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低年级的有效阅读策略

【作者】 陈荣芳

【机构】 广西灵山县第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什么体验的重要途经。”获得课文关键信息,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象为主的时期,知觉的有意性、选择性、精确性差,同时这一时期的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事物敏感,直观的事物更能引起儿童注意,身体参与活动性设计更能加强学习效果。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过程,就小学的阅读教学来说,阅读就是指引学生入情入境,而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阅读策略;有效性;积累性;整合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他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又说:“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只是能够按照读物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纵观大意的,能够纵观大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导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
  他还说:“要知道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看看小孩子养成走路跟说话的能力多麻烦。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一一奥得其道,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习惯性阅读
  低年级“快乐读书吧”重在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分享图书、爱护图书的意识和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习看书名、看作者、看目录等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班创设了“好书交换站”,让孩子们带自己的好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此外,我们还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和家人一起读读课外书,这样不仅拓展了知识视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了良好阅读习惯。
  二、积累性阅读
  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新教材强调大量阅读,读整本书,设置“快乐读书吧”,就是传承几千年来母语学习“后积为本”的经验。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常常提醒他们把好词好句好段进行摘抄,过后时而拿出来翻阅。许多孩子在积累中学会了学以致用,给后阶段的写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图文结合有效阅读
  《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什么体验的重要途经。”获得课文关键信息,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象为主的时期,知觉的有意性、选择性、精确性差,同时这一时期的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事物敏感,直观的事物更能引起儿童注意,身体参与活动性设计更能加强学习效果。我们可以采用挂图、音乐、演示、动作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使教学活动程序出活泼生动的气息。
  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的图片和层次分明的文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低年级的课文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都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阅读。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中,可以结合插图观察,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在《小猴子下山》这一课中,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又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引导学生学文看图,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这样就使得学生阅读时循序渐进,比较容易理解,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四、情境有效阅读
  诚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过程。就小学的阅读教学来说,阅读就是指引学生入情入境,在文本语言与儿童生命的碰撞融合中,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去诵读、去表达,让文本原本寂静的言语渐渐还原、充盈乘鲜明的形象,继而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新的阅读创造。只有把“抽象知识”转化成“具体情境”,才有利于儿童接受。通过创设情境,召唤他们进入文本,达成对语言的理解。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中,“扛、扔、捧、抱、掰、摘”等动词,他们都是与手部动作有关的动词,但又有着细微的区别。教学时,通过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些水果来做一做这些动作,借助动作,领悟用词的精确。再如《狐假虎威》中,引导学生从语境中理解体会,如“窜”能不能换成“跑”?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骨碌”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怎么扯的呢?(边做拉的动作)。引导学生说出“就是把声音拉长。”在学习第7至第8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抓住野猪、小鹿和兔子的行为特征。然后请学生分角色扮演,使他们从中体会不同小动物见到老虎时的恐惧,进而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
   五、整合性阅读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而阅读又是在巩固识字。低年级阅读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为了避免枯燥机械的训练,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内容进行整合。比如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将《语文园地三》中的识字加油站和《中国美食》整合起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五花肉吃起来感觉是什么样的?”引出“油腻腻”,进而利用“我吃过什么样的……。”进行句式训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重视朗读
  温如敏先生曾说过:“让语文回到读书,让孩子多读书,会读书。”读书方式有很多种:自由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就适合默读;语言优美的文章就适合朗读;文本的重点语句可以让学生多次轮读。而朗读时一种复杂的技巧,朗读的过程是语言积累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过程。曹文轩先生曾说过:“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喜欢阅读?那就是通过朗读,让人们从声音世界过度到文字世界。”低年级语文,老师要做好范读。老师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示范,让学生学会朗读,然后让学生在一遍遍朗读中,把规范的书面语揉进孩子的生命里。
  七、读说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青蛙卖泥塘》这一课,小动物们看到青蛙吆喝时做出的回应,语言结构完全相同:先是用肯定的语气说了泥塘的好处,再提出改进的建议。低年级儿童非常喜欢用这种结构化的反复性语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点,学生就能轻松地仿说出后面小狐狸等小动物的话。这样就有效地将读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八、及时评价
  及时评价,用成果去激励学生。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评价阅读效果,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通过读故事、读童谣、亲子阅读等,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孩子及时地评出“阅读之星”,表扬他们,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不断地提升。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促使低年级学生更轻松地在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在积累中提高阅读能力、在体验中提高阅读能力;使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1]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会秘书处:《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韩素静:《统编小学语文可以这样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曹爱卫:《低年级阅读这样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4]《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社编.《跟着名师教阅读》.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22.
  [5]宋胜杰:《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改了什么?课怎么上?》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
  [6]魏本亚,刘文琪,刘春,查晓红:《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 低中年级阅读教学卷》[M].北京:语文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