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性和多样性设计研究
【作者】 马 健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隆平村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反应,也应该合理设计,保质保量,既要让小学生们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可以有效完成数学作业,同时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作业里得到正确的反馈,让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明确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此一来,便可以促进小学数学作业保质保量发展,同时也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老师的工作负担,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顺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对新时期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创新、多样设计则成为了我们当下教育改革的重点环节。基于此,本文将在结合“双减”政策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对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有效设计创新性、多样性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内容,促进小学数学作业保质保量发展。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双减”政策
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习压力大,学习超前等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国家才会出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是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政策的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在“双减”政策教育改革要求下,小学数学课堂必须进行减负,即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业负担主要来源来自于课后作业。造成课后作业负担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作业量过多,二是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差,完成作业的效率不高,因而才会导致学生课后作业负担重。因此,想要有效施行“双减”政策,完成“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减负就需要与提质并向而行,想要减轻学生负担,不仅需要教师创新设计和合理布置作业,同时还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学成效,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知识得到系统巩固,并在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争取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得到系统的学习和教育。
二、当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现状
作业是小学生除开课堂学习之外最重要的学习形式,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注意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认为只要多做便可以加强记忆,导致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都形成了“以量取胜”的观念,让学生的负担无形中加重,学生们只能够快速的做完作业,而缺少了思考的环节,因此也难以发挥作业辅助、引导和查漏补缺的作用。如此一来,不仅造成当下小学生学业负担加重,而且还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与培养。
与此同时,当下小学数学作业除了布置量不合理之外,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在于作业设计上,当下很多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上都有一个观念,即喜欢设计富有创新性以及有一些难度的题目,创新性固然是好的,它能够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但很多老师在题目设计上都是照搬网络或者参考书上面的题目,这些题目虽然富有创新性,但极有可能不符合自己学校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实际,学生做不出来这些题目,不仅不能够发挥作业复习、巩固当天知识点的作用,还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业负担。
因此,教师在布置和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作业的数量,要保证数学作业能够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作业的质量,既要保证数学作业内容有效,形式创新,又要保证数学作业的难度是符合自己班级学生认识水平的。以此才能够发挥数学作业的辅助功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增长。
三、“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性和多样性设计策略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难度逐渐深入的作业
为了贴合“双减”政策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最重要的就是考虑到数学作业的数量,要将数学作业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又要提升数学作业的质量,加强数学作业对当天所学知识复习、巩固、查漏补缺的有效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在设置小学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针对当天数学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大部分学生不懂或是重点知识点进行作业的设计,以便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们进行知识巩固,同时又能够保证作业的数量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其次,为了保证数学作业发挥其辅助效能,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设计难度逐渐深入的作业,比如保证当天的作业能够有70%的简单题,20%的中等难度的题目和10%的稍难等级的题目,学生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作业,那10%的难度的作业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水平选择做或者不做,但教师第二天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如此一来,既能够保证作业量在合理范围内,又能够保证作业的难度适中,既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作业需求,又可以对一些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既能够帮助学生减轻负担,但又能够保证教育质量。
(二)设计探究性数学作业,有效激发教育活力
作业质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反映,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境,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教师不应该只看重作业数量,而更应该看重作业质量以及做作业能够带给学生们的教育意义,要发挥数学作业的最大效益,让学生们在即使是在较少的作业里也同样能够达到以往作业量的教育巩固效果。因此,想要激发学生们的教育活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那就必须要改革小学数学的书面作业,在小学数学中设置探究性作业,让小学数学作业更能够发挥其复习、巩固数学知识点的作用。如我们在进行“千米和吨”作业设计时,为了让学生通过作业去训练探究思维,加强知识记忆,便可以在作业中以探究问题为主来进行设计,让学生回去调查自己家里面近三个月的用水吨数,通过对自己家里用水度数的调查,来计算自己家里面这三个月的平均用水吨数,最高用水吨数,最低用水吨数。通过这种以探究为主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点,加强对“吨”计量单位的深入了解,同时还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数字计算的能力,真正发挥探究性作业激发教学活力的有效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提高。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阶段布置作业其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点,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一教育目标要求来设计形式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当下数学教师们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不能固化的认为想要学生知识记忆只能靠多做作业才能够实现,我们的作业设置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不一定只能靠书面作业才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业。比如,还是以《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为例,我们布置作业就是为了让学生更能够熟记数字7的乘法口诀,但作业不一定非要靠手去写,我们也可以用眼睛去看,用脑去记。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去观看《西游记》中的一段话:“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的这种方式去记忆数字7乘法口诀中的一个,再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去进行联想记忆,三七得到二十一之后,那四七呢?五七呢?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但同样也能够起到加强学生记忆的功能,不仅如此,这种作业方式还能够提高学生们探究数字的兴趣。如此一来,学业负担不仅减轻了,作业形式也更多元化了,学生们提起做作业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情愿了。
四、结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新时期开展素质教育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关键。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既需要满足“双减”政策教育改革要求,同时也需要继续发挥作业辅助、引导和查漏补缺的作用。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同时也需要发挥自我能动性,探求促进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措施,既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又保证教育事业的不脱节。
参考文献:
[1]刘丽.解读“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1).29,31.
[2]宋小英.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67~168.
[3]王莹.小学数学作业减负提质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73.
[4]冯桂群.优化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培育数学核心素养[J].辽宁教育,2019,(7).55~58.
[5]杨亚丽.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策略[J].甘肃教育,2019,(7):120.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双减”政策
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习压力大,学习超前等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国家才会出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是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政策的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在“双减”政策教育改革要求下,小学数学课堂必须进行减负,即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业负担主要来源来自于课后作业。造成课后作业负担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作业量过多,二是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差,完成作业的效率不高,因而才会导致学生课后作业负担重。因此,想要有效施行“双减”政策,完成“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减负就需要与提质并向而行,想要减轻学生负担,不仅需要教师创新设计和合理布置作业,同时还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学成效,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知识得到系统巩固,并在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争取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得到系统的学习和教育。
二、当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现状
作业是小学生除开课堂学习之外最重要的学习形式,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注意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认为只要多做便可以加强记忆,导致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都形成了“以量取胜”的观念,让学生的负担无形中加重,学生们只能够快速的做完作业,而缺少了思考的环节,因此也难以发挥作业辅助、引导和查漏补缺的作用。如此一来,不仅造成当下小学生学业负担加重,而且还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与培养。
与此同时,当下小学数学作业除了布置量不合理之外,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在于作业设计上,当下很多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上都有一个观念,即喜欢设计富有创新性以及有一些难度的题目,创新性固然是好的,它能够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但很多老师在题目设计上都是照搬网络或者参考书上面的题目,这些题目虽然富有创新性,但极有可能不符合自己学校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实际,学生做不出来这些题目,不仅不能够发挥作业复习、巩固当天知识点的作用,还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业负担。
因此,教师在布置和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作业的数量,要保证数学作业能够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作业的质量,既要保证数学作业内容有效,形式创新,又要保证数学作业的难度是符合自己班级学生认识水平的。以此才能够发挥数学作业的辅助功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增长。
三、“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性和多样性设计策略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难度逐渐深入的作业
为了贴合“双减”政策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最重要的就是考虑到数学作业的数量,要将数学作业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又要提升数学作业的质量,加强数学作业对当天所学知识复习、巩固、查漏补缺的有效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在设置小学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针对当天数学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大部分学生不懂或是重点知识点进行作业的设计,以便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们进行知识巩固,同时又能够保证作业的数量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其次,为了保证数学作业发挥其辅助效能,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设计难度逐渐深入的作业,比如保证当天的作业能够有70%的简单题,20%的中等难度的题目和10%的稍难等级的题目,学生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作业,那10%的难度的作业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水平选择做或者不做,但教师第二天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如此一来,既能够保证作业量在合理范围内,又能够保证作业的难度适中,既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作业需求,又可以对一些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既能够帮助学生减轻负担,但又能够保证教育质量。
(二)设计探究性数学作业,有效激发教育活力
作业质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反映,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境,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教师不应该只看重作业数量,而更应该看重作业质量以及做作业能够带给学生们的教育意义,要发挥数学作业的最大效益,让学生们在即使是在较少的作业里也同样能够达到以往作业量的教育巩固效果。因此,想要激发学生们的教育活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那就必须要改革小学数学的书面作业,在小学数学中设置探究性作业,让小学数学作业更能够发挥其复习、巩固数学知识点的作用。如我们在进行“千米和吨”作业设计时,为了让学生通过作业去训练探究思维,加强知识记忆,便可以在作业中以探究问题为主来进行设计,让学生回去调查自己家里面近三个月的用水吨数,通过对自己家里用水度数的调查,来计算自己家里面这三个月的平均用水吨数,最高用水吨数,最低用水吨数。通过这种以探究为主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点,加强对“吨”计量单位的深入了解,同时还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数字计算的能力,真正发挥探究性作业激发教学活力的有效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提高。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阶段布置作业其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点,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一教育目标要求来设计形式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当下数学教师们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不能固化的认为想要学生知识记忆只能靠多做作业才能够实现,我们的作业设置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不一定只能靠书面作业才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业。比如,还是以《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为例,我们布置作业就是为了让学生更能够熟记数字7的乘法口诀,但作业不一定非要靠手去写,我们也可以用眼睛去看,用脑去记。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去观看《西游记》中的一段话:“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的这种方式去记忆数字7乘法口诀中的一个,再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去进行联想记忆,三七得到二十一之后,那四七呢?五七呢?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但同样也能够起到加强学生记忆的功能,不仅如此,这种作业方式还能够提高学生们探究数字的兴趣。如此一来,学业负担不仅减轻了,作业形式也更多元化了,学生们提起做作业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情愿了。
四、结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新时期开展素质教育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关键。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既需要满足“双减”政策教育改革要求,同时也需要继续发挥作业辅助、引导和查漏补缺的作用。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同时也需要发挥自我能动性,探求促进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措施,既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又保证教育事业的不脱节。
参考文献:
[1]刘丽.解读“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1).29,31.
[2]宋小英.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67~168.
[3]王莹.小学数学作业减负提质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73.
[4]冯桂群.优化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培育数学核心素养[J].辽宁教育,2019,(7).55~58.
[5]杨亚丽.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策略[J].甘肃教育,2019,(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