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升核心素养 激趣科学课堂——以《声音的传播》为例

【作者】 庄前遥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2020级教育技术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科学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本文用实际课例的教学加于论述,通过将课堂转变为:自主质疑、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等环节,使教师教的过程转向为学生悟的过程,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自主探求知识等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 核心素养、自主质疑、自主探究、拓展延伸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要怎样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中来落实课程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呢?实践证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单单靠老师的“教”是教不出来的,它更需要学生内化自“悟”而来。因此,课堂教学应“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丰富的探究实践活动中实现学习结果的自我建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笔者以《声音的传播》教学为例结合新课标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联系生活,自主质疑
  《声音的传播》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当然喜欢。
  师:就知道你们喜欢。今天我们玩什么游戏呢?请看大屏幕。
  生:猜声音。师:同学们是不是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都很熟悉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你猜对了吗?(游戏结束。)
  师:玩完游戏,你有什么跟声音有关的问题想问呢?
  生1: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呢?生2:声音传播的方向如何呢?生3:我刚刚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士兵把耳朵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有人的脚步声,这是为什么呢?生4:宇航员在太空舱外能不能像在地球一样听到对方讲话的声音?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这些问题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课《声音的传播》都能解决。
  【思考】:《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第四方面——态度责任这方面提到: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追求创新。因此案例中的教师尽可能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尝试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这一做法为学生联系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契机。敢于大胆质疑是追求创新的第一步,敢于质疑才有见真理的机会。课堂上将学生的自主质疑取代教师的提问,很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猜想结论,自主探究
  《声音的传播》教学片断二:
  师:声音是怎样传播呢?它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个问题。(学生交流)
  生1:我觉得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生2:我想声音应该可以在水中传播。生3:我觉得声音能通过桌子传播。生4:我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墙壁传播。
  师:同学们,那怎么知道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生:做实验。
  师:是的,验证猜想可以通过实验。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的实验材料,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或你身边有的材料来设计实验,证明刚刚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
  师:请看大屏幕中的实验要求,谁来把要求说一说呢?靠窗边的那个男生你来说。
  【探究任务要求】:①小组商量确定要验证哪种猜想。②小组根据实验材料讨论设计实验方案。③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三年级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材料:可密封钟罩、闹钟、真空仪、金属勺、水槽、手机、防水袋
  要验证哪种猜想:                  
  所选择的材料:                   
  实验步骤:
  1.            2.            
  3.            4.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师:各小组开始行动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停下了手中的实验,也把实验材料完璧归赵了。哪组同学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组所做的实验。
  生:我们组选了密封钟罩、闹钟和真空仪。我们先让闹钟铃声响起。然后盖上钟罩,接着抽去罩内空气。这时我们发现不能够听到铃声。因此我们组得出的结论是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师:掌声送给这小组的同学。其他没选择做这个实验的同学我们一起来看看做这个实验的视频,看完视频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从视频中的实验再次验证刚刚那个小组的实验的结论:声音能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师:还有哪一小组想汇报?
  生:我们组一起玩了个小游戏,一名同学轻挠桌面,另外三名同学站着听一听。接着三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不同部位,再听一听。这时我们发现我们把耳朵贴在桌子上能听到挠桌子的声音。在挠桌子时和我们的耳朵中间隔着桌子,这说明声音能在桌子中传播。这也是固体传声。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啊!那一组的同学都举手了,扎辫子的那个女生,你来汇报。
  生:我们组选了两把金属勺、水槽,我们先把两把金属勺在空气中互相敲击,发现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然后把金属勺放入水中用同样大小的力气互相敲击,这时我们发现声音也能在水中传播。
  师:你也想说是吗?生:我们组也发现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我们是先把手机用防水袋密封起来,再把手机放到水槽里,最后听一听浸没在水中的手机的铃声。
  师:能听到声音吗?说明了什么?生: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师:哦,你举手了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刚刚那组的实验不但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还说明声音能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因为手机铃声先通过防水袋,再通过水,最后通过空气传到了我们耳中。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
  师:握一下手,老师真佩服你,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小科学家。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边看边思考,从视频中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师: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呢?
  生:从视频中我发现演播大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听到演出的声音。
  师:这是为什么呢?生: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比如提醒我们做操时间到的音乐一响起,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听到音乐声,这也能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师:同学们说得好,真让老师惊喜。
  【思考】:《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中提到:“ 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笔者认为小学科学课堂应该更注重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去观察去发现,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这种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所以对于声音能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这一科学知识,案例中的教师不是以“言传身教”来解惑,而是用科学报告单,引导学生自选实验器材,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实践活动中发现声音能在空气、水、固体中传播,并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提高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强烈兴趣,懂得与他人合作,具有时代所需的团队精神。
  三、释疑解疑,拓展延伸
  《声音的传播》教学片断三:
  师:前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呢?
  生:士兵把耳朵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有人的脚步声?这是因为大地是固体,声音在大地传播的效果比在空气中好。
  师:你怎么知道声音在大地的传播效果比空气好呢?
  生:刚才我们组做游戏验证声音能通过桌子传播这个猜想时,我还发现贴在桌子上听挠桌子的声音比站着听更清楚,所以我认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效果好。
  师:你真细心,真会学以致用,掌声送给你。其它问题是不是也解决了呢?
  生:我觉得宇航员在太空舱外不能像在地球一样听到对方讲话的声音因为太空是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师:太空中,宇航员在太空舱外怎么交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生:我知道了太空中,宇航员在太空舱外是靠无线电交流的。
  师:同学们真棒,已经把这些现象解释清楚了,那大家联系生活再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地方应用到了物体传声的现象呢?
  生1:钓鱼的人总是安静地等待鱼上钩,因为水能够传声。生2:老师,我知道我家玻璃为什么隔音效果好。因为我家窗户装的是隔音玻璃。隔音玻璃就是把两片玻璃中间抽成真空,使声音无法通过。生3:成语中隔墙有耳,是因为声音能够通过固体传播。
  师:同学们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我们一起探究后知道了关于声音传播的科学奥秘能够服务生活、便捷生活。只要你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够继续发现生活中关于物体传声的现象。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我们的耳朵是怎么听到声音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耳朵的结构。
  【思考】:《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中提到“要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力争做到课程资源与科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校外学习与课内学习的相互促进。”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探究科学奥秘是为了更好服务生活、便捷生活。所以在学生探究知道了关于声音传播的科学奥密后,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思考我们身边哪些地方应用到了物体传声的现象呢?让学生学以致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促进和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再次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课堂教学活动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作用,而这其间更多地依赖于情感、兴趣和思维活动等因素。因此,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愉快体验,创设学生喜欢的各种探究活动,将会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22:4.
  [2]刘显国主编.《教法选择艺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3]张和平主编.《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