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有效途径之我见

【作者】 柯晓娟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东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当前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持续增加,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课外还需要参加大量的培训班,小学生缺少个人的活动时间,这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能够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发感需求,我国开始提出了双减政策,减少学生在作业以及课外学习方面的负担,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问。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教育模式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以此来适应现阶段的教育发展需求,德育教育作为小学的发展教育内容也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和优化。基于此,本文结合双减政策背景,探讨了小学德育教育策略以期可以为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德育;应用策略

  小学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会影响到学生后期性格发展,道德价值观念也有可能会出现偏差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德育教育策略也有所改进和创新,然而现阶段义务双减政策的提出让小学教育环境出现了变化,面对这一问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德育教学模式实施适当调整。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策略,提高德育教育质量,落实双减政策要求,让德育教育能够在无形之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应用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的教育政革中,德育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以人为本,创新教育”。首先,此基本概念中也蕴含着新时代的人文精神,这会使教师在课堂上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为核心宗旨,再以自我教育的中心点为基础。其次,教师在自我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的本源,并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出发,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系统关系,这样有助学生以后的发展与进步。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比较容易忽略德育教育
  目前大多数的学校都还是以学生的学科成绩以及艺术奖项为主体,把其当做是小学生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而往往忽略在双减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方针。很多学习都强调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学校领导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认识还不够重视,没有正确的看待小学生的德育教学作用。还有的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课程过于形式化和片面,忽略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生活。很多时候都是把德育教育给班主任一个人,导致有部分学生在班主任课程上表现挺好的,一旦换到其他课程后,又不听教导。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参差不齐,没有及时督促和就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要知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引导学生最有力的措施。
  (二)教师都侧重以说服教育为主
  说服教育目前是教师在处理学生德育问题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随着现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小学生的家庭生活都比较富裕,生活无忧,而且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对他们过于宠溺,而且现在的电子科技产品日益进步,他们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加多姿多彩的社会,因此在一定程度他们是不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此外,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对小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举止加以指正和教导,导致学生很难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地方。说服教育在一定程度是能够帮助学生,但是如果反复的说教,这样很可能造成学生的厌恶心理和叛逆。因此小学生的德育教学问题也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有的教师很少主动和家长沟通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只会和家长反映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忽略了和家长一起共同讨论分析,寻找解决的办法。
  (三)学生缺少自主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都还比较小,对于外界的事物都没有办法进行淮确地判断,其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影响。比如有些小孩习惯在家里乱发脾气、喜欢把错误归结到别人的身上,而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有的学生可能本身性格就比较孤僻,很难接受教师和别人的批评指正、思考问题的时候喜欢钻牛角尖,甚至是有的学生比较依赖老师,不管是发生什么事情都去找老师帮忙,很少依靠自己来独立解决困难。在目前这种普遍以学生成绩主的情况下,导致有部分学生喜欢炫耀自己的才能、排斥其他优秀的学生。对此,小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就更加需要有教师来正确引导,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应用的策略
  (一)优化学校教学坏境
  新改革教育背景下,讲究的是素质教育,德育则是素质教育下作中的重点。
  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学校可以通过学校的文化环境来影响学生,对此学校需要积极的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重视关于德育教育的工作。首先就需要加强宣传工作的,保证先进德育内容的宣传力度,来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例如,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中增设一个“德育之窗〞的模块,在学校中德育方面或者行为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宣传,同时还可以通过板报模块中张贴一些对应学生有启示意义的名言警句等。又或者是在学习食堂里面可以张贴一些关于珍惜粮食文明就餐等相关的语言、图画标识,规范学生的言行。这样让学生能够致校园中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还可以认真了解每个班级司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建立班级特色文化。而长期处于这种校园环境下,学生也能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情况下使得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发展。
  (二)强调学生学习主体
  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保持心理状态积极正向,德育工作的任务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制定双减政策的应对策咯吋,也应注意强调学生主体,“以生为本”。为此,教师应将生本理念合理融入德育工作中。例如,教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德智体美步”救育,首先教师针对“五育”的具体要求与目标制定针对性教育策略与方式,其次教师将“德智体美劳,作为整体,划定一个学期为周期,五项内容交叉推进,由此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最后教师在推进工作中注意时刻学握学生动态,根据其状态适时调整策略与方式,以保让教育更具针对性。由此可见,教师推进“以生为本,五育并举”是强调学生主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共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保证德育工作开展的任务有效达成,进而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
  (三)丰富德育教学方式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就要进行一定的改变,其中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其次家庭和社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和学生形成合力,共同制定德育方案,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的召开家长会,针对各个年纪的学生的性格特点等方面和家长一起沟通,对家庭教育能够进行止确的指导,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在实践中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在社区可以开展丰富的志愿活动,如:慰问敬老院老人、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活动,积极的引导小学生们参与进米,切实体验,这样能够使德育活动和学生产生一个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加强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自主自觉的意识是培养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从实际发生的例子出发,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哪些事情是不对的,是不应该做的。例如,开展一些生活交往活动、娱乐活动,或者是分组亲近大自然这一类趣味性的活动、观察野外的动植物等,这样能够使得学生之间加强团队合作、相互关心,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自觉意识。此外可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小学生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喜欢上德育课。例如:可以通过漫画或者是微电影PPT等相关形式,运用视听手段来加强教学效果,增强学牛体验的自主性和丰富性。
  (五)联合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当前小学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理念之一,能够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家长对小学生的陪件,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对小学生提供情感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的形式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及时和家长探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波动,从而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策略。例如,小学生会受到家里长辈的溺爱,为了培养小学生形成独立的性格,教师可以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培养小学生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的习惯。如家长可以要求小学生和自己一样独自吃饭、洗脸、刷牙,从生活中的基本小事出发逐步培养小学生形成独立的性格。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微信群中向教师进行请教,及时说出学生存在的异常情绪变化,教师在微信平台中向家长进行教育指导,确保能够提升家长教育能力。
  在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开展工作这一环节,但是忽略对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的环节,从而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完善德育工作,学生也无法根据教师对其的评价针对性调整自身,进所德育工作的完整性受损。为此,教师应创设平台,首先教师建立追踪记录,在每一次德育工作完成后,对学生的状态进行记录,教师还应布日常中观察,并记录其日常相关活动,其次教师结合其记录与学生定期开展一对一交谈活动,为学生后续调整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最后教师从学生处获取教育工作的反馈与建议,进行总结分析,得到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制定针对性策略。由此可见,教师强调反馈与评价,为学生及教师开设反思平台,推进学生与教师针对性调整行为及教育模式,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从而达到双减政策为学生减负减压的要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并且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负担。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教育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也让小学德育教育可以脱离教学活动,为学生开辟崭新的德育实践空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体悟到的教育内容,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完善有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道海: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情感读本,2020(09)
  [2]般雪梅,素质教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有效开展途径[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10(09):66-67.
  [3]陈平平.立德树人视野下做好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0(0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