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背景下边境地区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探究——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为例

【作者】 莫凡霄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题标识: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边境地区语文作业的分层次设计的探究--以部编部小学三年级上册为例》(课题编号:2022ZJY777)研究成果


  【摘 要】 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学生作业时间做了严格的规定,其自主支配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增多。老师们在课堂中选择什么样的有效作业来落实教学目标,如何通过分量适中、难度适宜、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达到铺垫、巩固等预期效果是边境地区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笔者根据边境地区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小学语文作业层次设计目的与原则,提出“双减”背景下边境地区小学语文作业层次设计的策略,并开展实践研究活动。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反思总结再实践,作业层次设计得到学生青睐,学生在作业实践中得到学习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的内驱力得到增强,为实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迈出关键的一步。
  【关键词】 双减;边境地区;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

  作业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课前导学案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文本、认知生字词、收集课文相关资料等预习活动;随堂练习是教师对课时教学目标的训练与检测活动;课后作业则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复习巩固、课堂教延伸的活动。它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为此,老师只有在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教育等基础上,给学生确定类别、层次,设计有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的作业来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实现减量体质。
  一、边境地区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边境地区(以广西那坡县为例)地处边远山区,边民们或居住在山腰上,或扎根在山谷里,没有工厂就业、不能以机械化进行农业生产,以原始的劳动形式生产传统的产业,以本地区自产自销为销售模式。边民们劳动量大,生活收入低。为此,绝大部分青壮年都结伴外出务工,学前儿童、1-2年级学生几乎由6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或祖辈老人监管。3年级以上学生50%寄宿于学校,周末回家或由60岁以上的老人监管,或自己管理自己;10%留守于亲戚家,或爷爷奶奶陪读。60岁以上老人多数为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面对孩子监管,大多都只管孩子的吃、穿,做到按时送孩子到学校;他们大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认为树大自然直,所以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近年来,本地区乡镇中心校、城区周边学校改建成寄宿式学校。这样一来,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内宿后就关门外出务工。周末,孩子们有的跟约定司机回家,独自靠家中的储备粮生活,有的住进学校附近租房里,由房东提供一日三餐,监管安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讲,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空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在不断恶性循中。
  二、小学语文作业层次设计目的与原则
  (一)小学语文作业层次设计目的
  双减政策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作业层次设计来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通过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关照学生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作业的内在动力。
  2.以层次作业为载体,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及技能,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小学语文分层作业,助力学生在完成作业活动中树立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作业层次设计原则
  鉴于边境地区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小学语文作业层次设计的目的,小学语文作业层次设计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要求教师将我怎么教转向学生怎么学的思考,又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融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习印象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所以,小学语文作业层次设计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原则。
  2.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原则。
  3.践行小学语文课程理念原则。
  三、边境地区小学语文作业层次设计的策略
  根据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描述的关键要求——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描述。为实现各阶段学业质量描述的目标要求,笔者在边境地区教学实践的同时,从以下三个角度探究语文作业层次设计,赋予课堂实践,收到不错的效果。
  (一)创设多元化趣味性作业,激活学生完成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那种抄写生字三遍、写《新课程》第五课练习等相对粗放,缺乏趣味性的语文作业布置模式,要寻求一些操作性、趣味表演性、实践性等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激活学生完成的兴趣,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备课,我没有想如何去教学生,而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去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导学案。在课前导学案中,笔者设计了三题作业,让学生选择完成,已夺星星的形式进行评价。第一题:试读下面的生字,不会读的字请用部首查字法查到读音,并写下来。意图让孩子们自主学习生字,通过部首查字法去解决不会读的字。第二题:按节奏朗读古诗。第三题:与同学或家长合作收集1-2首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意图在合作学习中增进同学或亲子间的感情,在学习中一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其自豪感。第一课时随堂练习跨学科设计作业,以师生、生生进行评价。如读《望门山》,画出诗中的景物,并看景物回忆诗句……我将选择性作业、人文作业、实践作业融合到作业的层次设计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以动手翻阅、查找资料,画图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探讨,学生精彩纷呈呈现作业。
  (二)立足教材,创意性利用教材练习系统
  教材每一个内容都提供一定的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册,教师在备课时只要认真分析,把握它们的设计意图和训练重点,弄清楚它们与教学目标的关联,就能找到课堂教学与作业的内在联系。之后,依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对课后练习与相关的资料内容进行选编、改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的第一题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学生需要背诵的段落比较长,涉及的事物比较多,很多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把事物的颜色、顺序前后顺序弄乱。笔者把作业题进行了改编“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先后讲了哪些事物,它是什么颜色,像什么,请你按顺序画下来,然后想想课文怎么写,向同学们介绍介绍。”,通过依次画,想像什么,让学生记住事物的名称、顺序、颜色、形状;想想课文怎么写,让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方式,以及句子的构成方式,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内容;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其实就是对学生背诵的一个检测方式。
  总之,老师给学生设计“画一画”这样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能够结合课文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画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自己笔下的图画转化为文字去背诵,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从而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建立作业有机评价机制,构建激励效应
  在给学生作业成果评价时,笔者改变以往简单画个“A”等字母或任意一个分数,而是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进行有机评价作业成果。有机评价机制下,只要学生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对应的作业量,笔者都在作业评价考核时就赋予其相对的肯定和激励,让其获得成就感,获得不断进步的激励。学生将老师科学的作业评价为自己学习的力量,更加合理的为自己安排学习进程。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我来编童话》课前导学案,笔者设计了一道题基础作业——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读一读。两道拓展作业——1.与家长或同伴一起忆一忆,填一填;2.想一想,并与家长或同伴说一说。学生完成基础作业获3颗星;拓展作业每完成一题4颗星。评价主体放手家长、同伴、与自我;评价方式设定为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家长评价;评价结果以星级呈现,一星级(至少获3颗星):恭喜,你已经完成作业;二星级(至少获6颗星):你会思考了,真棒!加油!别忘了向三星级挑战!三星级(获10颗星以上):挑战成功!别忘了下一次的挑战!就这样,笔者在设计不同的作业设计不同的评价主体与方式,设计不同的评价结果呈现方式,转换不同的激励方式,从而构建激励效应。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做到减量增质,必须做好学情分析,把握好小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水平及兴趣、认知、思维特点等;做好教材内容、知识点等分析,设计形式多样、难度不一的层次作业,为学生提供多元作业选择,才能激活学生完成作业的内动力,提高语文作业完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