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部编版教材的高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方法分析
【作者】 钟垚博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历史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注重思辨能力、强调跨学科融合等几个突出的特点。很多学生觉着历史课内容杂乱,记忆难度很大,由此产生了枯燥乏味感。我们这里说的单元主体教学,脱离了小的知识点,从大局入手,注重强调直接架构的组建。实践证明,单元主题教学能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整合知识点,结合碎片化的知识,提升个人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下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以供教育同仁斧正。
【关键词】 部编版教材;高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方法
一、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
(一)部编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了通史体系
部编高中历史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当代历史。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知和把握,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通史体系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历史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二)注重史料分析
教材中会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文献和史料,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来探索其中的历史意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认识到不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影响,了解历史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文化和社会形态等方面的变迁和演变。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一)树立清晰明确的大单元教学目标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在每个大单元的开头都会明确列出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清晰地了解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这些目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内容,也包括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例如:掌握该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思想和文化等知识;理解该时期的社会发展、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演变和变革;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组织开展大单元自主学习活动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在每个大单元的结束处都会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这些自主学习活动包括,(1)课外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该时期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献、作品等,扩大知识面,深化理解;(2)历史调查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并撰写一份报告,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历史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某个具体的历史问题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和表达能力;(4)历史课堂辩论: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个历史问题进行争论和辩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以“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知识:问题1: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如何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它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问题2: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中国人民是如何奋起反抗的?这一系列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问题3: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救国主张和行动有何历史局限性?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与合作的方式逐步解答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学生提示或者提供相关资料,鼓励并辅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即使学生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注意矫正方式,维护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种问题链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景,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整合调整大单元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优先安排重点内容的学习。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根据考试重点或者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前安排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把一些次要的内容进行合理删减或压缩,以保证教学的进度和质量。
其次,依据地区特色或学生需求,做出合理的调整。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对于某些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更需要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PBL教学法、合作学习等,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做出科学合理的单元教学评价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系中,单元教学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评价和检测整个单元教学效果,还能对新单元的教学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教师在单元教学评价中应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核心,重点检测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历史核心素养,再从更多方面和更广范围作出评价,以确保评价的倾向性和全面性。
以《中外历史大纲(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例,我们就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多媒体视频资料展示和小组合作讨论等。从课上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课后作业完成效果欠佳。进一步分析发现,过多教学方式频繁交叉,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学生很难抓住知识重点。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单元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切忌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元教学评价是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因素,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关键词】 部编版教材;高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方法
一、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
(一)部编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了通史体系
部编高中历史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当代历史。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知和把握,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通史体系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历史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二)注重史料分析
教材中会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文献和史料,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来探索其中的历史意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认识到不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影响,了解历史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文化和社会形态等方面的变迁和演变。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一)树立清晰明确的大单元教学目标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在每个大单元的开头都会明确列出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清晰地了解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这些目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内容,也包括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例如:掌握该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思想和文化等知识;理解该时期的社会发展、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演变和变革;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组织开展大单元自主学习活动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在每个大单元的结束处都会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这些自主学习活动包括,(1)课外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该时期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献、作品等,扩大知识面,深化理解;(2)历史调查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并撰写一份报告,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历史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某个具体的历史问题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和表达能力;(4)历史课堂辩论: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个历史问题进行争论和辩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以“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知识:问题1: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如何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它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问题2: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中国人民是如何奋起反抗的?这一系列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问题3: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救国主张和行动有何历史局限性?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与合作的方式逐步解答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学生提示或者提供相关资料,鼓励并辅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即使学生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注意矫正方式,维护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种问题链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景,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整合调整大单元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优先安排重点内容的学习。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根据考试重点或者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前安排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把一些次要的内容进行合理删减或压缩,以保证教学的进度和质量。
其次,依据地区特色或学生需求,做出合理的调整。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对于某些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更需要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PBL教学法、合作学习等,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做出科学合理的单元教学评价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系中,单元教学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评价和检测整个单元教学效果,还能对新单元的教学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教师在单元教学评价中应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核心,重点检测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历史核心素养,再从更多方面和更广范围作出评价,以确保评价的倾向性和全面性。
以《中外历史大纲(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例,我们就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多媒体视频资料展示和小组合作讨论等。从课上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课后作业完成效果欠佳。进一步分析发现,过多教学方式频繁交叉,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学生很难抓住知识重点。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单元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切忌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元教学评价是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因素,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