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 权 蓉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八一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育人最重要在于育心,树人最关键在于立德”这是教育界长久以来一直秉承的理念。在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不断强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能动性,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占比较大的一门课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也显得尤为必要。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无疑是当今教师应该关注并积极落实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小学语文

  在小学教育阶段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在这个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落实新课改教育精神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注重从身边点滴小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通过科学的教育与引导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状态,促进学生学习创新精神的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多方面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识字教学中融入德育
  识字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更对小学识字提出更为明确而严格化的要求,即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所学生字的价值观内涵[1]。例如,在对“孝”这个汉字展开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进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汉字的含义为长辈和孩子的互相体贴、包容。长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们不断成长的同时长辈也在慢慢老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父母老了,正是需要孩子反过来去照顾父母了,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对重点汉字加以解读,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从表面到深层次的理解汉字的含义。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能够取得更加扎实的教学成果。再比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乳”这个字,对于“乳”字的教学,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甲骨文关于这个汉字的书写图片,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解读。在甲骨文中“乳”是母亲怀抱婴儿进行哺乳的形象,进而延伸到父母养育子女的奉献精神,让学生明白字词背后的深层次的道理,从长远角度也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
  二、在课文讲授中渗透德育
  (一)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德育
  课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文朗读,可以颇为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对于课文情感的体会。在朗读课文内容的过程当中,学生会主动地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可以进一步达到将文章思想转变成自身思想的目的[2]。基于此可以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和《我爱你——我的祖国母亲》、《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一系类的现代诗歌时,需要鼓励学生出声朗读,以他们理解的感情色彩去大声朗读。除此之外,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亦可以尝试将德育教育理念渗透其中。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之间灵活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品析诗词的兴趣,帮助学生由浅及深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效果显著地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因素。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诗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赏析经典古诗词,可以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更为有效的提高教学成果,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学习心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精心选取阅读材料,通过拓宽学生阅读材料的类型的方式,一方面帮助学生拓宽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操。例如,在古诗《游山西村》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利用电子课件为学生展示经典的农家场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喜爱之情;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个人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明白这样的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遇到事情,我们不应该急切地下结论,多从其他方面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许事情会有好的转机。再比如《草船借箭》课文后,我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相关历史典故,了解更多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有趣故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课外延伸的方式促进学生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在口语交际中渗透德育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最佳媒介,通过演讲、辩论等方式渗透对学生的德育观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辩论比赛,鼓励学生参与辩论比赛来进一步加强课堂参与感,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同学都能就此问题发表相关的言论。正方与反方就各自的看法展开了激烈的交锋,通过辩论比赛的组织,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读书对于自身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在读好书的过程当中亦可以养成对于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
  三、在课外活动中践行德育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德育教学被广大教师重视起来,德育教育与智力教学同样重要。在我看来,课外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对促进德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2]。改变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接触课本外的事物,也显得十分必要。例如:定期举行拔河比赛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组织学生晨跑、晚跑,增强学生的抵抗力、开展一些锻炼学生意志力和耐力的“百里行”活动……
  总之,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我们教师的摸索和钻研,充分挖掘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寓意及人物崇高的思想品德,我相信利用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更加贴合课标要求,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增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刘良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9):95.
  [2]黄亚明.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途径[J].家长,2019(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