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作者】 陆美艺

【机构】 广西那坡县龙合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初中语文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其要求作业体量减少的同时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时间对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并自我消化。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课程之一,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同时学习语文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跟精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教学策略,使其作业量减少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逐渐变化。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孵化基地,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自然要肩负起育人的职责。“双减”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学生的复习压力,也降低了学生课后作业的总时间量,使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时间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和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文活动,大大充实了学生的课后生活。语文教师如何调整、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减负的同时不但不降质量还要增加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我们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都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双减”政策的含义
  二零二零年七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的措施重点是要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建立良好的学校音乐教育机制,提高德育团队建设重要阵地能力,强化对学校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防止侵害性学生行为,努力建立德育团队的优良环境,以便于切实缓解家长紧张情绪,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全面改善、健康成长。
  从“双减”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少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其实施方法重点是从减少作业数量、提升工作效率、完善班主任工作这三个角度实施。二是降低学校教育的压力,通过整合、叫停学校教育设施,降低孩子的学习压力。
  二、“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言和文学都是人类社会上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和信息媒介,是人类文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双减”语境下如何做好语言教学工作尤为重要。“双减”方针的推行,给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挑战,在全面减少作业总量和时长,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同时,又怎样提高了我们初中生的语文素质呢,这就又对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确保作业的安排符合“双减”的要求,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持续提高。
  三、“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二零二二年版的义务教育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的有关规定,在保证义务教育时期九载九千五百二十二总课时间基本不变的基础上,相应调整的课程设置。义务教育时期培养的学生素质,是由学生们在积极的文学认识活动中逐步积累、产生,并在生活实践的语言运用中逐渐体现出来的,是学生人文意识、逻辑思维、审美能力的全面体现。由于他们重视德育,从而引导了学生逐渐确立了个人的发展目标,逐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双减”语境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困难
  万物皆在变。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应与时俱进。教师一旦墨守成规,再好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淘汰。不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创新教学方式、教育方法就会使课堂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就会出现许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方式缺少创新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实施初中语文减负确实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以往的课堂方式都是由教师在机械的教,而学生被动的学习,他们既缺乏教学的主动性,又不能成为教学的中心,使得学生只容易接受教师所讲授的东西,因此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着缺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只会越来越讨厌语文、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教师开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的,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时,要想要的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及作业布置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效果。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观察,部分教师并没有依据“双减”政策的要求设计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依然把学生的读、写、练做为课程的教学目标,且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并不匹配。在缺乏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课堂的教学就会有所偏差,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都比较浅显,难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三)师生沟通相对薄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显得极为重要。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初中语文课改中,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只重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往往忽略师生沟通的这一个环节。无法正确的进行沟通,也就无法正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因此无法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而导致了任务的重复性和无效度,在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学生的复习压力。
  五、“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紧抓课堂主阵地,设计高效的教学设计
  教育的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教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执行者,一个国家的教育强则综合实力强。在“双减”的强大氛围下,初中语文教师们紧握着学校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学生们进行了合理的课堂教学设置和合理、操作性很强的课堂教学设置,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复习负担,也减少了学生课后阅读的总时间,让他们在课后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和巩固学习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进而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量。
  1.巧设情境,拓展思维
  在教学中,巧设各种符合教学、贴合孩子实际、操作性强、生动有趣的情景,可以拓宽他们的眼界,培养孩子对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浓厚兴趣。可以用在导入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可以用在传递新知的板块,启迪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作者的创作用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情境可以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都可以运用,比如在设计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在教授学生感受鲁迅先生描写捕鸟过程运用动词的精妙时,让学生生动还原捕鸟的过程。在设计朱自清的《背影》时,让学生分角色演绎朱自清的父亲爬月台给朱自清买橘子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中动词的准确运用、人物刻画的手法,体会到朱自清父亲对朱自清的爱。
  2.打牢语文基础知识
  俗语中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有将经济基础打得扎实,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语文教学的实质,不断加强对学生生字、词、句的考查和运用,同时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表现中学会这门语言艺术。在传统教学中,课后作业总是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后作业总量。依据“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学设计中要把积累生字、词、句这一部分在课堂上高效的完成,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准备高效的教学设计。如何在教学中打牢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如何突出教学重难点,如何组织同学们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等问题,教师都要做出全面、细致的考虑。除此之外,要全面了解学生对字词的基本掌握情况,以便制定更为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牢固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3.运用朗读,激发欲望
  于永正老师说“朗诵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新课标”也指出:能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性的诵读方式,从朗诵中逐渐学会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文学表达方式,有了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初步领悟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并由此获得对自己家庭、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而品味具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训练。在语文课堂中要结合文章内容,指导学生揣摩情感,不断实践,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反复读、开心读,在课堂中开心地读、尽情地读、饱含感情地读,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情感。在语文课堂上还可以设计多种朗读方式,比如说分角色朗读、同桌互读、表演读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形式就是朗读,朗读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语感。学生读得多了,积累的字、词、句、段、节奏就多,最终转化成直接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二)提升教师自身素养,适应教育变革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充分学习、领悟、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依据“新课标”设计课堂教学设计,适应教育变革。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不再是以前“填鸭式”的教学。现阶段初中教室已经配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教师还可以学习熟练的运用这些多媒体,运用PPT进行授课,播放相应的音频,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使教学变得更直观、生动、有魅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三)优化作业
  课后作业的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强化知识掌握的主要方式。这“双减”措施要求降低中小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意味着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课程与教育回归实质。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全面践行“双减”政策,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原则,创新设计课后作业,优化作业结构,有效的规避学生厌倦心理。教师要突破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在控制数量的同时提升质量,布置多元化、多层次的作业来补充课堂所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延伸。同时老师也要重视学生作业的反馈过程,通过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去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度,以突出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变了自身的课堂观念,以提升语文教师课后作业的品质,从而形成了全新的语文课程模式,实施“双减”,以改善教师课堂效率,降低学生复习压力,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质,从而为新时期培育全新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契机,语文教师要结合深入领会“新课标”实质,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熟悉每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现代技术,加强师生的合作探究、沟通交流,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贯彻“双减”方针,减少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要丰富他们的思想,增强课堂有效性,推动他们文化基础素质的提高和人文心灵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袁栋才.“双减”政策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探索[J].新课程,2022(19).
  [3]薛树鹏.“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师,2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