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篮球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处理策略

【作者】 黄太阁

【机构】 湖北省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马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保证中小学生体育教学,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就必须要提升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养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习惯。篮球,作为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提升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还能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激起他们奋力拼搏的精神。学校是学生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体育课是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主要形式。然而,在我校开展篮球校本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及时解决,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锻炼的环境。
  1.篮球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校体育课依然得不到重视,校本篮球实施不顺利
  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显示,体育课占比为10%—11%,仅次于语文、数学,成为第三大主课。可是在我校,老师们还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体育课不重要,体育课经常被文化课教师占用是常有的事,体育课上学生被叫去写作业也是常有的事儿,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
  1.2我校学生篮球基础水平欠缺
  篮球运动是一项快速、激烈、对抗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基础水平、技战术基础水平要求较高。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这两项水平都有所欠缺。身体基础水平方面主要表现在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这些素质跟不上;技战术基础水平主要表现在球性不强,高年级学生对一些技术、战术一知半解,领会不深入。
  1.3篮球专项教师数量缺乏,非专项教师培训少
  篮球专项教师是实施校本篮球的关键。然而,当前我校篮球项目专项教师依然缺乏。非专项体育教师又缺少专业培训,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篮球校本课程实施不顺利,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
  1.4篮球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法传统简单,理论讲解少,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动作技巧,然后学生自由活动。整个教学过程缺少精细化的教学方案,造成学生知识、技巧衔接不连贯,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动作体系。
  2.篮球校本课程实施的优化对策
  2.1校领导应重视篮球校本课程,重视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
  篮球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体育课不被占用,按时间正常开展,为篮球课程实施提供时间保障。学校结合实际引进篮球专项教师,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如聘请校外篮球专业教练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丰富体育教师篮球专业技术和学问。同时,体育教师也应多途径进行学习,可进行网络学习、翻阅书籍或向有经验的篮球教师请教,总结优秀教法,更好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
  2.2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
  首先,注重加强身体素质锻炼。篮球是需要学生拥有较全面的身体素质,这是学好篮球必备的身体基础条件。但由于小学生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在训练中,一是要注意饮食观念的教育,饮食应均衡健康;二是注意运动项目的选择和运动量的控制。小学生喜欢跑跑跳跳,项目选择上多以跑步、跳绳或以跑跳类的游戏为主;运动量方面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小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承受不了,过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其次,注重提升学生技战术水平。对球的掌控能力是检验学生篮球运动水平、基本功扎实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球性是提升学生篮球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运动,讲究队员间的配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
  2.3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篮球传统的教学方式主张以“教”为核心,注重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形式比较简单,这种方式也是当前篮球教学的主要手段。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篮球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式,以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当今社会信息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丰富的动态图形功能用于动作示范时,不仅可引起学生兴趣,而且还可让示范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更精细。多媒体演示动作示范,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教师示范受空间的局限性。
  此外,新的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要合理的使三者有机融合。教学形式上,针对不同形式的课型,合理分配“教会、勤练、常赛”三者的教学时间和课次,即新授课注重“教会”,复习课注重“勤练”,同时复习课中可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适当安排比赛。因为比赛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竞争心理,还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很多技战术也是在比赛中体现的;教学环节方面,每一个动作技术的掌握需要经历不同阶段的认知,合理安排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即准备部分适当安排复习,基本部分“教会”本课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勤练”的次数和运动量,最后基于教学实践,合理安排体育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最后,篮球校本课程实施中,运球、传球、投球是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教师在授课时,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按照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身体情况,量身打造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习得适合自己的篮球知识与技能,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校校本篮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我校探索篮球教学新教法的步伐从来就没有停止。只要领导重视、支持,保障体育课的足量开展,注重篮球专项教师的引进及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注重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体育教师也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相信在未来,我校篮球校本课程会更完善,会更有自己的特色,越来越多的孩子也会更喜欢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