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环境下指导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
【作者】 谢思扬
【机构】 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县灵城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更好地链接,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成为小学阅读教学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课外时间更充裕,阅读对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抵制电子产品的诱惑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古往今来,数不清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说明了阅读对一个人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到2020年,“全民阅读”第七次被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在课后托管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阅读、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水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读书为要”,对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强调“整本书阅读”。
那么,在“双减”环境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升课外语文阅读的能力呢?
一、架设连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统编教材背景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更好地链接,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一)坚持教师指导为辅,课外自读为主。
整本书的阅读,老师上好导读课非常重要。在导读课中教师导航,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低年级的阅读计划一般是师生共同制订;中年级的阅读计划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方式自主完成;到了高年级,引导学生自己规划阅读进度。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推荐学生阅读的《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为例,《中国古代寓言》共有69个小故事、117页,具有篇幅短小,寓意深刻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制定阅读计划,可以每天阅读5个故事,14天左右读完;也可以每天读8页左右,15天左右读完。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规划,切实可行即可。阅读进度也可随时作调整,比如,今天时间紧张少读几页,明天可以多读几页。学生阅读完一个小故事都需要做好读书笔记,完成阅读记录卡,并与同学或家人交流读书收获、心得等。
(二)运用多种方式,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态度的关键因素,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以最佳状态进入阅读,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采取多种唤醒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有效地品味经典。
1.利用书名、封面上的图片、目录等激发阅读兴趣。很多文学作品的书名和封面图片都非常有代表性,教师可借助封面上的图片、书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书的主要内容。比如我们在浏览书本目录时,适当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如《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在一群吹竽的乐师中装模作样,最后害怕被发现连夜逃跑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悟出寓意,从而激发他们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2.利用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小说往往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我们可以利用小说这些特点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如可以出示《叶公好龙》中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样喜欢龙,就决定去拜访他。叶公与真龙见面的情景片段,其中“脸色发白”“浑身发抖”“连忙跑走”等滑稽可笑的语言,充满趣味,均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小说的兴趣。
3.拓展信息激发阅读兴趣。在整本书导读课中,教师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他信息,如《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里的故事内容包含天文、地理、历史事件、科学常识、生活百态等。这些故事的寓意深刻,每一个小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人或事说一说,使学生对这本书里的故事有更全面了解,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
二、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双减下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浏览法,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阅读文章题目、各小标题、开头结尾的阅读,以此来对文章的观点和情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浏览法并非走马观花,学生应有目的且专注地阅读;二是精读法,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重点词语和段落的品读,进而全面读懂文本内容,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时,我传授给学生的精读方法是:通过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读懂故事内容;看题目、看开头、结尾、关键语句,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感悟故事中的道理,领会寓言寓意。三是摘录法,在自主阅读中,学生可以摘录经典语句,写读书心得等,这一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让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三、设计问题推进深入阅读
中年级的推进课,可以配合游戏,变换多种形式复述故事。高年级是分章节的阅读和若干个小主题的讨论,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努力推动学生的阅读走得更深更远。为推进阅读设计的问题中,有的是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注与熟悉,有的则是促进学生对故事中隐含的主题的逐步思考。
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进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进程。多鼓励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学习、相互赶超、共同进步。要多给予阅读能力稍弱的学生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持续阅读下去。
四、注重交流展示,分享阅读成果
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后,交流展示活动要丰富多彩,以有趣为主,让学生分享阅读成果,享受阅读的快乐。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呈现,如讲书里的故事、就书中的观点辩论等;也可以书面形式呈现,如专项展示批注、读后感、手抄报等;还可全面呈现,如排演课本剧等。在《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的读书分享会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评选阅读小明星;阅读挑战赛——精彩片段你来分享;任选其中一则寓言谈谈自己的见解或受到的启发。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选一张自己最优秀的读书卡粘贴在展览板上,在班级上,学校里进行展示。同学们在阅读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课改,读书为本。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爱读、会读、深读”。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重大,教师对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改革方向进行精准把握,不断分析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架设连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唤醒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注重学生阅读成果交流展示等多方面入手,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蔡秋惠.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园,2015,(8):115-115.
[3]徐军柳.如何提升中年段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1104-1105.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古往今来,数不清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说明了阅读对一个人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到2020年,“全民阅读”第七次被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在课后托管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阅读、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水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读书为要”,对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强调“整本书阅读”。
那么,在“双减”环境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升课外语文阅读的能力呢?
一、架设连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统编教材背景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更好地链接,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一)坚持教师指导为辅,课外自读为主。
整本书的阅读,老师上好导读课非常重要。在导读课中教师导航,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低年级的阅读计划一般是师生共同制订;中年级的阅读计划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方式自主完成;到了高年级,引导学生自己规划阅读进度。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推荐学生阅读的《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为例,《中国古代寓言》共有69个小故事、117页,具有篇幅短小,寓意深刻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制定阅读计划,可以每天阅读5个故事,14天左右读完;也可以每天读8页左右,15天左右读完。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规划,切实可行即可。阅读进度也可随时作调整,比如,今天时间紧张少读几页,明天可以多读几页。学生阅读完一个小故事都需要做好读书笔记,完成阅读记录卡,并与同学或家人交流读书收获、心得等。
(二)运用多种方式,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态度的关键因素,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以最佳状态进入阅读,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采取多种唤醒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有效地品味经典。
1.利用书名、封面上的图片、目录等激发阅读兴趣。很多文学作品的书名和封面图片都非常有代表性,教师可借助封面上的图片、书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书的主要内容。比如我们在浏览书本目录时,适当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如《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在一群吹竽的乐师中装模作样,最后害怕被发现连夜逃跑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悟出寓意,从而激发他们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2.利用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小说往往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我们可以利用小说这些特点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如可以出示《叶公好龙》中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样喜欢龙,就决定去拜访他。叶公与真龙见面的情景片段,其中“脸色发白”“浑身发抖”“连忙跑走”等滑稽可笑的语言,充满趣味,均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小说的兴趣。
3.拓展信息激发阅读兴趣。在整本书导读课中,教师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他信息,如《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里的故事内容包含天文、地理、历史事件、科学常识、生活百态等。这些故事的寓意深刻,每一个小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人或事说一说,使学生对这本书里的故事有更全面了解,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
二、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双减下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浏览法,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阅读文章题目、各小标题、开头结尾的阅读,以此来对文章的观点和情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浏览法并非走马观花,学生应有目的且专注地阅读;二是精读法,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重点词语和段落的品读,进而全面读懂文本内容,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时,我传授给学生的精读方法是:通过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读懂故事内容;看题目、看开头、结尾、关键语句,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感悟故事中的道理,领会寓言寓意。三是摘录法,在自主阅读中,学生可以摘录经典语句,写读书心得等,这一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让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三、设计问题推进深入阅读
中年级的推进课,可以配合游戏,变换多种形式复述故事。高年级是分章节的阅读和若干个小主题的讨论,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努力推动学生的阅读走得更深更远。为推进阅读设计的问题中,有的是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注与熟悉,有的则是促进学生对故事中隐含的主题的逐步思考。
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进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进程。多鼓励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学习、相互赶超、共同进步。要多给予阅读能力稍弱的学生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持续阅读下去。
四、注重交流展示,分享阅读成果
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后,交流展示活动要丰富多彩,以有趣为主,让学生分享阅读成果,享受阅读的快乐。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呈现,如讲书里的故事、就书中的观点辩论等;也可以书面形式呈现,如专项展示批注、读后感、手抄报等;还可全面呈现,如排演课本剧等。在《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的读书分享会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评选阅读小明星;阅读挑战赛——精彩片段你来分享;任选其中一则寓言谈谈自己的见解或受到的启发。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选一张自己最优秀的读书卡粘贴在展览板上,在班级上,学校里进行展示。同学们在阅读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课改,读书为本。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爱读、会读、深读”。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重大,教师对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改革方向进行精准把握,不断分析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架设连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唤醒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注重学生阅读成果交流展示等多方面入手,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蔡秋惠.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园,2015,(8):115-115.
[3]徐军柳.如何提升中年段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110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