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 陈 丹
【机构】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城北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以更自主,更开放的心态开展探究式的学习。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顽疾和弊端,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梳理出一些阻碍历史教学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供广大教育同仁借鉴。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问题分析
人不知历史何以辨是非,国不知历史何以图将来。学习历史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过去,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课程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医疗、民俗等众多领域。历史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这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初中历史教学与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本质
可以说,探究性教学突出了“学”的主动性,并且强调研究性的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并非将知识点单向传递给学生。从本质上说,探究性学习需要有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作为保障,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相关的知识要素。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外部条件,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并获取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首先,开放性原则。初中历史教学要保持足够的开放性,而非拘泥于某些历史知识。事实上,初中历史教学沿袭着传统模式,很多教师照本宣科,或者侃侃而谈,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同时,有些章节内容较为枯燥,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比如: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等等。此时,如果不丰富教学素材,或者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学生势必会昏昏欲睡。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此方便学生不断拓展知识面。比如说,学习乡土历史知识时,可以挖掘本地历史人物,讲解当地文化古迹,学生们就会变得兴致勃勃。
其次,自主性原则。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缺乏学习的自主性,遇到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去探究答案。为此,教师要做好“向导”工作,以学习的组织者身份出现,尽量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探求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兴趣性的原则。我们都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习历史亦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缺乏兴趣,甚至有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抵触情绪。为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比如,在学习“三国”相关知识时,可以播放三国相关的历史故事,比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等。围绕着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开展教学,必定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充满好奇心。
二、如何解决初中历史教学问题
(一)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体验
多媒体与海量信息资源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原貌。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播放历史人物/事件相关的图片或者影视材料。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记牢各种知识点,并能以自己的视角去剖析历史问题,另外,一些有价值的历史图片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能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空间
在问题导向下,学生们更乐于开展探究性的学习。相比“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学生更具主动性。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学生们会从客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如何去解决相关问题。借助互联网,教师可以制作出栩栩如生的问题情境,学生们以问题为主线,开始探究式的学习,比如,隋朝的大运河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什么?这个问题范围比较广,贯穿的时间又很长。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方向进行研究,不能泛泛而谈。有的学生就会从大运河之美谈起,有的则会深究大运河文化。
(二)历史故事的渗透策略
借助历史故事能较好地渲染时代背景,突出人物的性格,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古代埃及是世界史中的重要部分,上课时引入《埃及艳后》以及金字塔等相关故事,学生们就会兴趣满满,相比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历史故事渗透能让课堂更“开放”。研究发现,增加故事内容后,学生对于知识点记忆更牢固,还能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政治、军事、文化等)交叉起来,更好的还原历史原貌。
教师选择历史故事时,要力求故事的真实性,尽量少用或不用“野史”,避免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曲解。此外,一些历史故事,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这样能加深历史事件的记忆效果,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
在故事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地方史志中的素材,将地方的历史故事和书本上的历史故事相互印证和解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此外,口述史料也是历史学科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积极地去寻访那些曾经经历过重大历史事件的人物,通过他们所经历的故事来讲解和分析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样会让学生感觉更具体。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照本宣科”。学生们对于这类教学模式有较强的抵触心理,甚至认为自己读读课本也就足够了。事实上,历史课程浓缩了历史知识,如果适当展开来讲解,同时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必将让学生们倍感亲切和喜爱,就会慢慢爱上这门课程,就会自觉投入到探究式的学习之中去。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问题分析
人不知历史何以辨是非,国不知历史何以图将来。学习历史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过去,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课程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医疗、民俗等众多领域。历史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这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初中历史教学与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本质
可以说,探究性教学突出了“学”的主动性,并且强调研究性的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并非将知识点单向传递给学生。从本质上说,探究性学习需要有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作为保障,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相关的知识要素。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外部条件,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并获取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首先,开放性原则。初中历史教学要保持足够的开放性,而非拘泥于某些历史知识。事实上,初中历史教学沿袭着传统模式,很多教师照本宣科,或者侃侃而谈,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同时,有些章节内容较为枯燥,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比如: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等等。此时,如果不丰富教学素材,或者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学生势必会昏昏欲睡。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此方便学生不断拓展知识面。比如说,学习乡土历史知识时,可以挖掘本地历史人物,讲解当地文化古迹,学生们就会变得兴致勃勃。
其次,自主性原则。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缺乏学习的自主性,遇到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去探究答案。为此,教师要做好“向导”工作,以学习的组织者身份出现,尽量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探求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兴趣性的原则。我们都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习历史亦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缺乏兴趣,甚至有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抵触情绪。为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比如,在学习“三国”相关知识时,可以播放三国相关的历史故事,比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等。围绕着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开展教学,必定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充满好奇心。
二、如何解决初中历史教学问题
(一)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体验
多媒体与海量信息资源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原貌。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播放历史人物/事件相关的图片或者影视材料。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记牢各种知识点,并能以自己的视角去剖析历史问题,另外,一些有价值的历史图片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能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空间
在问题导向下,学生们更乐于开展探究性的学习。相比“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学生更具主动性。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学生们会从客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如何去解决相关问题。借助互联网,教师可以制作出栩栩如生的问题情境,学生们以问题为主线,开始探究式的学习,比如,隋朝的大运河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什么?这个问题范围比较广,贯穿的时间又很长。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方向进行研究,不能泛泛而谈。有的学生就会从大运河之美谈起,有的则会深究大运河文化。
(二)历史故事的渗透策略
借助历史故事能较好地渲染时代背景,突出人物的性格,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古代埃及是世界史中的重要部分,上课时引入《埃及艳后》以及金字塔等相关故事,学生们就会兴趣满满,相比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历史故事渗透能让课堂更“开放”。研究发现,增加故事内容后,学生对于知识点记忆更牢固,还能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政治、军事、文化等)交叉起来,更好的还原历史原貌。
教师选择历史故事时,要力求故事的真实性,尽量少用或不用“野史”,避免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曲解。此外,一些历史故事,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这样能加深历史事件的记忆效果,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
在故事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地方史志中的素材,将地方的历史故事和书本上的历史故事相互印证和解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此外,口述史料也是历史学科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积极地去寻访那些曾经经历过重大历史事件的人物,通过他们所经历的故事来讲解和分析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样会让学生感觉更具体。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照本宣科”。学生们对于这类教学模式有较强的抵触心理,甚至认为自己读读课本也就足够了。事实上,历史课程浓缩了历史知识,如果适当展开来讲解,同时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必将让学生们倍感亲切和喜爱,就会慢慢爱上这门课程,就会自觉投入到探究式的学习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