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作者】 张 可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五堰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阅读教学是学校英语课程中的主要部分,英语教学是一种掌握语言文字与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阅读教学,是指老师“教阅读”和学生“学阅读”的统一,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的自由读书实践活动。在学校英语课堂上,教生间的问答是最常用的语言交流方法,同时也是加强学生口语锻炼的重点环节,所以老师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当前小学英文的阅读教学课程上,教师在提问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1.从形式上看,单调且单一。即一问一答者多,师问生多,T/F 问题或者Yes/No问题多,但关于文本的主旨、推断、目的的问题相对较少,有些问题甚至是无效或重复设疑。忽略了培养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思维,包括深入理解作者意图和对文章主题思考的能力。
2.从内容上看,缺乏新颖性。即整堂课程看上去合理有序,但实则创意不足。从课堂上我们也不难看到,有些老师在整堂课程按部就班的按照既定目标进行课程工作,学生提问流畅,老师问题解答顺畅,与教师的配合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不过,在时隔多日细细回顾的时候,却竟找不到让人记忆犹新的地方。授课者如此,学生也是如此。
3.从参与度上看,缺乏广度。小学英语一般在五年级拉开距离,阅读课程尤其突出,理由简单:阅读课时孩子集中精力读书,老师询问时基础好的孩子回复积极,上课进展容易被这些学生所牵引,而基础知识较弱的孩子游离于课堂教学外,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对英文的兴趣就会与日剧下。
二、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有效提问是破解探究性课程难题、体现新课程亮点的教育策略,它通过把课程内容转换为某种形式的有价值的、科学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并组织学习者在积极探索中解决问题、学会新知识、提高问题意识。课堂上有效提问,是教师鼓励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一个理念、一种手段,是评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准则。
1、基于话题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小学英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就必须讲究方式方法,笔者觉得首先要做到的一步便是老师要在读前就指导学生思维,其具体的方式方法也有许多,如提出问题、制作游戏、和学生交谈、观看视频等,都必须针对实情来合理设计。这样读前引思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内容感兴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同时还能突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的活跃课堂气氛,进而逐渐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1以问题建立联系,挖掘知识储备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也是如此。教学导入是教学活动中的首要环节,起着引领启发、氛围营造等作用。因而,此环节中的提问方式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设“回忆性”问题,来助力课堂教学的导入。“回忆性”问题,指的是针对学生所学英语知识以及相关生活经验的进行趣味提问。把回答的问题融入学习导入中,一是能够有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在该模块学习中的英语知识点,从而提高了学生能力;二是所提出问题的内容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有关,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思考与答题的积极性,也可以促进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1.2以问题引导想象,建立阅读导向
问题情境教育是指由老师在课堂活动中有目的地设置若干问题,学生分析、探究问题,以达到认知问题的目的。教学环境是“人化”的,需要创设才能生成。老师创设情景,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阅读热情,课堂也能够顺利开展。
2、围绕主线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进一步发散他们的思路,就一定要完全从以往由教师讲学生读的方法上走过来,并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此才可以保证他们在阅读有趣味的同时,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全面、均衡,提问的方式应由低到高,环环相扣,继而从宽度与广度上延展思维。
2.1结合插图提问,呈现文本主线
美国图学论者Harary曾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幅图。阅读不是读者对读者的单项作用过程,而是作者的语言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4]倘若学生头脑中储备的已有知识越多,对语篇的阅读越有帮助,理解地更深入。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借助插图导入语篇主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2把握主线提问,发展逻辑思维
小学英语阅读课文多以对话方式发生,对话的角色众多、事务巨细,学生在阅读时无法全面掌握。此外,一些基础知识积累并不充足的学生,也会把阅读知识的重心放到单词、句子、语言的认识上,而忽视了语言的交流能力。所以,根据主题设定一个主线有助于学生理解思路变得尤为重要,也是他们充分、全面掌握课文的基础。
3、深入文本提问,挖掘思维深度
宏观理解文本,把握重要内涵。英语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英语教材为基准,借助宏观的解读,全方位掌握课本的内容,挖掘课堂实质把握重点,扩大课堂面积,才能促进课堂有序进行。[5]具体表现为教师可以抓住细节特征、情节对比、人物冲突、思考争议等可挖掘的点,通过课堂提问引发进一步思考。
4、统筹全局提问,延展思维宽度
在通读、精读整个文本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整篇文章自编一些综合性问题作为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它们既是对整篇文本的再次回顾,又是针对学生思辨力的一次综合演练。“授之以鱼不如说授之以渔”,唯有培育学生的高层次逻辑思维,才能让其在迅速改变的认知风潮中运筹帷幄。引领学习者在专业知识前面学习分析,学习思维,这远比单纯“授业”更有作用。在语言阅读教学中训练孩子的高阶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对其运用的效果反映出老师的敏感性和专研力。老师需要为孩子的成长不懈努力,帮助他们建立自己高效的认知体系,继续创新,完成理想。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文课堂中,有效提问方案的合理运用,不但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培养他们问题的意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训练他们开拓式的思考行为,进而形成真正和谐、自由、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杨鸿雁.巧设课堂问题 提升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1,44(4):07-12.
[2]邵泽东.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41.
[3]仇海燕.让人文教育走进小学英语课堂[J].校园英语(上旬),2014(10):141.
[4]韩寄云,郄利芹.利用文本插图提高英语语篇阅读有效性的实践[J].
一、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1.从形式上看,单调且单一。即一问一答者多,师问生多,T/F 问题或者Yes/No问题多,但关于文本的主旨、推断、目的的问题相对较少,有些问题甚至是无效或重复设疑。忽略了培养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思维,包括深入理解作者意图和对文章主题思考的能力。
2.从内容上看,缺乏新颖性。即整堂课程看上去合理有序,但实则创意不足。从课堂上我们也不难看到,有些老师在整堂课程按部就班的按照既定目标进行课程工作,学生提问流畅,老师问题解答顺畅,与教师的配合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不过,在时隔多日细细回顾的时候,却竟找不到让人记忆犹新的地方。授课者如此,学生也是如此。
3.从参与度上看,缺乏广度。小学英语一般在五年级拉开距离,阅读课程尤其突出,理由简单:阅读课时孩子集中精力读书,老师询问时基础好的孩子回复积极,上课进展容易被这些学生所牵引,而基础知识较弱的孩子游离于课堂教学外,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对英文的兴趣就会与日剧下。
二、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有效提问是破解探究性课程难题、体现新课程亮点的教育策略,它通过把课程内容转换为某种形式的有价值的、科学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并组织学习者在积极探索中解决问题、学会新知识、提高问题意识。课堂上有效提问,是教师鼓励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一个理念、一种手段,是评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准则。
1、基于话题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小学英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就必须讲究方式方法,笔者觉得首先要做到的一步便是老师要在读前就指导学生思维,其具体的方式方法也有许多,如提出问题、制作游戏、和学生交谈、观看视频等,都必须针对实情来合理设计。这样读前引思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内容感兴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同时还能突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的活跃课堂气氛,进而逐渐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1以问题建立联系,挖掘知识储备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也是如此。教学导入是教学活动中的首要环节,起着引领启发、氛围营造等作用。因而,此环节中的提问方式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设“回忆性”问题,来助力课堂教学的导入。“回忆性”问题,指的是针对学生所学英语知识以及相关生活经验的进行趣味提问。把回答的问题融入学习导入中,一是能够有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在该模块学习中的英语知识点,从而提高了学生能力;二是所提出问题的内容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有关,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思考与答题的积极性,也可以促进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1.2以问题引导想象,建立阅读导向
问题情境教育是指由老师在课堂活动中有目的地设置若干问题,学生分析、探究问题,以达到认知问题的目的。教学环境是“人化”的,需要创设才能生成。老师创设情景,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阅读热情,课堂也能够顺利开展。
2、围绕主线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进一步发散他们的思路,就一定要完全从以往由教师讲学生读的方法上走过来,并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此才可以保证他们在阅读有趣味的同时,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全面、均衡,提问的方式应由低到高,环环相扣,继而从宽度与广度上延展思维。
2.1结合插图提问,呈现文本主线
美国图学论者Harary曾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幅图。阅读不是读者对读者的单项作用过程,而是作者的语言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4]倘若学生头脑中储备的已有知识越多,对语篇的阅读越有帮助,理解地更深入。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借助插图导入语篇主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2把握主线提问,发展逻辑思维
小学英语阅读课文多以对话方式发生,对话的角色众多、事务巨细,学生在阅读时无法全面掌握。此外,一些基础知识积累并不充足的学生,也会把阅读知识的重心放到单词、句子、语言的认识上,而忽视了语言的交流能力。所以,根据主题设定一个主线有助于学生理解思路变得尤为重要,也是他们充分、全面掌握课文的基础。
3、深入文本提问,挖掘思维深度
宏观理解文本,把握重要内涵。英语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英语教材为基准,借助宏观的解读,全方位掌握课本的内容,挖掘课堂实质把握重点,扩大课堂面积,才能促进课堂有序进行。[5]具体表现为教师可以抓住细节特征、情节对比、人物冲突、思考争议等可挖掘的点,通过课堂提问引发进一步思考。
4、统筹全局提问,延展思维宽度
在通读、精读整个文本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整篇文章自编一些综合性问题作为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它们既是对整篇文本的再次回顾,又是针对学生思辨力的一次综合演练。“授之以鱼不如说授之以渔”,唯有培育学生的高层次逻辑思维,才能让其在迅速改变的认知风潮中运筹帷幄。引领学习者在专业知识前面学习分析,学习思维,这远比单纯“授业”更有作用。在语言阅读教学中训练孩子的高阶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对其运用的效果反映出老师的敏感性和专研力。老师需要为孩子的成长不懈努力,帮助他们建立自己高效的认知体系,继续创新,完成理想。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文课堂中,有效提问方案的合理运用,不但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培养他们问题的意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训练他们开拓式的思考行为,进而形成真正和谐、自由、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杨鸿雁.巧设课堂问题 提升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1,44(4):07-12.
[2]邵泽东.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41.
[3]仇海燕.让人文教育走进小学英语课堂[J].校园英语(上旬),2014(10):141.
[4]韩寄云,郄利芹.利用文本插图提高英语语篇阅读有效性的实践[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