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高段语文课程育德

【作者】 闫益鹃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一个国家的母语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国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科育德,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加任务,而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岀: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充分挖掘语文课堂中的德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提高育人水平。
  【关键词】 小学高段;语文课程;育德

  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教材结构基本相似,都是按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回顾拓展里含有这样三个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当广泛,可谓五彩缤纷,包罗万象,这些语言文字像无数条长长的敏感触角,涉及到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方面面。我一直从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中注重育德思想的渗透。我用“小学高段语文课程育德之我见”作标题,记录和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做所获,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聚焦简洁精炼的单元导语,将育德渗入其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教育不仅仅要教授文化知识,还应注重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凭借着人文性和学科联系性以及德育教学等教学特点,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中的导语能够增强学生对整组单元内容的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对学生在本单元中的育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挖掘课例中的细小点,将育德渗入其中
  (一)关注每一篇课文中的主人公
  小学高段里有很多优秀的写人记事的文章:《将相和》、《猎人海力布》、《慈母情深》、《军神》、《自相矛盾》等。课文中主人公的特点各有千秋。蔺相如不但以大局为重,还智勇双全,有勇有谋;廉颇有才也爱国,可他小心眼,妒忌心强;海力布热心帮助别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且善良;堪称军神的“刘伯承”意志坚强,有高度的事业心;自相矛盾里卖矛与盾的那个人夸大其辞,最终不能自圆其说。还记得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用了很多漂亮的词语来概括蔺相如的特点,在概括廉颇的特点时就有局限性了,有的只想到了知错就改,有的只想到了妒忌心强。文章中关于廉颇的笔墨不多,但这样概括廉颇是不合理的。教学中,我从“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入手,让学生思考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找到此问题原因的学生也认识到廉颇知错就改的一面。紧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廉颇是一名武将,文中的他除了知错就改,还有优点吗?看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迅速在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之会上读到“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这句话和第三个小故事中写到“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处地方又看到了一位有才爱国的廉颇。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廉颇的特点认识更清楚,对廉颇的情感有了180度的好转,学生们应该还收获到,看人要更全面,不能太武断吧。
  (二)将课文作者生平作为育德的教学方面
  在高段语文教学中,了解课文作者已是第一课时不可缺少的环节。作者们不平凡的经历就是很好的育德素材,通过了解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写作的心境,在什么样的处境上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比如学习《游子吟》一文,我们了解到孟郊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对母爱最深刻的回忆,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作为在外的游子,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是在怎样的想念,在怎样的感慨使得作者写下这首流传悠久的诗歌。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的心境,进而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便很容易能够体会,对于这首诗歌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便可以深刻的体会。
  三、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将育德渗入其中
  在应试教育依然存在的今天,口语交际课可能会被部分语文老师忽略掉。我对口语交际课这一阵地有着自己的见解: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离不开各种形式的交谈,学生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谈话的习惯就是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向人请教和与人商讨是让学生养成谦虚好学的好习惯,可见口语交际课本身就是好的育德教材。
  四、注重单元习作教学,将育德渗入其中
  指导学生写作并进行批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德育教育。
  (一)审题,确定德育导向。所谓德育导向作用,就是指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教师在指导中有坚定、鲜明的态度,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具有导向作用。要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注重对题目进行重点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目的。学生在习作中,经常遇到写人的题目,比如写老师、父母、朋友、熟悉的人,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去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出一个人精神,让学生在对他人的人之中感受心灵之美、生活之美。
  (二)选材,把握德育手段。选材的生命力就在于材料的真实性。
  越是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材料,越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指导学生选材时,要鼓励他们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亲耳所闻、亲眼目睹的人和事,从中提炼岀美好的精神或品格,把“作文”和“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要求写“我长大后”的内容,学生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出现消极的词汇,首先,学生思考什么事情的解决使得自己觉得长大了,长大有什么理想,要以谁为榜样等问题。
  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语文学科知识的吸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重视学科育德,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一定更有内涵,更有滋味。
  参考文献:
  [1]彭锦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的教育结合方法研究[J].求知导刊,2021,{4}(13):8-9.
  [2]吴婧.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20.
  [3]王佳.结合思政教育探究大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德育[J].语文建设,2016,{4}(15):7-8.
  [4]许冕.结合思政教育探究大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德育[J].山西青年,2020,{4}(07):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