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民族地区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
【作者】 李彩凤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百省乡下华村完全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这对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计算与生活的现实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此外,计算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长期进步与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成绩的提高有关,而且与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以及他们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有关。因此,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民族地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对象;首先客观描述在此基础上,然后分析造成学生当前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计算能力;现状;问题;对策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计算能力不仅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研究小学计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致力解决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问题,达到提高民族地区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计算能力要求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是这样定义计算能力的:“计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计算律正确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计算途径解决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中指出“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通过计算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计算。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计算,称为计算技能。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理解计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正确的计算途径,称为计算能力。计算能力并非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计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在实施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善于分析计算条件,选择计算方法,设计计算程序,使计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洁。换言之,计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控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本文主要遵从《课程标准》中对于计算能力的定义和要求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能力进行分析:第一,学生在计算结束后能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第二,在理解计算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法则和计算原理的基础上可以正确使用这些算理以及算法。第三,在计算过程中能够寻求合理简捷的计算途径,即学生能够灵活计算的能力。
二、当前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口算练习
笔者所在地那坡县是一个广西少数民族县,从小学教学情况看,有些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这样的口算水平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二)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
从本人教学的那坡县乡镇小学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应重视的两个关键,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算法是对行为的规定。现行的教材中往往是通过学生的操作、思考、互动式学习,通过自主的探索交流来理解算理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教师对计算方法的指导却显得不够到位,使得学生的计算基础不够扎实,影响了计算能力的形成。
三、解决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一个果园收苹果816千克,收的梨的重量是苹果的4倍,大约收梨多少千克?估算时,就要想到816约等于800、800乘以4等于3200,所以,大约收梨就是3200千克。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达到熟练。例如:450x20=?先算45×2,得90,末尾添一个0得“450×2”的积,再添一个0得“450×20”的积。口算训练必须是有代表性的,必须结合内容进行各种类形的训练。
只有学生弄清算理,运用了正确的计算法则和进行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例如:57.76/15.2=?教师在讲解时指出,除数是几位小数,被除数是几位小数,要使商不变,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也要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计算。教师要重视算理,使学生对于计算法则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依据,例如:75+X=89,讲解在解此方程时,根据是其中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即石=89-75=14,或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利用简便计算的思路。例如:3500/25/4=?要求说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即3500/25/4=3500/(25×4)=3500/100=35。加强对错题的分析,指出造成错误的原因,并将正确思路和错误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如何改正错误,使学生会分析推理。
(二)加强课堂练习
目前的数学课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课铃声一响,教师才布置练习,导致练习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强课堂练习。
1、留有足够的时间
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出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
2、提高练习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回到机械重复的做法。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教材上的、教师、学生设计的题目都要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应当研究当前民族地区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巩固和实践。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不仅要强化算法探究训练,让学生学习正确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加强课堂练习,不仅提高民族地区教学质量,而且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1(3):54-55.
[2]佟翠英.计算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突破口: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21(10):246.
【关键词】 计算能力;现状;问题;对策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计算能力不仅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研究小学计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致力解决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问题,达到提高民族地区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计算能力要求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是这样定义计算能力的:“计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计算律正确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计算途径解决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中指出“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通过计算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计算。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计算,称为计算技能。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理解计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正确的计算途径,称为计算能力。计算能力并非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计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在实施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善于分析计算条件,选择计算方法,设计计算程序,使计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洁。换言之,计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控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本文主要遵从《课程标准》中对于计算能力的定义和要求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能力进行分析:第一,学生在计算结束后能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第二,在理解计算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法则和计算原理的基础上可以正确使用这些算理以及算法。第三,在计算过程中能够寻求合理简捷的计算途径,即学生能够灵活计算的能力。
二、当前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口算练习
笔者所在地那坡县是一个广西少数民族县,从小学教学情况看,有些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这样的口算水平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二)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
从本人教学的那坡县乡镇小学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应重视的两个关键,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算法是对行为的规定。现行的教材中往往是通过学生的操作、思考、互动式学习,通过自主的探索交流来理解算理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教师对计算方法的指导却显得不够到位,使得学生的计算基础不够扎实,影响了计算能力的形成。
三、解决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一个果园收苹果816千克,收的梨的重量是苹果的4倍,大约收梨多少千克?估算时,就要想到816约等于800、800乘以4等于3200,所以,大约收梨就是3200千克。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达到熟练。例如:450x20=?先算45×2,得90,末尾添一个0得“450×2”的积,再添一个0得“450×20”的积。口算训练必须是有代表性的,必须结合内容进行各种类形的训练。
只有学生弄清算理,运用了正确的计算法则和进行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例如:57.76/15.2=?教师在讲解时指出,除数是几位小数,被除数是几位小数,要使商不变,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也要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计算。教师要重视算理,使学生对于计算法则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依据,例如:75+X=89,讲解在解此方程时,根据是其中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即石=89-75=14,或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利用简便计算的思路。例如:3500/25/4=?要求说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即3500/25/4=3500/(25×4)=3500/100=35。加强对错题的分析,指出造成错误的原因,并将正确思路和错误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如何改正错误,使学生会分析推理。
(二)加强课堂练习
目前的数学课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课铃声一响,教师才布置练习,导致练习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强课堂练习。
1、留有足够的时间
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出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
2、提高练习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回到机械重复的做法。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教材上的、教师、学生设计的题目都要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应当研究当前民族地区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巩固和实践。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不仅要强化算法探究训练,让学生学习正确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加强课堂练习,不仅提高民族地区教学质量,而且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1(3):54-55.
[2]佟翠英.计算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突破口: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21(1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