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自主教育模式下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 周 雨
【机构】 重庆市潼南区巴川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没有科技的创新,国家难以在大环境中立足。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打造一批能适应未来高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的要求。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多地提到自主教育,其意义在于:学生自己作为教育的主体,实现自我的发展。现代的自主教育理论受到各个细分学科与专业领域的广泛影响,其重心逐渐转移到自主学习上,以学生为主体逐渐登上舞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初中物理教学趋于科学化,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既发挥学生主体性,又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是本篇文章研究重点。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自主教育;初中物理
一、自主教育与创造性思维概述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实践表明:一个国家,若没有科技力量的支持,将难以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立足,没有科技的创新,就没有国家的发展,国家将缺乏长久生存下去的动力,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必将面对更高层次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打造一批能适应未来高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的要求。
“自主教育”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与古希腊,后启蒙时代的人文复兴又进一步推动了自主教育的发展。现代的自主教育理论受到各个细分学科与专业领域的广泛影响,其重心逐渐转移到自主学习上,以学生为主体逐渐登上舞台。自主教育的意义在于:学生自己作为教育的主体,实现自我的发展。本质上是学生自发地利用内部言语进行自我指导与自我调节,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自主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自主教育观是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施教的前提,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学物理的概念大多从实验,实例等事实的分析中归纳而来,在物理教学中,推行自主教育,要淡化对学生的强制和约束,尽可能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从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新时代教师的要求。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联想性
学生当前并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偶然的外界刺激或内在想法引起思考活动,其思考方式没有一定的方向,不针对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而是以联想的方式,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由一个观念引出另一个观念,也可创造出新形象或观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顿——苹果——万有引力”。
2.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固定模式的前提下,进行灵活调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物理命题越来越灵活,题目不再是死的,要求学生灵活处理。
3.求异性
求异性是指根据方法的不同点,选择非常规的思路,进行求异性验证。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方式解决,学生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答案。
4.独创性
独创性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思路,进行独立创造性地研究。有益的创造性可以改变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发展。
三、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
1.情景设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是中学生积极学习的支柱。通过情景设问的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物理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2.强化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研究活动,是“教”与“学”的交互推进过程。教师扮演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在这种新的关系中,师生共同探索新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行为等多方面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将得到提升。
3.落实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学校执行、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综合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综合实践强调学生在“做中学”,这就要求学校要为学生切切实实打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这不仅增强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并且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其创新性思维、综合运动知识的能力、社会责任感将得到质的飞跃。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十届(2021-2023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五维自主教育模式下初中生物理科研能力培养策略研究》XH2021B11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承顺. 浅谈中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DB/OL]. https://www.docin.com/p-2896357358.html,2021-12-13.
[2] 郭 洪.郭洪与自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5.
[3] 刘志华. 以自主教育为切入点,探究中学物理素质教育[DB/OL]. https://ishare.iask.sina.com.cn/f/1o74793SWgz.html,2021-02-04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自主教育;初中物理
一、自主教育与创造性思维概述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实践表明:一个国家,若没有科技力量的支持,将难以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立足,没有科技的创新,就没有国家的发展,国家将缺乏长久生存下去的动力,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必将面对更高层次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打造一批能适应未来高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的要求。
“自主教育”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与古希腊,后启蒙时代的人文复兴又进一步推动了自主教育的发展。现代的自主教育理论受到各个细分学科与专业领域的广泛影响,其重心逐渐转移到自主学习上,以学生为主体逐渐登上舞台。自主教育的意义在于:学生自己作为教育的主体,实现自我的发展。本质上是学生自发地利用内部言语进行自我指导与自我调节,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自主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自主教育观是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施教的前提,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学物理的概念大多从实验,实例等事实的分析中归纳而来,在物理教学中,推行自主教育,要淡化对学生的强制和约束,尽可能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从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新时代教师的要求。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联想性
学生当前并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偶然的外界刺激或内在想法引起思考活动,其思考方式没有一定的方向,不针对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而是以联想的方式,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由一个观念引出另一个观念,也可创造出新形象或观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顿——苹果——万有引力”。
2.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固定模式的前提下,进行灵活调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物理命题越来越灵活,题目不再是死的,要求学生灵活处理。
3.求异性
求异性是指根据方法的不同点,选择非常规的思路,进行求异性验证。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方式解决,学生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答案。
4.独创性
独创性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思路,进行独立创造性地研究。有益的创造性可以改变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发展。
三、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
1.情景设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是中学生积极学习的支柱。通过情景设问的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物理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2.强化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研究活动,是“教”与“学”的交互推进过程。教师扮演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在这种新的关系中,师生共同探索新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行为等多方面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将得到提升。
3.落实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学校执行、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综合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综合实践强调学生在“做中学”,这就要求学校要为学生切切实实打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这不仅增强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并且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其创新性思维、综合运动知识的能力、社会责任感将得到质的飞跃。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十届(2021-2023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五维自主教育模式下初中生物理科研能力培养策略研究》XH2021B11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承顺. 浅谈中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DB/OL]. https://www.docin.com/p-2896357358.html,2021-12-13.
[2] 郭 洪.郭洪与自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5.
[3] 刘志华. 以自主教育为切入点,探究中学物理素质教育[DB/OL]. https://ishare.iask.sina.com.cn/f/1o74793SWgz.html,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