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作者】 陆昌明

【机构】 广西那坡县德隆乡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网络遍布的范围逐渐扩展,教育教学不得不顺应时代发展,促进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呢?本文从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以及促进多媒体技术融入初中数学的有效策略两方面展开,将多媒体技术积极融入到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重要意义;有效策略

  什么是多媒体技术?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等信息终端设备,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实现多种媒体在课堂上的融合和互动。而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将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加以运用。接下来从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角度,探究多媒体应用到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促进多媒体与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应用教学过程中,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二十大以来强调“互联网+教育”的落实,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对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多媒体技术应用课堂教学中,有效冲击传统只用教材教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方法多样化、新颖化,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主体作用,同时为教师设计教学提供多渠道的教学资源,拓宽教师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能力发展;其次,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提高实践能力;最后,多媒体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不同的教材内容提供多途径的展示形式,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重难点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真正“做中学”“学中用”,为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课堂主体性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仍需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加强师生培训工作、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结合起来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作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动力源泉。在课堂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各种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吸引下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在多媒体技术辅助下教学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探索新知的兴趣。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看了一个关于圆周率π的小故事:相传,古希腊有一位名叫阿基米德的青年,他对几何学有极大兴趣。他看到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圆,便想:“圆面积公式S=2πr”可不就是半径、直径、圆周率之间的关系吗?我何不利用圆周率计算出圆内接正方形面积呢?他马上动手设计了一个方案:以圆心为直径做正方形A,以O为半径做圆B。把A、B两点连线即得S=πr。再经过计算即可得到圆周率公式。
  2.2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之一。尤其是数学中一些较复杂的概念、定理等,往往是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在抽象化难以理解的知识面前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架作用,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带领学生一步步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时,将其中的图形变大,让学生观察“x=1”“y=4”三种图像及其性质。让学生明白“y=2”是轴对称图形;在教学时先用多媒体画出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的图像;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三条曲线(正弦、正切)相互重合或相交以及两个图形重合时,其位置关系并同时对其进行性质教学;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下生活中简单或复杂点图形题目(如:圆)。这样就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2.3化虚为实,突出重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一个典型代表。所谓“化虚为实”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将抽象、深奥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多媒体课件能使复杂抽象问题变得一目了然,能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能将复杂抽象问题简单化,学生处于认知发展阶段,无法单独学习抽象化的逻辑定义,所以学习抽象化定义时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引导,借助媒介推动抽象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弧长和扇形面积》时,教师可借助计算机的画图功能画出扇形的草图,然后再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扇形的图形,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当中,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直观、生动、灵活等特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4化静为动,形象直观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化静为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抽象难懂的知识,如何让抽象难懂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年龄认知规律相符合,促进学生理解,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经历,提高学生对抽象能力的发展是教师需要攻克的课题。同时教师要从“静态”的教学内容中走出来,主动去捕捉信息,积极构建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几何图形的运动轨迹及运动效果,让学生对知识有个直观的理解。
  比如在九年级下册讲解直线、三角形、多边形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如果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或画出简易图,学生就无法理解,如要想使这些图形面积为零就必须有直角坐标系作参照。但如果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一个简单的多边形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鼠标点击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它的形状和位置。在讲解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圆运动轨迹,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利用计算机模拟自行车运动轨迹及速度变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圆的理解。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们对学习几何的兴趣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把一些不能通过语言描述清楚或者不能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几何图形给画出来或进行三维立体展示。
  2.5化零为整,强化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们对一些概念、定理等知识点比较模糊,记不住。但是如果老师用多媒体将这些知识以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就能在脑海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加以运用,既锻炼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建构,又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让数学知识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不是机械记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深入思考的探究者,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展。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是通过总结、归纳和推导得来的,但是如果没有直观形象的图作为载体,学生们往往会对此有误解。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些定理进行分类:把三角形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大类;把两个三等角作为一个三等分,比如内接外连等;将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成为一对全等或相似的平行线。这样就将这个定理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们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带给教育教学的是新的契机与发展空间,如何促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以上从学生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思维的发展等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思考。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汪冰.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6):23-25.
  [2]陈锋.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融合的有效途径[J].家长,2022(3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