th today. It is sunny but really cold . Everyone is here. 这个报告要根据当天的真实情况作出适当的改动,有人迟到,就说Sb. is late for class today;有人请假,就说Sb. is not here today. He is ill at home. I hope he will be better soon. 该报告要求全班每一位学生参与,按座位轮流。当活动结束时,这些生词也就变成熟词了。这个报告模式在后续单元也可以灵活使用。
对于英语爱好者,这个报告是小菜一碟,但对于学困生这是一块硬骨头,要花不少精力才能完成。首先,要认真聆听其他值日生是如何作报告的;其次,要做到每个单词发音准确,每个句子朗读流畅,就得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最后,还得全部背下来。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态度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努力的成果时,内心必定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三)五分钟七环节之“慎思明说”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语言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不同的生活方式,反应不同的思维模式。《课标》定义: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明”取明白、清楚之意。“慎思明说”体现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和欣赏,如此,学生才能拥有更广博的胸怀,更宽容的心态,向更高远更深层的领域拓进。这也是“五分钟七环节”最高层次的学习。
环节六、长句短说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指出: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语言表达的复杂度(complexity),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一些复合句和从句来表达思想,不要一味地使用简单句。
八年级开始,课本中的文章越来越长,复合句也越来越多。部分学生练就了一口气读完一个长句的“本领”。这样读句子,没有停顿,失去了节奏感,学生无法体会英语的语言之美。教会学生根据意群把一个长句分成若干部分,朗读时进行恰当的停顿,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句子的框架结构,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中文和英文语言表达的顺序不同,从而更好的感知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上Unit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Section B 3a的文章里有一个句子:However, the place where you can enjoy your time the most quietly is at one of the small coffee shops near the park. 这是一个含有定语从句的长句,如果不告知学生先翻译从句,再翻译先行词,八年级的学生很难正确理解这个长句。笔者板书并把先行词和从句划出来: However, the place (where you can enjoy your time the most quietly) is at one of the small coffee shops near the park. 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感觉在哪停顿比较合适。经过反复朗读,多数学生可以根据意群找出恰当的停顿之处。笔者要求学生在可以短时间停顿的地方划一条竖线,可以停顿稍长时间的地方划两条竖线:However, the place | (where you can enjoy your time | the most quietly) || is at one of the small coffee shops | near the park. 然后学生按照意群的停顿再反复朗读几遍。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根据意群划分句子结构,为以后朗读和理解长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环节七、佳节会说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标准》)。”文化知识三级内容要求第五条:“中外主要节日的名称、庆典习俗、典型活动、历史渊源(《标准》)”。传统习俗是文化的一部分。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复活节、圣诞节和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各具特色,庆祝方式各不相同。作为英语学习者都应该去了解。因此,笔者在这些节日期间会分别向学生展开介绍,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
中秋节放假返校,笔者问学生: 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 学生: It was September 22nd. 追问: Do you know it was a big day in China? 学生:Yes,it is 中秋节。笔者板书:Mid-autumn Festival,然后再问: 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 中国家庭都庆祝中秋节,所以学生发言十分积极,虽然多数学生说出的只是一个词:Chang'e, moon, 甚至有学生说: eat 月饼。笔者认为影响不是很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笔者把与中秋节相关的词汇都板书出来,最后学生习得如何用英语介绍中秋节。
农村学生生活范围狭小,对外界的事物了解不多。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多数学生只限于圣诞节,其它的节日知之甚少。节日的来源,庆祝方式以及节日的意义,这些生在山区长在山区的孩子们更是一无所知。在复活节期间,笔者播放一段西方人庆祝复活节的视频,并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Easter from the video? 学生把看到的一点一点说出来。这个环节学生既锻练了说的能力,又开阔了的眼界,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四、教学反思和期待
农村英语教学确实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奉献精神,“千真万真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箴言时时响彻耳畔,激励着笔者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努力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的“五分钟七环节模式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方法策略,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即使是讨厌英语的学生也慢慢开始接受英语,整体口头表达能力显著提高,整体学风优良,学习成绩良好,形成了良性循环。今后在教学中,笔者也将继续求真务实,争取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4] 赵尚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
[5]李冬梅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6年
【关键词】 农村初中;五分钟七环节;说的能力;有效策略
一、引言
“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流(《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说是表达性技能之一,说的技能目标需要通过口语活动来达成。“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取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标准》)”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农村学生缺少英语交流的环境,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口语活动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这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笔者任教的初中,地处边远山区,学生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这已经过了最佳语言培养期。进入初中以后,面临着中考压力,教师通常以考点为教学目标:课堂上以知识讲解为主;口语活动基本是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对话;家庭作业也是书面完成。学生开口说英语、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十分有限,课堂知识也难以真正内化为学生素养,实现课堂知识的灵活运用更是无从谈起。“哑巴英语”现象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硬伤。笔者曾接手几批新初一,学生在英语课上不敢开口,全班三十几个学生齐声朗读,声音没有教师一个人的响亮;让学生单个回答问题,站起来先左顾右盼一下,张开嘴巴,同学们先听到的是笑声。面对这样的英语学习状况,鼓励学生开口表达,是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三、有效策略
要改变“哑巴英语”现状,就必须重视口语活动的实践。偏远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途径就是学校里的一周五节英语课。如何充分利用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看写技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课标》)”?教师要尽力优化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把一节课的前五分钟作为一个模块,专门用于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形成“五分钟七环节”模式,有效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五分钟是指课堂正式开始之后的五分钟,七环节是指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而开展的七项活动。具体策略如下:
(一)五分钟七环节之“有话可说”策略
学生不肯开口说原因有多方面,无话可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一定的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写作是这样,提高说的能力也一样,没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说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尤为重要。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丰厚学生的内存,积累说的内容,主要途径是巩固课本知识和加强课外阅读。
环节一、习读促说
教材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资源,只有使用好教材,将教材中的单词和重点句式烂熟于心,才能在运用的时候脱口而出,说的能力也会自然习得。而且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增加英语学习的信心。所以要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复习已学知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人教版七年级下Unit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学习此单元后,课堂上可以跟学生自由交流:
T: Hi, A!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last .../...? S: …
T: Where did you go? S: …
T: Sounds great ! How did you go? S: …
T: Who did you go with? S: …
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S: …
此话题围绕着个人生活经历展开,学生只要根据真实情况进行回答既可。因此,学生有话可说,也锻炼了“在口头表达中结合主题使用正确的词汇、句式和语法,表达准确、得体(《课标》)”的能力。
环节二、以读促说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语言学习是相通的,英语学习也应该有适当的课外阅读。《课标》三级教学提示: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由于条件限制,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简阅读书目,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阅读。每带一届学生笔者都会向他们推荐《书虫》,主要原因是这套书是根据中国学生的学情按年级出版,方便阅读选材;其次,这套书左页是英文,右页是中文译文和生词的注释,方便学生自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B部分,学习了如何写影评。举一反三,可以借鉴来写书评,开展好书分享活动。如何写书评?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What's the name of the book? Who wrote the book? Where is the writer from? What is the book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回答了这五个问题,一篇较为完整书评就完成了。在回答第四个问题时,笔者给学生一个表格作为支架,如下:
表格可以根据故事里人物的数量往下增加行数。完成这个表格,故事的主要情节就一目了然。最后在课堂上分享书评的时候,学生已经完成了读和写的过程,读、写、说三个环节紧密相连,学生不仅扩大了阅读量,也提升了说的能力。
(二)五分钟七环节之“乐趣能说”策略
说的内容充实了,说的形式也尽量多样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还能锻炼学生的胆识。丰富的活动促使学生热爱学习,从而形成内驱力;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才能真正提高说的意愿。说的活动设计形式多样,下面以笔者常用的“以唱带说、讨论助说、报告活说”三种模式为例。
环节三、以唱带说
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悦,很多英文歌曲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内涵丰富,深受听众喜爱,也是学生学习英文歌曲的最佳选择。学唱英文歌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语言技能(三级-7年级)表达性技能第一条:“演唱英文歌曲,诵读英文诗歌(《标准》)”。由此,笔者创设“班级好声音”定期向学生推送英文歌曲。
笔者根据学情选取合适的歌曲并打印好歌词,每位学生一份。先全班学唱,然后在英语课前,大家集体唱或男女生轮流唱。坚持两周,一首英文歌曲可以唱的像模像样。学会一首英文歌之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任教班级有一名男生,不仅在课堂上跟同学一起学习英文歌曲,而且周末回家也自学英文歌曲。通过唱歌,该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从初一到初三,该生的英语成绩由中等一直进步,最后成为一名英语优等生。这个成功的案例更加坚定了我向学生推送英文歌曲的信心。
环节四、讨论助说
语言技能(三级-8年级)表达性技能第三条:“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出主题,并用所学语言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有效询问,恰当表达,完成交际任务(《标准》)”。在课堂上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表达的机会,笔者经常结合上课内容和学生进行探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Section B的文章时,笔者用PPT展示一个蛋糕,与学生展开讨论:
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cake?
What are those on the cake?
What does the number of the candles on the cake mean?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before eating the birthday cakes?
What do you usually eat on your birthday?
Why do many people eat long noodles in China on birthday?
Do you know what people usually eat on their birthdays in England ?
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有话可说,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原有的知识被激活,部分与生日有关的新词和短语得以自然呈现,如:lucky、make a wish、blow out the candles in one go等。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不了解英国人的生日习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开始动脑思考问题,从而组织好语言进行讨论。
环节五、报告活说
生活即学习。教师如何将丰富的日常生活有机的整合为口语表达的内容,成为学生提高说的能力的重要抓手?“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标准》)。”值日报告的话题来源于生活,运用英语陈述日常生活,不仅创设了说的真实情境,也强化了学生说的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 这个单元的新单词包括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月三十一天,单词不仅多而且难记。学生读会这些单词就要花很长时间,要记住就更难了,比如: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February和January这几个单词很难记而且容易混淆。让学生通过做值日报告来巩固这些单词是个有效的办法。给学生一个范例:Good morning!My name is .... I am on duty today. It is Monday,December 15th today. It is sunny but really cold . Everyone is here. 这个报告要根据当天的真实情况作出适当的改动,有人迟到,就说Sb. is late for class today;有人请假,就说Sb. is not here today. He is ill at home. I hope he will be better soon. 该报告要求全班每一位学生参与,按座位轮流。当活动结束时,这些生词也就变成熟词了。这个报告模式在后续单元也可以灵活使用。
对于英语爱好者,这个报告是小菜一碟,但对于学困生这是一块硬骨头,要花不少精力才能完成。首先,要认真聆听其他值日生是如何作报告的;其次,要做到每个单词发音准确,每个句子朗读流畅,就得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最后,还得全部背下来。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态度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努力的成果时,内心必定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三)五分钟七环节之“慎思明说”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语言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不同的生活方式,反应不同的思维模式。《课标》定义: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明”取明白、清楚之意。“慎思明说”体现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和欣赏,如此,学生才能拥有更广博的胸怀,更宽容的心态,向更高远更深层的领域拓进。这也是“五分钟七环节”最高层次的学习。
环节六、长句短说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指出: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语言表达的复杂度(complexity),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一些复合句和从句来表达思想,不要一味地使用简单句。
八年级开始,课本中的文章越来越长,复合句也越来越多。部分学生练就了一口气读完一个长句的“本领”。这样读句子,没有停顿,失去了节奏感,学生无法体会英语的语言之美。教会学生根据意群把一个长句分成若干部分,朗读时进行恰当的停顿,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句子的框架结构,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中文和英文语言表达的顺序不同,从而更好的感知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上Unit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Section B 3a的文章里有一个句子:However, the place where you can enjoy your time the most quietly is at one of the small coffee shops near the park. 这是一个含有定语从句的长句,如果不告知学生先翻译从句,再翻译先行词,八年级的学生很难正确理解这个长句。笔者板书并把先行词和从句划出来: However, the place (where you can enjoy your time the most quietly) is at one of the small coffee shops near the park. 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感觉在哪停顿比较合适。经过反复朗读,多数学生可以根据意群找出恰当的停顿之处。笔者要求学生在可以短时间停顿的地方划一条竖线,可以停顿稍长时间的地方划两条竖线:However, the place | (where you can enjoy your time | the most quietly) || is at one of the small coffee shops | near the park. 然后学生按照意群的停顿再反复朗读几遍。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根据意群划分句子结构,为以后朗读和理解长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环节七、佳节会说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标准》)。”文化知识三级内容要求第五条:“中外主要节日的名称、庆典习俗、典型活动、历史渊源(《标准》)”。传统习俗是文化的一部分。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复活节、圣诞节和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各具特色,庆祝方式各不相同。作为英语学习者都应该去了解。因此,笔者在这些节日期间会分别向学生展开介绍,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
中秋节放假返校,笔者问学生: 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 学生: It was September 22nd. 追问: Do you know it was a big day in China? 学生:Yes,it is 中秋节。笔者板书:Mid-autumn Festival,然后再问: 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 中国家庭都庆祝中秋节,所以学生发言十分积极,虽然多数学生说出的只是一个词:Chang'e, moon, 甚至有学生说: eat 月饼。笔者认为影响不是很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笔者把与中秋节相关的词汇都板书出来,最后学生习得如何用英语介绍中秋节。
农村学生生活范围狭小,对外界的事物了解不多。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多数学生只限于圣诞节,其它的节日知之甚少。节日的来源,庆祝方式以及节日的意义,这些生在山区长在山区的孩子们更是一无所知。在复活节期间,笔者播放一段西方人庆祝复活节的视频,并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Easter from the video? 学生把看到的一点一点说出来。这个环节学生既锻练了说的能力,又开阔了的眼界,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四、教学反思和期待
农村英语教学确实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奉献精神,“千真万真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箴言时时响彻耳畔,激励着笔者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努力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的“五分钟七环节模式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方法策略,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即使是讨厌英语的学生也慢慢开始接受英语,整体口头表达能力显著提高,整体学风优良,学习成绩良好,形成了良性循环。今后在教学中,笔者也将继续求真务实,争取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4] 赵尚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
[5]李冬梅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