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优化策略思考

【作者】 李慧霞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深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习作教学中存在教学效率低、课堂参与度不足等诸多问题,微课的适时介入,能够为学生合作探究等赢得更多的时间。对此,文章着重探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优化策略,旨在提效习作教学。
  【关键词】 微课;习作教学;小学语文;策略研究;思考

  习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也是学生认识世界与创造性复述的重要过程。而从习作教学来看,教师过于重视习作文章训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为帮助学生取得高分,不少教师一味地强调写作方法,而弱化了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除此之外,学生在写作中感受不到快乐,这也让写作成为了一种负担,而文字成为学生被迫发声的一种方式。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
  1.习作缺少素材
  写作指导过程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习作教学中包揽大多数的教学活动,进而导致学生的观察与读写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首先,习作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力训练。其次,采用讲授法开展习作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同时,教师未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弱化了写作的真实性,除此之外,这样的指导模式,也让学生的观察连贯性较弱。
  2.习作缺乏情感
  从习作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学生缺少日常积累,所以在写作时完全照搬照抄优秀作文。不可否认,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一篇质量相对较高的作文,但是这种文章千篇一律。与此同时,学生模仿写作的文章缺乏情感融入,导致文章的内容空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缺乏习作兴趣
  从习作教学来看,教师过于重视习作文章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为帮助学生取得高分,不少教师一味地强调写作方法,而弱化了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在这一背景下,写作成为了一种负担,而文字成为学生被迫发声的一种方式。
  4.习作质量偏低
  在写作指导实践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而且每周只写一篇作文,显然,这种方式难以帮助学生获得习作训练。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为达到减负目的,写作训练更是少之又少。需要注意的是,数量和质量之间是辩证存在的。如果缺少了必要的练习,那么学生的写作质量明显得不到提升。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优化策略
  1.创设微情境,培养兴趣
  在中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非常普遍,通过一系列的趣味与真实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大程度的还原教材的情境,深化学生的理解。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乐于表现自己和表达情感。对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对于图片与视频,通过直接的形式进行呈现,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音乐可以通过听觉,引发学生的生活回忆,最终形成更加形象生动的画面。
  比如《走月亮》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录制一些月光下的场景,可以让学生录制一些月下的景物,然后将这些内容筛选、整合成一个课件,为创设微情境奠定有力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先播放课件片段进行导入,然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描写月下的景物,并引导学生尝试从所见所闻所感等多个方面呈现出景物的特征,合理利用直接抒发、拟人等各种表达方式表达感受和体会。对学生来讲,在学习中练笔,更有利于实现表达知识的结构化以及知识的能力化。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利用微课创设情境,让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将生活中的场景呈现到习作课堂,引领学生感知习作的乐趣。
  2.积累微素材,蓄积灵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习作亦是如此。生活如活水,习作如沟渠。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积累素材,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习作的兴趣,强化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兴趣高昂时,更需要引领学生探寻到自己创作的意图、思路,从而为写事提供有力的支持。
  比如在教学《那次玩得真高兴》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可以拍摄学生在校园参与活动的一系列精彩瞬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呈现这些瞬间,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心情和体会,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视频片段,也能让学生自主留心观察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努力找到和自己有关的一些精彩的情节,进而为自己的习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打篮球、丢手绢和抓老鹰等游戏非常的愉快,还有的学生认为走迷宫非常的有趣味,而这些内容,均是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创作的素材与主题。而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微素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摘抄优美段落,记录生活感悟。拍摄生活场景,制作课件,让学生根据自己拍出的图片,完成写作。积累丰富的微素材,写作自然水到渠成。
  3.自选微指导,有的放矢
  微课教学模式与小学习作教学的整合,是教师利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微知识点。在学生习作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引导学生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微课内容学习,以便更好地突破自己的学习难点。
  比如《那次玩的真高兴》这节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兔子与妈妈的对话,从而深入的感知人物的情感变化。小兔子说到“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我就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这时兔子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变成园丁,还是会找到你。”
  结合这一段对话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是否有这样的愉快的经历,是和谁一起玩耍的?在哪里玩耍的?玩耍过程中有什么事情发生吗?利用适当的想象,拓宽学生的思维,学生便会非常愿意主动讲述自己的经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积极带动班级中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善于主动思考与习作。对于学生来讲,如何将游戏过程描写清楚,是习作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应该描述什么样的事情,也并不知道怎么才能将一件事描写的清楚和精彩。对此,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设计为3节微课,即“我们一起做游戏”“如何把握住细节”“开头结尾怎么写”,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相对应的课件,一直到最终能够清楚地理解习作的要求和方法。合理应用微课,优化习作教学,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与个性,当学生能够在习作中自由的思考。那么学生的习作便会“百花齐放”。
  4.创新微讲评,对症下药
  大班指导是习作课堂的突出问题,而这种方式弱化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微讲评,因材施教,化解习作难题。教师不仅要抓住学生共性问题,集中讲解。还要对个性问题的针对性指导,对症下药。
  比如《写日记》的习作指导中,教师可以先布置写日记的任务,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一篇150字左右的日记。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类,对于共性问题,课堂集中讲解;对于个性文化,录制课件,上传在线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要注意教材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延伸到其他层面,丰富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内容。课件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突破习作难题。针对习作中的困惑,学生可以进行反复观看。微课虽不能解决习作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但对培养学生习惯至关重要。
  5.结合教材记录感悟
  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精彩的文章,以《军神》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从而深刻的感知坚强的意志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朗读、写作和思考三个层面指导学生进行训练,进而培育学生的人文意识。首先,在朗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快速的阅读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并思考文章中所描写的事件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其次,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篇微型日记,可以写自己对这种坚强意志的赞扬,也可以写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如何践行这种坚强的意志力等。在阅读活动中,当学生可以回答出作品的情感与态度时,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刘伯承的赞美。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延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刘伯承的其他故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主题。
  比如:语文课文《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心观察,然后根据小女孩的行为和心理描写,深度感知小女孩的真实且殷切的盼望之情。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学习文章的具体写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增加真实材料,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文章内容的真情实感。
  结语
  小学生的习作,目的是提升其自我表诉能力。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更有深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加入更多的情感和认知,从而让写作能够更好的感染读者。同时,教师要合理利用课件,构建高效习作课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
  参考文献:
  [1]盖俏.妙笔生花 趣味写作——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3(05):61-63.
  [2]王晓娟.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3(0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