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的教育暖心故事

【作者】 张 贤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教学的几年中,我与学生们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真真切切的暖心故事,一副副熟悉的面孔,一个个纯真的笑容,这里面蕴藏着浓浓的师生之情。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们班的任波涛同学。三年级时,我来到这个班带班主任。几个星期的学习情况来看,发现一名叫任波涛的孩子很让人头痛。
  开学这几个星期来,每天早上除了我以外的其他几位老师都要找他要作业,他就很干脆地跟我们说“我没有做完”“我忘记了”“我昨天拿错了本子”“我昨天把本子弄丢了”。反正都是很有理由。可能是我是班主任,也由于我对同学们要求特别严格,我的数学作业他每天还按时完成了,其他老师反映到我这里来,我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几位老师对他的评价都是特别聪明,思维敏捷,反应快,所以老师们都觉得想拉他一把。一开始几位老师就轮流找他来办公室补作业,他来了就拿个笔在那里磨蹭,一半天都写不了几个字。没办法,我就请他家长来。他奶奶来了学校,还没有开口眼圈就红了,原来他还没有出生爸爸就因车祸去世了,后来妈妈也走了,家里只有和奶奶两个人相依为命,奶奶年纪大了,管不住他。奶奶走的时候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老师,这孩子给您添麻烦了,以后还要麻烦您多费心!”送走了任波涛的奶奶,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于是和任波涛谈话,感觉到他对我的依赖和信任,学习上认真了不少,作业交上来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在班级里,我动员大家都和他交朋友,帮助他。慢慢地,他变活泼了些,愿意和同学一起玩了,不懂得问题也敢于来问老师了。期中考试居然考了班上第七名。 
  后来的一天里,我坐在办公室听到隔壁教室里好像是语文老师在大发脾气,不一会任波涛就红着眼睛到我的办公室来了,不仅红着眼睛还咬牙切齿一副非常不服气的样子。问明原因才知道中间有一点小误会,所以他非常不接受老师的批评,差点和老师吵起来。联想到他平时也是这样,不能接受批评,只要是批评他,他都是一副不接受不服气的样子,今天的事他觉得他是受了冤枉,所以反应更强烈。我先慢慢就今天的事跟他分析,冤枉了他的地方给他平冤,但是他不对的我仍然严厉的批评了他,然后和颜悦色的跟他谈了老师对他的看法和期待,主要是以表扬鼓励为主,这样他比较容易接受,因为我发现,他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自尊心特别强,整个人像个小刺猬一样,对任何人都充满了防备心理,其实他是特别缺少关爱的,我发现他身上的毛病要想帮他改掉只能用怀柔政策。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方法也真的有用。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彻底放下了他的防备,真心地跟我交上了朋友。学校征订校服的时候,全班同学除了他都订了,那天课间操时我正好站在他旁边,我就问他:“任波涛,你怎么没有订校服呢?”他回答说:“我的衣服多得是,我不要!”说完头一偏,气鼓鼓的样子。我马上明白他本来就很聪明,加上后阶段的努力了,是家里的条件不允许。我偷偷给他奶奶打了个电话,得知这孩子在家里还是特别懂事的,从不跟奶奶提什么过分的要求。我顿时是发自内心的疼惜这个孩子,跟学校反映了他的情况,提出由学校出钱给他购置了一套校服。当我把校服交到他手上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眼圈红了。虽然他当时什么也没说,但是,我仍然感觉到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很大。 
  从那件事情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学习积极主动,作业再也不拖拉了,而且每次批评他,他再也没有像个小刺猬一样烦眉瞪眼不服气的样子,而是能够虚心接受,并能知错就改。那一年的教师节,除了收到同学们的假花以外,我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个手工制作的特别精美的贺卡!没错,这是任波涛送给我的,也是那一年收到的最珍贵最有意义的一个礼物。当时拿着礼物心里思绪万千,其实这孩子的改变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就是让我最开心的!从教十几年,这样的暖心故事真的不少,让我不禁想:如果要想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我们就应该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学会激励,尤其是学会关爱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多是来自问题家庭,主要原因是缺少关爱,如果我们能真心的去关爱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交上朋友,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爱去浇灌这些带刺的花朵。那样我们的教育也会变得简单有效。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不管是对待什么样的学生,如果你是出自内心,加上对的方法,他一定能感受到。如果没有取得成效,说明你坚持得不够,对待学生需要的是你持之以恒的付出。坚持,再坚持,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