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群文阅读模式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构建
【作者】 蒙礼梦
【机构】 广西那坡县德隆乡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模式亟待更新与创新,应引进多种新的教学手段,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的阅读意识与能力。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主动建构学生群体阅读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从而建立起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文章阅读是一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其真正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
【关键词】 群文阅读,初中;语文课堂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群文阅读”是一种“1+X”的教学方法,即:老师选择一篇主题,然后选择2-4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章,使学生能在正确的教学中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促进合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通俗地说,阅读是将一系列的文章按特定的方法组织起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语言水平。群体阅读的载体是“求同存异”,其实质是“比较”,即把同类或同类文本放在一块进行对比,从中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因此,在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积极提倡“群文阅读”这种模式,使其在实践中更加生动、更加精炼。
一、组建阅读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阅读技巧、阅读方法的提升展开教学同时,教师应该立足于每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落实因材施教,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充分地将群文阅读模式发挥到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方法。分析阅读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同学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学习到新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如,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背诵记忆的文言文篇目较多,且每篇文章的篇幅较长,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将所学文言文篇目进行收集、汇总,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举办主题交流大会,引导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充分的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交流与讨论,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含义,了解到更多文言词语在当代的解释,也能够与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学习质量。[1]如在主题交流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桃花源记》、《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言文章进行自主阅读。深入研究了解文章内的文言句式,文言字词,全面的把握文本内涵,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要传达的思想和情绪。老师在进行交流和讨论时,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观点,从文章中学生能够读懂作者对待富贵名利以及品格的情感选择。有学生认为选择归隐,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能够保持自己品性的高洁,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表达。当然也会有学生认为归隐的做法时逃避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将主体地位落实于学生身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到文言文章中所传递出来的价值情感。借助这样的阅读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初中解题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解题思路。
二、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经过编者多方比对,仔细研究挑选后确定的,具有较强的研学价值。为了提高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一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梳理文章知识结构。理清文章脉络,感悟文章情感与价值内涵。通过对文章脉络结构的梳理,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感受到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主要对象。进而有了清晰的方向去探究文章所写的主旨大意。[2]如《香菱学诗》、《智取生辰纲》等文章,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选材于古典的四大名著,都是小说题材,是书中优秀的片段节选,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完整的人物关系。情节中人物关系脉络清晰,每个人物都能通过各种描写手法体现出独特的性格特征,以及从每一个小故事中都为最后的结局买下伏笔。在群文阅读中,教师整合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此类文章的群文阅读,并为学生们设置明确的阅读和学习目标。由学生们通过对此类文章的阅读能够学习到对于人物的描写技巧。可以运用更多的描写方法,例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从侧面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能够从多个角度鉴赏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仔细阅读体会每个人物形象在描写时的细节内容。最后,分析小说时间、人物、背景、高潮、结尾等要素的构建。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老师要做好学生读书的向导,让学生自己来读这篇论文。对剧情有足够的认识,能够产生自己对文章人物与中心思想的看法。能够在思想上中构建出整体框架,将人物性格、人物特点、故事概要、背景、结局等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学生通过对此类文章的群文阅读,并且对描写手法文章,背景概述,情感体会等方多方面考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考试的试卷中不乏会出现小说类的文章与相似的题目,因此,学生对此类文章的深入阅读更有利于对此类题目的解答。
三、组建阅读小组,拓宽学生思路
在帮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阅读讨论小组。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进行合作,分析和思考的方式来对阅读内容进行探究。通过小组成员内的交流和讨论,能够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文章中出现问题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词语、句式等方面展开研究与赏析,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力量。如在有关陶渊明的诗词的复习时,学生们可以将《归园田居》和《饮酒》两首词进行对比阅读。《归园田居》采用倒叙的方式记叙了陶渊明从年少时追求功名利禄写起,讲述了自己一生的历程。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头。进而在尘网中挣扎30年,发觉自己厌恶世俗,更无谓功名利禄,为了追求自己内心的安宁,陶渊明选择了“复得返自然”回归到了乡村山野之间。[3]开辟十余亩田宅,八九间草屋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这首词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世俗的摒弃以及复得自然的愉悦而《饮酒》一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这一句话,直接表现出了诗人对山河的洒脱和放荡不羁的感情,真正的平静,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一种内在的心态,也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的真实投射。同学们经过两首诗的对比阅读,找出两者之间写作手法的异同之处,并且体会两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内容。小组内各个成员踊跃发言,拓展了小组内学生的思考角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内容不仅分析了群文阅读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而且通过策略方法的提出深化了教师对于群文阅读模式的了解和构思,使教师更能够充分地利用群文阅读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在初中阶段仍保持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进而培育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云.以群文阅读助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5):124-126+130.
[2]范小华.基于群文阅读的初中语文课堂多样化策略[J].学周刊,2021(22):89-90.
[3]庄艳丽,李长青.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9):62-63.
【关键词】 群文阅读,初中;语文课堂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群文阅读”是一种“1+X”的教学方法,即:老师选择一篇主题,然后选择2-4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章,使学生能在正确的教学中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促进合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通俗地说,阅读是将一系列的文章按特定的方法组织起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语言水平。群体阅读的载体是“求同存异”,其实质是“比较”,即把同类或同类文本放在一块进行对比,从中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因此,在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积极提倡“群文阅读”这种模式,使其在实践中更加生动、更加精炼。
一、组建阅读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阅读技巧、阅读方法的提升展开教学同时,教师应该立足于每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落实因材施教,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充分地将群文阅读模式发挥到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方法。分析阅读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同学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学习到新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如,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背诵记忆的文言文篇目较多,且每篇文章的篇幅较长,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将所学文言文篇目进行收集、汇总,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举办主题交流大会,引导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充分的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交流与讨论,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含义,了解到更多文言词语在当代的解释,也能够与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学习质量。[1]如在主题交流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桃花源记》、《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言文章进行自主阅读。深入研究了解文章内的文言句式,文言字词,全面的把握文本内涵,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要传达的思想和情绪。老师在进行交流和讨论时,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观点,从文章中学生能够读懂作者对待富贵名利以及品格的情感选择。有学生认为选择归隐,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能够保持自己品性的高洁,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表达。当然也会有学生认为归隐的做法时逃避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将主体地位落实于学生身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到文言文章中所传递出来的价值情感。借助这样的阅读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初中解题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解题思路。
二、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经过编者多方比对,仔细研究挑选后确定的,具有较强的研学价值。为了提高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一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梳理文章知识结构。理清文章脉络,感悟文章情感与价值内涵。通过对文章脉络结构的梳理,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感受到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主要对象。进而有了清晰的方向去探究文章所写的主旨大意。[2]如《香菱学诗》、《智取生辰纲》等文章,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选材于古典的四大名著,都是小说题材,是书中优秀的片段节选,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完整的人物关系。情节中人物关系脉络清晰,每个人物都能通过各种描写手法体现出独特的性格特征,以及从每一个小故事中都为最后的结局买下伏笔。在群文阅读中,教师整合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此类文章的群文阅读,并为学生们设置明确的阅读和学习目标。由学生们通过对此类文章的阅读能够学习到对于人物的描写技巧。可以运用更多的描写方法,例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从侧面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能够从多个角度鉴赏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仔细阅读体会每个人物形象在描写时的细节内容。最后,分析小说时间、人物、背景、高潮、结尾等要素的构建。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老师要做好学生读书的向导,让学生自己来读这篇论文。对剧情有足够的认识,能够产生自己对文章人物与中心思想的看法。能够在思想上中构建出整体框架,将人物性格、人物特点、故事概要、背景、结局等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学生通过对此类文章的群文阅读,并且对描写手法文章,背景概述,情感体会等方多方面考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考试的试卷中不乏会出现小说类的文章与相似的题目,因此,学生对此类文章的深入阅读更有利于对此类题目的解答。
三、组建阅读小组,拓宽学生思路
在帮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阅读讨论小组。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进行合作,分析和思考的方式来对阅读内容进行探究。通过小组成员内的交流和讨论,能够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文章中出现问题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词语、句式等方面展开研究与赏析,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力量。如在有关陶渊明的诗词的复习时,学生们可以将《归园田居》和《饮酒》两首词进行对比阅读。《归园田居》采用倒叙的方式记叙了陶渊明从年少时追求功名利禄写起,讲述了自己一生的历程。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头。进而在尘网中挣扎30年,发觉自己厌恶世俗,更无谓功名利禄,为了追求自己内心的安宁,陶渊明选择了“复得返自然”回归到了乡村山野之间。[3]开辟十余亩田宅,八九间草屋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这首词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世俗的摒弃以及复得自然的愉悦而《饮酒》一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这一句话,直接表现出了诗人对山河的洒脱和放荡不羁的感情,真正的平静,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一种内在的心态,也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的真实投射。同学们经过两首诗的对比阅读,找出两者之间写作手法的异同之处,并且体会两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内容。小组内各个成员踊跃发言,拓展了小组内学生的思考角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内容不仅分析了群文阅读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而且通过策略方法的提出深化了教师对于群文阅读模式的了解和构思,使教师更能够充分地利用群文阅读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在初中阶段仍保持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进而培育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云.以群文阅读助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5):124-126+130.
[2]范小华.基于群文阅读的初中语文课堂多样化策略[J].学周刊,2021(22):89-90.
[3]庄艳丽,李长青.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