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立德树人背景下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探索
【作者】 杜少丽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党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为班主任工作明确了重心和方向。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的主力军,是学生人格品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领路人,担当着为国家培养有完善人格和有健康的心理,有责任和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任,更应该积极落实党的教育精神,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方法,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本文主要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 班级管理;德育;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党的二十大和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为我们基础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德育应该在首位。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重视德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运用,也是使学生具有融入终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进行德育,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渗透
班级文化可以说是一个班的灵魂所在,也是一种柔性的战略管理手段。班级文化建设反映了一个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的方法的体现。它不仅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对班集体的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和班级凝聚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身心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包括教师墙面的布置、班级目标和口号、名人名言和学风班风的要求的张贴。教室的每一块墙,每一个角落都应该具有教育内容。班级口号积极向上、奋进乐观,班级环境布置、格言和座右铭的选择都要凸显道德标准,显示自信、和积极的精神风貌。勤奋惜时、文明礼貌、团结奋进、乐于助人、宽容大度、阳光自信,诚信友善等等都是一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我们将来走进社会的基本素养和立身之本。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班级班规是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一点。班规内容应该包括文明礼仪、仪容仪表、时间管理、学习要求、卫生等。它是对学生言行举止、学习和生活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规范。学生在规范中成长,为将来进入社会做一个有社会素养的人奠定基础。
二、把德育纳入教育评价,促进教育评价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品德的评价。根据《新课标》的德育要求,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我们应该建立多元教育评价体系。
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教育评价的多元化不仅体现知识技能和分数方面的终结性评价,也要把文明礼仪、学习态度、学科精神、劳动能力,责任意识、身心健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纳入评价内容。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评价活动中,老师掌握着主动权,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能让学生掌握评价的主动权,有时候会比单一的老师评价产生更好的效果。互评和自评都是很好的德育教育方式。学生通过各种评价正确认知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促进了人格的发展。自我评价,它是学生提高道德内省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加强学生的自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地了解自己,逐步将自我评价融合成自己道德生活的一部分。反思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切技能和能力,同时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德育教育的方式。鼓励学生每周进行反思和总结,对自身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习惯及体育锻炼和品德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三、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实现学科素养的育人理念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初中有10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如果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事物体会和感知,如《雨的四季》;学习在逆境中奋斗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如《假如给我三天》;在英语学科学习中,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如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同样,在历史学科中,以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百年征程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只要我们好好利用各科教材,细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情感教育,我们的教育结果一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读中外名人传记培养健全人格,助力德育的内化
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杰出名人的榜样示范效应,能够深刻影响孩子的内心,引领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找到奋斗的方向和人生的意义。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在科学上、政治上、文学上、艺术上、军事上贡献了伟大成就,也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他们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胸怀天下的高贵人格,都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这些伟人的精神会慢慢渗透我们的血肉之中,影响我们,激发我们,鞭挞我们,进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热情、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帮助他们去认识生活,把握生活、无论生活有多么坎坷曲折,都能在困境中斗志昂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之本,根在德育。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过程。班主任要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育人的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创造一个完善的德育环境和班级管理机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中,在课堂的潜移默化中,在有目标地培养中,去唤醒去浇灌学生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有目标、有理想、有人性、有温度,有美好品德的终生发展的人。
【关键词】 班级管理;德育;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党的二十大和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为我们基础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德育应该在首位。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重视德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运用,也是使学生具有融入终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进行德育,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渗透
班级文化可以说是一个班的灵魂所在,也是一种柔性的战略管理手段。班级文化建设反映了一个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的方法的体现。它不仅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对班集体的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和班级凝聚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身心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包括教师墙面的布置、班级目标和口号、名人名言和学风班风的要求的张贴。教室的每一块墙,每一个角落都应该具有教育内容。班级口号积极向上、奋进乐观,班级环境布置、格言和座右铭的选择都要凸显道德标准,显示自信、和积极的精神风貌。勤奋惜时、文明礼貌、团结奋进、乐于助人、宽容大度、阳光自信,诚信友善等等都是一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我们将来走进社会的基本素养和立身之本。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班级班规是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一点。班规内容应该包括文明礼仪、仪容仪表、时间管理、学习要求、卫生等。它是对学生言行举止、学习和生活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规范。学生在规范中成长,为将来进入社会做一个有社会素养的人奠定基础。
二、把德育纳入教育评价,促进教育评价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品德的评价。根据《新课标》的德育要求,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我们应该建立多元教育评价体系。
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教育评价的多元化不仅体现知识技能和分数方面的终结性评价,也要把文明礼仪、学习态度、学科精神、劳动能力,责任意识、身心健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纳入评价内容。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评价活动中,老师掌握着主动权,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能让学生掌握评价的主动权,有时候会比单一的老师评价产生更好的效果。互评和自评都是很好的德育教育方式。学生通过各种评价正确认知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促进了人格的发展。自我评价,它是学生提高道德内省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加强学生的自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地了解自己,逐步将自我评价融合成自己道德生活的一部分。反思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切技能和能力,同时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德育教育的方式。鼓励学生每周进行反思和总结,对自身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习惯及体育锻炼和品德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三、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实现学科素养的育人理念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初中有10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如果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事物体会和感知,如《雨的四季》;学习在逆境中奋斗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如《假如给我三天》;在英语学科学习中,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如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同样,在历史学科中,以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百年征程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只要我们好好利用各科教材,细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情感教育,我们的教育结果一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读中外名人传记培养健全人格,助力德育的内化
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杰出名人的榜样示范效应,能够深刻影响孩子的内心,引领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找到奋斗的方向和人生的意义。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在科学上、政治上、文学上、艺术上、军事上贡献了伟大成就,也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他们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胸怀天下的高贵人格,都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这些伟人的精神会慢慢渗透我们的血肉之中,影响我们,激发我们,鞭挞我们,进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热情、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帮助他们去认识生活,把握生活、无论生活有多么坎坷曲折,都能在困境中斗志昂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之本,根在德育。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过程。班主任要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育人的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创造一个完善的德育环境和班级管理机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中,在课堂的潜移默化中,在有目标地培养中,去唤醒去浇灌学生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有目标、有理想、有人性、有温度,有美好品德的终生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