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有利于农村小学生个性化写作的作文训练方式

【作者】 梁 智

【机构】 广西那坡县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小学生作文的最大问题,就是内容上大致差不多,一个班、一个年级甚至一届又一届学生的作文似乎都是一个模型制作出来的,多少年都是一个样子。究其原因,固然与农村小学生见世面少、阅读量小等等有关,但是根本原因还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师很随意地出示一个作文题,然后交代学生什么时候交上来,这样老掉牙的作文教学方式,让不管哪一届的学生都只能在同一个“钵盂”里转世轮回,无法“得道成仙”。照猫画虎的体裁,一成不变的结构,如出一辙的事例,千人一面的人物,如法炮制的主旨,让批改的教师既兴味索然有头疼不已。窃以为,要改变农村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现状,必须坚决走个性化写作的教学改革之路。以下几种尝试,我认为是有助于小学写作个性化的。
  首先,学生阅读文章要有自己的感悟
  阅读是写作的根基,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写作。写作要想走向个性化,就必须先实现阅读的个性化。个性化阅读,其实就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阅读,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去阅读,要有自己的感悟,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个性化阅读成功的重要标志是一千个读者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前农村学生阅读量很少,这个跟他们少得可怜的图书藏书量有关。只有几本“优秀作文选”之类图书在学生手里轮流传阅,好比是近亲繁殖,学生的阅读思维、写作思维只能被限定在这几本书里,很难读出新意写出新意。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大力推进和顺利完成,如今农村小学的藏书量已经达到汗牛充栋的地步,再也不用担心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书籍。现在农村小学基本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晚上住校上夜习,语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让学生在书海里遨游。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计划,阅读什么书籍、每天阅读量多少、如何做读书笔记等等都让学生自己去决定。阅读的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感悟,所以教师不要先跟学生说某本书籍写什么、人物性格怎么样、主题思想怎么样等等,以免学生先入为主,带着“成见”去阅读。应该让学生全身心放松地去阅读,有多少收获都是他自己的收获,有什么感悟都是他自己的切身体会。带着写作任务的阅读,不应该像普通读者那样只留心文章讲了什么故事,或者说写了哪件事,而应该更多地关注甚至琢磨作者如何讲述这个故事,也就是写作的“技法”,因为这是作者智慧之所在。写文章是需要智慧的,写什么是作者的情怀和兴趣,怎么写那就靠作者的智慧了。从写作者的角度看,什么都可以写,关键是怎么写;从阅读者的角度看,文章是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和多重内涵的。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都不一样,用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感悟文章,收获自然也是千差万别的。阅读的差异出来了,运用到写作上就有了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作文就有了个性。
  其次,让作文成为生活的映像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的人生经历、生活状况都不一样,如果每个学生的作文素材都是来自于他的生活,他的作文就是他生活的映像,那么这样的作文就很难跟他人雷同。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宝库,没有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生活才能为写作提供永不枯竭的素材。学习写作的人,最怕的就是“人在生活中,不见有生活”。解决的办法,首先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其次要练就一双能够辨识生活的火眼金睛。
  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的作家,其写作经历无不与其生活密切相关,没有生活经验的成功作品是绝对不存在的。福楼拜指导学生莫泊桑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高尔基传授如何做生活有心人等等文坛佳话,想必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小学生作文也要跟生活紧密关联起来,人物、事例都要取自于生活,文章主旨也要从社会需要、人生追求中提炼出来。写作的要务,就是要表现出生活真实,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来自于生活的素材,都是活生生的,情节最生动,细节最细腻,根本不需要绞尽脑汁去虚构杜撰。
  再次,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
  写文章其实就是写人,或者说人物是文章的核心,把人物写活就能使文章出彩。但是,我们学生的作文总是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在写人物的时侯只注意写人物在“做什么”,而忽略了人物“怎样做”。因此,人物形象雷同,几乎就是千人一面,读者读过之后感觉十分模糊,这样的文章更谈不上生动活泼了。
  教师可以以名著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的精彩片段,其中人物众多,但是作者写得活灵活现,没有一个人物是雷同的。作者不仅仅写了人物的言谈举止,关键是他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来写,使得这一个不是那一个,即使是不写上人物的名字也不会弄颠倒了。光是“笑”,各色人等就各有各的表现。史湘云是笑得把茶水喷出来,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是笑得岔了气,贾家的掌上明珠贾宝玉才有资格笑得滚到贾母怀里,而贾母只会搂着宝玉才会叫“心肝”,矜持的王夫人是笑得说不出话来……曹雪芹不但写出了各人笑时的不同情态、不同表现,而且每个人的表现都符合她们自己的性格和身份。把笔下的人物写得姿态万千,文章就会富有个性,这就是个性化写作的终南捷径。
  第四,农村小学生个性化写作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无定法,但是文有技法。相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阅读量有限、领悟能力有限,让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熟练掌握写作技巧,轻易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确实是强人所难。再加上现在是网络时代,媒体的影响无处不在,小学生在游戏、广告、影视剧中接触了大量的网络影像和语言,无形中损害了自己的生活原图和文字表达能力,写作过程中往往偏离生活轨道误入网络深处,写出来的作文犹如穿越剧。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写作必须讲究一些技法,才能使其走上正途。
  一是要养成每次作文都要一气呵成的习惯。初学写作,不要太在意写得对不对、好不好,顾虑重重就不可能轻装上阵,导致一举笔就写不下去。初学写作者只要能把文章写完,让文章有头有尾,就是极大的成功。大文豪鲁迅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也曾说写初稿必须一气呵成,不管文章精彩不精彩,先写完再说,写完之后再回过头来修改和润色。如果写作过程中经常停下笔,很想找书来模仿甚至抄袭,那就很难写下去,即使写出来也不会是个性化写作。
  二是要有纤毫毕露具体细腻的细节描写。初稿往往只是写出文章的框架,修改润色的时候就要给文章加上血肉,使之更丰满动人。如果这篇作文是讲故事,务必让学生加上更多的细节。我发现,但凡故事讲得好的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都能关照到细节,因此平时我们不妨多练练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其实,作文和讲故事是相通的,作文只不过是把口头文学转化为书面文学而已。
  三是要学会深化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的价值直接联系着中心思想的深度,所以老师要时时提醒同学们,要把文章写深写透,千万别停留在表面的东西上,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文章写深写透这个要求对农村小学生确实是难度较大,但是什么事都要有个开头,不从小严格要求学生就不会有大进步。
  四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美化文章的句子。金句频出,容易使文章出彩,考试中得高分。小学生学过多种修辞手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把语句来一个“梳妆打扮”,使句子精美华丽。当然,语言表达艺术需要天分,但是练过和没练过绝对不一样,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多少都会有收获。学生平时学习的是一篇篇精美的课文,这些美文的句子多少都会感染到他们,使他们逐渐掌握把句子写得精彩的技巧。
  个性化写作虽然不易掌握,但不是葵花宝典,不是什么绝世武功,只要教师讲究技法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即使是农村小学生也有掌握其要领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