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新闻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作者】 隆亚萍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积极的作用。一直以来,道德与法治课程总是给人以刻板枯燥的印象。殊不知,该课程对于指导学生的言行,培养他们的社会观和缜密的思维方式,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课程的意义、教学内容,以及新闻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受篇幅所限,研究有蜻蜓点水之意,还希望广大教育同仁潜心研究。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闻案例;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教育孩子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加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为一个健康有为的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课告诉学生什么是基本的人类道德和社会道德规范,让学生学会区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懂得什么是正义和公平。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法律的意义和作用,懂得尊重法律、信仰法律,遵从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道德与法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以,道德与法治可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习到如何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
(四)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被欺负和伤害,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环境保护教育等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一)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这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关爱等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普及。
(二)法律教育
(三)法律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法律教育旨在让学生懂得尊重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这包括了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方面的知识。
(四)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历史、现状、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五)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公民应该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基本法律法规,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维护公共秩序。
(六)环境保护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是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方法和手段,为我们保护好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操作指南。
三、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新闻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
(一)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新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第一,问题导向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让学生从问题角度来看待新闻事件。可以组织小组或班级讨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有思想、有见解的结论。
第二,角色扮演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在完成新闻阅读之后,让学生分组,按照新闻事件中各个角色的身份和立场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度和理解力。
第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真实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等,使其更直接地认识到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名人事件、社会新闻、近期发生的案例等。
第四,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到在某种情况下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模拟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行为后果、价值选择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第五,外出实践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文明管理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认识到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案例分析
(1)案例。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个别中小学校园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由此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XXX中学开展了以新闻教学为主要形式的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活动。
(2)活动准备。教师事先收集了各类校园内不文明现象的新闻报道,并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新闻进行讲解,同时安排学生对这些新闻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
(3)新闻阅读。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新闻阅读,让学生了解新闻当中的事实情况,解读其中的价值观并讨论其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4)学生互动。在新闻阅读之后,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就新闻事件中涉及的社会、伦理、法律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增强道德判断力和法治观念。
(5)课堂总结。课堂结束前,教师要进行一次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并加深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强调合法合规的行为规范。
(6)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文明管理、环保活动等实践课上学习到的道德和法治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采用新闻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社会现象,了解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还可以进一步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点,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校的文明建设,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闻案例;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教育孩子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加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为一个健康有为的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课告诉学生什么是基本的人类道德和社会道德规范,让学生学会区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懂得什么是正义和公平。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法律的意义和作用,懂得尊重法律、信仰法律,遵从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道德与法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以,道德与法治可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习到如何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
(四)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被欺负和伤害,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环境保护教育等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一)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这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关爱等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普及。
(二)法律教育
(三)法律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法律教育旨在让学生懂得尊重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这包括了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方面的知识。
(四)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历史、现状、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五)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公民应该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基本法律法规,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维护公共秩序。
(六)环境保护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是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方法和手段,为我们保护好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操作指南。
三、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新闻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
(一)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新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第一,问题导向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让学生从问题角度来看待新闻事件。可以组织小组或班级讨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有思想、有见解的结论。
第二,角色扮演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在完成新闻阅读之后,让学生分组,按照新闻事件中各个角色的身份和立场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度和理解力。
第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真实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等,使其更直接地认识到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名人事件、社会新闻、近期发生的案例等。
第四,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到在某种情况下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模拟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行为后果、价值选择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第五,外出实践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文明管理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认识到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案例分析
(1)案例。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个别中小学校园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由此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XXX中学开展了以新闻教学为主要形式的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活动。
(2)活动准备。教师事先收集了各类校园内不文明现象的新闻报道,并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新闻进行讲解,同时安排学生对这些新闻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
(3)新闻阅读。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新闻阅读,让学生了解新闻当中的事实情况,解读其中的价值观并讨论其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4)学生互动。在新闻阅读之后,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就新闻事件中涉及的社会、伦理、法律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增强道德判断力和法治观念。
(5)课堂总结。课堂结束前,教师要进行一次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并加深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强调合法合规的行为规范。
(6)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文明管理、环保活动等实践课上学习到的道德和法治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采用新闻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社会现象,了解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还可以进一步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点,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校的文明建设,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