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冠疫情防控下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作者】 石于般

【机构】 广西那坡县坡荷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于2019年底突然爆发,全世界都为之震惊。2020至2022年,整整的三年时间,我们都在紧张的与疫情作斗争中度过。虽然最终我们取得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但是这胜利确实来之不易,因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包括无以计数的人力、物力、财力。当然,我们也有很大的收获,除了让我们更加坚信党和政府的深谋远虑、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之外,还知道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在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让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十分重要,因为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杜绝或减少疾病来源的重要方式,预防疾病比清除疾病更重要。
  学校教育不仅仅限于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各种各样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而且不仅仅有利于其个人,也有利于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目前,广大农村依然是相对贫穷落后的,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农村小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之农村小学校园环境差,让农村小学生错误地认为不讲卫生是理所当然的。农村小学生有许多不好的习惯,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恶习,很难一时予以纠正。比如,来学校喜欢带着零食,或者到了学校之后喜欢买东买西,吃后零食之后乱丢塑料袋、果皮、食物壳等垃圾;平时爱留长发、不剪指甲、不常洗澡、少换衣服;饭前便后不洗手,睡前睡后不漱口洗脸。这些种种不良行为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精神风貌,影响了校风校貌,更为疾病的生成、传播、泛滥创造了有利条件。要改变农村小学生的不良卫生习惯,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巨大的、不懈的努力。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基本消除,但是疫情防控工作却不能懈怠、停止。要防患于未然,防止疫情卷土重来,就必须大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农村小学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如何才能达成我们的工作目标呢?我们曾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在不妨写出来和各位同行一起探讨。
  首先,反复向学生灌输讲究卫生的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在思想的驱使下做出的;要想有行动,必先有意识。所以,农村小学必须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思想,让学生正确认识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使其早早树立“讲究卫生,从我做起”“讲究卫生,利人利己,利国利民”的观念。观念一旦确立,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
  其次,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卫生要求。抽象的、空洞的语言往往让农村小学生不知如何是好,说了也等于白说。所以学校提出的卫生要求必须具体明白,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准确无误地执行:
  ——衣着干净整洁。衣服要勤换勤洗,不能十天半月才换一次衣服;在学校里不要乱坐乱蹭导致衣服邋里邋遢,一定保持衣服的干净和整洁。
  ——勤漱口洗澡,勤剪指甲。每天早上起床后和午休、晚上就寝之前都要刷牙,还要每天至少洗澡一次,身上不能有臭味;指甲长了务必剪掉,及时清除指甲内的污垢和细菌,凡是指甲内有黑色污垢的都被视为个人卫生不合格。 
  ——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用餐完毕一定要漱口,还要用餐纸擦拭嘴角,不能给嘴角有饭粒等等。
  ——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清洗表皮,或者把表皮削掉,不能直接咬吃;霉烂变质的水果绝对不能吃。
  ——热爱大自然,保护青山绿水。把绿水青山视为美丽家园,置身其中是人生一大幸事;平时不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一定把垃圾放入垃圾桶内。
  ——室内要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清新自然,让自己时时刻刻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按时就寝,保证睡眠时间充足,每天睡足九小时以上;睡眠的姿势要正确,既不能俯卧,也不能蒙头睡觉。
  ——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定时进餐,定量用餐,不挑剔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零食,不过多地吃甜食;用餐过程中专心致志,不要一边说笑一边吃饭,也不要一边看书一边用餐。
  再次,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行动。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范围的环境中,环境创造人,因此保持“大环境”的卫生大大有助于学生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农村小学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明智之举。一是深入开展卫生教育行动,小学口腔保健教育课的开课率要达到百分之百。二是结合全国、自治区、市、县的“爱国卫生月”开展卫生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清除环境卫生死角、修剪花草树木、疏通明沟暗渠等;“门前三包”要到位,排水管道无堵塞或泄漏,垃圾容器整洁,楼顶无堆积物,校内空地绿化良好、无沙土裸露,塑料袋等白色污染得到清理,校容校貌整洁美观。三是紧紧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清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各项任务,彻底消除学校周边环境卫生,坚决不留卫生死角。四是加大对教师的爱国卫生教育宣传与培训,完善管理体系,动员全体教师人人积极参与、认真执行,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实践活动。每日开展一次教室内外大扫除,坚持每周擦洗门窗玻璃、垃圾容器,食堂、生活区废弃物做到日产日出,搞好公厕卫生,室内外环境卫生完全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卫生工作条例》要求。五是加强对学校食堂、食品、饮用水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教育学生不喝生水,不乱买零食。六是及时进行病媒生物防治措施,截断病毒扩散渠道。贯彻标本兼治的原则,在改善环境卫生的同时,大力开展清除“四害”专项行动;重点落实学校食堂、寝室、垃圾收集点、公厕等场地的“四害”措施,消除“四害”的孳生点,减少病媒生物密度,减少疾病发生。七是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健康水平。紧密结合卫生教育项目设计,利用课堂教学、板报栏目和学校广播,深入传播卫生科学知识,推动卫生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努力提高师生的卫生文明程度。
  第四,学校和班级制定有相应的卫生制度。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制定学校和班级的卫生制度,用制度来约束每一名教师和学生。例如,不管是教师或学生,都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值日生每天大扫教室一次、小扫至少三次;全班每天大扫清洁区一次、小扫至少三次;每天由监督员负责检查卫生,根据卫生状况给予个人、小组、班级打分,得分纳入优秀考评,得分倒数的今后安排更多的劳动任务等等。用制度管理人,既便于管理,又能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第五,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好做法能不能落到实处,好习惯能不能形成并持之以恒,关键是看监督得到强化与否。对农村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监督,除了同桌、小组、班级、学校的监督,更要有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以及更多上级部门的监督。我们政府应该把农村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纳入督导内容,坚决、长期为此开展督导工作,甚至将此项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用具有实质意义、看得见摸得着的奖惩来引导农村小学的卫生管理工作步入正轨。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在严格监督和长年累月的坚持中养成,政府的督导工作是长期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指望一朝一夕就能收到成效。政府要把管理、监督的责任层层分解,让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机构都来监督农村小学生的卫生养成教育,力争取得实效。此项工作有了实效,对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意义非凡,可以说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掉一种恶习,需要经年累月天长日久;要养成一样良习,更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改掉恶习养成良习,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之所在。正因为教育工作是艰难的,所以教育工作才是神圣和伟大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做好学校的卫生工作,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特殊意义,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