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 罗 斌

【机构】 广西那坡县龙合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是获得优秀成绩的关键,因此,学生应该积极地运用这种能力,深入研究和掌握化学知识,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担任指导者和协调人的角色,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造,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基于此,文章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化学;思维能力

  当学生学习化学课程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产生抗拒情绪。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如绘制彩色图片、制作动画片、展示科学知识和进行大量的化学实验,以此唤起学生的兴趣。仅让学生感兴趣不够,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帮助他们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促进他们智力发展,并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内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主要关注的重点。
  一、创新教学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拥有创造思维的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培养这种能力,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教师提出有挑战性的课堂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初中化学课程的内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比如,当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时,通过“隔绝氧气(或空气)、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资源,更好地展示出如何有效地消除火灾。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视频后提出问题:“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灭火?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扑救火灾?”团队协作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相关问题。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讨论和探索,当发现学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时,应该指导他们从燃烧条件出发,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方向,促进他们积极自主地学习化学知识,并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再如,当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知识时,探究发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具有相似的特征,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通过实验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记住实验的细节和实验结果。教师让学生们深入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差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究实验过程,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的实践活动。
  二、连接化学与生活,锻炼学生思维 
  化学课本包含了大量的概念和性质,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就不可能完全理解并掌握它们,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影响到学习成果。通过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将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从实际的化学课程开始,挑选一些与知识相关的日常场景,并将一些当下的社会焦点、科技文化知识等纳入其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如图片和视频,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具有实际生活经验的教学环境,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以“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为例,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实践环境,深入探究“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内涵,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对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可以播放一段水变成“牛奶”“牛奶”变成水的生动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接下来,教师可以借助实际的场景来讲解这些知识,如,人们在取火时会遇到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怎样防止和消除火灾?将实际的生活场景融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且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它们。这种方式促使学生不仅可以积极地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还可以深入思考和研究各种化学现象,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思维能力。
  三、划分合作小组,营造和谐学习环境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融洽的学习氛围,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共同探索化学知识。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以便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充足的关注,并且确保他们之间的差异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其次,经过精心挑选,教师将会为每个小组提供指导,让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思考、分析、讨论、辩论,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最后,为了检查小组的协作能力,教师可以从每一组中挑选一名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发言分享给其他同伴,并且给予他们公平、客观地评估。 
  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金属镁、锌、铁、铜能否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会是关键。教师可以提供一项实际的学习任务即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个知识。镁、锌、铁、铜这四种金属能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吗?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大小如何?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将给予每个小组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做实验的时间,通常在10—15分钟不等。在本次课程中,学生们将运用学过的实验操作等相关知识,探究并尝试解开相关问题。下一步,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实验、讨论完毕之后,应该把所有参与者的意见汇总在一起,并且把最终的结果公开。
  如,第一组合作探究、讨论的结论为:把大小相同金属镁、锌、铁、铜分别放置于4支试管中,向试管加入等体积稀盐酸,观察到放镁、锌、铁的3支试管都有气泡产生,放有金属镁的试管产生大量气泡,放有金属锌的试管产生较多气泡,放有金属铁的试管产生较少气泡,同时金属逐渐变小;放金属铜的试管没有任何变化。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之后再做一组实验也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所以实验结论是镁、锌、铁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而金属铜不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镁>锌>铁>铜。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迅速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可见,利用小组协作,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显著的积极效果。首先,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一些后进生因为化学知识不够扎实,导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如果能够借鉴优秀的同学的成功经验,就能够迅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加敏捷。其次,因为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探索问题,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而在这种情况下,小组成员通过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来激发他们的思考,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后,学习化学知识可能会让人感到无聊和无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热情越来越低,甚至完全放弃,最终导致厌倦。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力,促使他们的思维、理解、判断和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综上所述,学习化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化学是一门以实际应用,探索和理解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的课程,拥有深刻洞察生活真谛的独特能力,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自然界中的复杂联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化学课堂的机会,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性。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玉林.培养初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2):103-104.
  [2]陈惠琼.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