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 徐永福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山王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限制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初中数学学习难度较大,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心理上降低学习难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减量不减质”的目的。
  【关键词】 “双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一、“双减”政策的提出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政策的出台正式将“双减”纳入到教育改革首要地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中小学各学科均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初中数学课为例,教师不仅要控制作业量,还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课堂教学,更要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二、“双减”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和校外辅导负担。同时,“双减”政策也为数学等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机会。第一,从机遇层面来看,要突出教学的发展方向。随着“双减”政策不断推进,我们要响应政策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从挑战层面分析,是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颠覆性的创新。一直以来,各学科已形成了较为固化的教学体系,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机械化”的学习习惯。“双减”政策的推出促进了教学改革,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要以“减负增效”为目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分析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也要求新求变。首先,基于教师层面,我们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下去的前提条件。各学校要做好“双减”政策讲解工作,同时组织好培训活动,不断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工作,指导教师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真正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水平。对于教师来说,还要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借助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中数学多强调开发和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具备主动性。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我们要否定“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与思考当中去。另外,“刷题”不仅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还动摇了他们的自信心。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提升课后作业的精准性。在课堂上,教师巧妙使用多媒体工具,构建出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情境,真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比如:在讲解“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可安排如下动画情节,假设小亮有15个红苹果,他想和20名同学一起分享。因为当天没带钱,他就去和熟悉的水果店老板商量,先赊账买了5个。此时,小亮所拥有的苹果数就是(-5),到了第二天,其他同学给了他6个。那么他此时拥有的苹果数就是—5+6=1,也就是说,他还给水果店5个苹果后,还剩下一个。通过这种视频环节,大家就能快速理解正负数的由来,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正负数知识。
  (三)利用教材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这一重要的载体。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习已不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师可以发挥互联网优势,搜集大量优质资源补充到教材当中去。“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要避免过度“超前教育”,应该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等内容时,直接关系到之前的“有理数”和“整式”等数学知识点。此时,教师要理解教材编排的目的,根据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和认知能力开展教学。此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借助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然后将两者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能为同底数幂的乘法做好铺垫工作,以此为基础提出如下问题:某种计算机每秒可以完成1千万亿(1015)次运算,它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此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快速列出算式(1015×103)。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大家就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规律性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优化课堂练习,巩固知识基础
  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借助实际应用降低学习难度,更好地巩固基础性的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双减”政策下,初中生的作业明显减少很多,我们就要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轴对称”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生活用品和艺术元素,比如:蝴蝶、蜜蜂、汉服、宫殿、飞机,以及剪刀、铲子、锅、勺子等等。借助这些物品,学生能够快速构建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之后,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课堂练习,列举出若干个图形,让学生区分是否为对称图形。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出自己所熟知的对称物品。
  总结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要尽量为学生“减压”。要以教材为主线,发挥出最大价值,将其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机体的发育规律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按照由表及里、从易到难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此外,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练习,借助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课后练习则以查漏补缺为主。要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