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生心理辅导教育的研究

【作者】 庞 油

【机构】 广西那坡县德隆乡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生处在身心发展关键阶段,面对社会竞争压力和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都容易出现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品格与关键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农村初中生要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教育,采用心理学教育方法,让学生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生心理辅导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核心素养;农村初中生;心理辅导教育

  目前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出多发性、集合性等特征,不仅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缺乏较强抗挫折、抗压能力,在成长中遇到问题后容易出现抱怨消极的负面情绪。个别初中生存在较重的社会戾气,反映出他们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在我国大中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心理辅导教育非常普遍,而农村初中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心理问题,通过科学研判,提前干预,转变心理辅导方案,确保消除学生心理危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升,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分析
  农村初中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具体包括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和逆反等心理,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一些学生缺乏较强意志力,学习上不思进取,遇到困难存在退缩心理,不愿意主动面对挫折。在学习上很多农村初中生思想存在惰性,识记知识不多,很少花费心思钻研难题。此外,农村初中生基础比较薄弱,而家长、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导致理想与现实存在很大差距。家长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没有发现他们说的优点,积极评价少于消极评价,而农村初中生也会因此怀疑自身能力,逐步丧失自信心,心理上也出现各种问题。
  二、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一)家庭原因
  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村家庭分化现象较为明显,贫富悬殊逐步被拉大。一些初中生家庭条件较差,且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学生只能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他们成长缺乏正确引导。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不清楚如何引导孩子成长。很多家长不清楚心理辅导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上存在偏差,特别是对个别单亲家庭来说,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创伤,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原因
  农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缺乏细心耐心的引导。学校既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样农村初中生发生心理问题后,因为缺乏及时有效的疏导,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破坏。
  (三)个人原因
  农村初中生在年龄、思想和心理上发育不够成熟,自身缺乏较强分析判断能力,对自身缺点、弱点等无法正视与有效克服。受到父母离异、家长责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影响,农村初中生通常不能正确对待这些挫折。此外,初中生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理解有限,在各种诱惑下容易陷入歧途,不能有效抵制社会上、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不良风气,因而在无形中产生了很多心理健康问题。
  三、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生心理辅导教育的建议
  (一)结合学科教学,融入心理辅导教育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初中各学科教学中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很多学科都有心理辅导教育内容,教师备课时应该格外注意。如语文教学中可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在体育、劳动等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对学生开展耐挫教育;思想品德课与心理辅导教育密切相关,教师要注重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就是与农村初中学校教育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问题,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与良好心理品质。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授课内容的趣味性,给予学生足够尊重,在课堂上体现民主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特别是通过心理辅导教育,让学生对自我有正确认识,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让自身与环境达到和谐与统一。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学生才能保持积极心态,敢于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力与挫折,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加强情绪管理,转变心理辅导教育方法
  农村初中生在升学压力影响下,长期承受着较重学习压力,且部分学生在父母娇纵下存在消极怠惰的负面情绪,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无法积极面对。各种负面情绪左右着学生心理状态,特别是心理上受到干扰与损伤,属于应激性心理臆想症。西方现代心理学认为,身体慢性疼痛不仅有外界伤害,更多是内在压力与心理问题所致。在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辅导教育中,教师应该让他们正确看待自身情绪,加强自我情绪调适管理。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负面情绪的危害,对自身造成的连锁伤害,让学生明白情绪管理是解决心理危机的有效手段,只有管理和处理好负面情绪,才能避免出现负面情绪。在对农村初中生进行正面引导时,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发展兴趣特长,逐步掌握调控处理情绪的有效手段。如面对问题要先深呼吸,保持冷却,这样有利于化解负面情绪,也达到延缓、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通过情绪管理与心理辅导,排解学生心理困扰,并达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的目的。
  (三)建设心理辅导机构,促进心理辅导教育
  初中学校为了提高心理辅导教育效果,还要建设专门的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职教师,建立完善的辅导室工作制度。要围绕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辅导教育宣传栏,或者是邀请心理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贴近学生内心的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心理咨询,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悦纳自我,主动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也促使学生心理素质思想提升。此外,农村初中也要加强家校沟通,在家庭生活中学生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考虑到农村家长不了解子女教育、心理辅导教育等知识,教师要采取家长会、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相关咨询。这样家长才能从孩子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出发,科学合理选用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心理健康。
  (四)加强心理培训,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农村初中学校也要培养教师的心理辅导教育能力,一方面要培养专门的心理教师。可以鼓励心理教师采取自修等方式取得心理咨询资格证,掌握开展心理辅导教育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校要积极组织学习培训、教学观摩等活动,促使教师业务水平实现提升,能够面向所有农村初中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并与班主任共同完成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农村学校要多方引进专业教师,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将心理辅导教育知识向农村初中教师进行普及,促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有意识融入心理辅导教育。同时还要让教师做到爱护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心理真正需求,及时提供帮助与辅导,促使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四、结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势在必行,其中作为农村初中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值得每个教师探索与研究。农村初中生心理承受能力主要受到处事心态平衡健康的影响,这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农村初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利用多种措施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为农村初中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世娟.团体心理辅导对流动初中生积极情绪培养的影响研究[J].教育观察,2020,9(43):52-53.
  [2]冯伟,汤婷婷.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初中生情商的实践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02):44-47.
  [3]韩杰.初中生心理个案分析——也许只需一个拥抱[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58.
  [4]尚海丽.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J].林区教学,2019(0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