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语言能力教育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王玉娟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幼儿园永宁村分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教师需要着重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促使幼儿正常掌握听说读写。在幼小衔接阶段,教育教学模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样重要,幼儿教师需要创新语言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学策略,逐步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本文对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 幼小衔接;语言能力;教育模式
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语言能力普遍会快速发展,在掌握一定数量字词、句式的基础上,幼儿一般都能够正常与他人对话,并通过语言感知他人情绪变化,理解相对复杂的概念。但进入小学教育阶段之后,幼儿将会接触更加复杂的知识,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也会有所变化,幼儿只有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才能跟上教学进度,适应小幼儿活。因此在幼小衔接这一关键时期,幼儿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关心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幼儿家长共同合作,锻炼并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幼儿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和相关理论
(一)幼儿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
幼儿语言能力是指幼儿掌握、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包括语音能力、词汇能力、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四个方面。其中语音能力是指幼儿掌握语音表达和理解的能力,包括区分语音中的不同元音、辅音、声调,以及语句的连读等。词汇能力是指幼儿掌握和理解字词的能力,幼儿期积累字词的速度比较快,在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短语后,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的词语理解和使用系统。语法能力是指幼儿掌握语言结构规则和语法关系的能力,包括理解句型、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等,对语法的理解关系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尽管汉语语法规则系统性较差,但在汉语语境下,幼儿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并学会使用合理的语句来准确表达想法。语用能力是指幼儿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掌握语言使用的社交规则、了解语言情境和语用功能等,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单纯地指语言表达能力,还涉及到情境理解、情感表达等方面。总体而言,语言能力的各构成要素相互支撑,都十分重要,而语言是幼儿认识世界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务必要加强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语言能力的相关理论
幼儿语言发展有许多经典的研究理论,这些理论推动了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天生具备一套语言结构规则的基因,这就是所谓的语言获取装置(LAD),其作用是帮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学会语言结构。霍夫斯泰德则认为语言发展是一种互动过程,儿童通过与成年人互动交流获得语言能力,强调了语言表达和接受的关系,即语言的发展与互动交流密切相关。沙宾则认为语言的意义取决于上下文环境,语言是为意义服务的,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理解和运用语境信息的能力。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在语言发展中,幼儿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和认知建构来学习语言知识,并根据经验进行修改和调整。这些理论提供了对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不同视角和解释,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可以基于这些理论开展教育工作。
二、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语言发展规律
语言发展对幼儿成长而言十分重要,因为语言发展与幼儿的心智发展和身体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不断提高语言能力,幼儿将会逐渐建立起母语的认知框架和知识框架,必要学会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身体状态或内心感受,因此语言能力是幼儿心智健康成长和思维正常发展的体现。对于认知学家或语言学家来说,儿童如何习得语言仍旧是一个谜题,一种是结构主义的“模仿说”,一种是乔姆斯基的“先天说”,两种学说既有一定的欠缺之处,也都有较强的科学合理性,也就是幼儿写的语言既需要自身的先天能力,也需要后天的教育培养,而且幼儿的语言发展也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语言能力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接受性语言能力,也就是听力和理解能力;一方面是表达性语言能力,也就是说、写这种使用语言的能力。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在接受性语言能力方面,已经能够理解复杂的句子或小段的内容,并能够从对话中获取有效信息,总结出主要内容;在表达性语言能力方面,幼儿所掌握的字词和句式明显增多,使用的字词种类更加丰富,能够灵活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连词等词类,并且句式更加丰富多样,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逐渐增加,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也显著增强,关联词使用增多,具备了和成年人对话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并且能够根据语言调节行为。
三、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语言能力教育教学策略
(一)借助有声读物,提高幼儿发音水平
有声读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内容多样有趣,一般由播音专业人士进行录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幼儿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中播放有声读物,从而提高幼儿的发音水平,增强幼儿对语音、语调和语调变化的敏感度,使幼儿在进行口语表达时更富有情感和感染力。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幼儿教师要挑选适合该年龄段的有声读物来进行听力训练,初始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故事或者诗歌,后期可以逐渐增加难度,选择内容更为复杂的有声读物进行练习。教师可以自主在网络上搜寻有声读物资源,也可以下载专门的有声读物APP,比如央视出品的有声读物平台“云听”,在APP上选择适合幼儿的有声读物。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听有声读物的同时进行模仿练习,模仿有声读物中的语音和语调,当幼儿出现发音错误时,教师也要予以纠正,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幼儿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这样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发音习惯,尤其是帮助部分幼儿因受方言影响而出现发音不标准的问题,使幼儿的口齿更加灵活,发音更加清晰,在与人交流时也更加自信和大方。
(二)借助绘本书籍,锻炼幼儿阅读能力
绘本是专为儿童打造的图文结合的读物,具有生动形象、情感鲜明的特点,适合3~8岁的幼儿阅读,通过阅读绘本,不光能够锻炼幼儿的阅读能力,使幼儿积累更多的字词和句式,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使幼儿在情感共鸣的过程中理解文字的内在含义和汉语的语言属性。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阅读,带领幼儿孩子理解和探索其中的故事内容,并通过提问、猜测等形式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幼儿对阅读内容的思考,使幼儿感受故事的节奏,并学习独立讲述故事。幼儿教师还可以根据绘本内容,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和情感的同时,也能够增进对于绘本内容的理解。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将会学习各种专业的学科知识,因此教师除了选择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绘本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带有科普性质的绘本,比如《知乎吧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力量科绘本》等,使幼儿对科学知识有基础的了解,掌握更多的专业术语,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三)借助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口语交流
游戏活动是常用的幼儿教育形式,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可玩性强的特点,能够帮助幼儿提高社交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常见的游戏种类有模仿游戏、创造游戏、运动游戏、视觉游戏、社交游戏等,教师可以在这些游戏中融入语言训练元素,比如在运动游戏中,让幼儿轮流当裁判,安排整个游戏进程,指出同伴的犯规行为,使幼儿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教师也可以专门组织语言游戏,让幼儿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锻炼幼儿创造力和记忆力,比如猜谜语:通过描述某一事物的特点,让幼儿猜出事物的名称;词语接龙:每个人说一个词,词与词之间首尾相连,大家轮流接龙;故事接龙:每个人说一句话,按照次序组成一个故事。语言游戏既有趣又具有教育作用,能够促进幼儿大脑中语言中枢的发展,教师也要引导幼儿自主开展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探索和创造。
(四)借助表演活动,促使幼儿自信表达
部分幼儿的语言能力没有太大问题,但由于自身性格或家庭环境原因,在与人交流或当众表达时总是不够自信,从而无法完全发挥出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借助表演活动,促进幼儿自信表达,在表演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朗诵、歌唱等形式练习当众表达,从而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表演活动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展示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和舞蹈,打破幼儿的心理拘束感,也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诵,体验朗诵的魅力,并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从而丰富幼儿语言表达的体验。教师还可以让幼儿通过观看和学唱童谣歌曲,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让幼儿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各种类型的表演活动,幼儿能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现自己,促使幼儿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幼儿勇于呈现自己的真实状态,并不畏惧他人的评价。同时幼儿也可以在表演活动中体验到合作、沟通和创新的乐趣,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非常有益。
结语: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发展期,幼儿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借助有声读物、绘本等教学资源,采用游戏活动、表演活动等教育形式,能够帮助幼儿积累语言知识,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使幼儿能够正常地进行听说读写,为幼儿接受小学教育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使幼儿不光能够正常与人交流,还能表现得更加自信阳光,并勇于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
参考文献:
[1]赵慧锋.关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6):194-196.
[2]龙令竹.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06):90-93.
[3]刘佳怡. 家庭文化资本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塔里木大学,2022.
[4]陈曦.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语言能力教育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15):46-48.
【关键词】 幼小衔接;语言能力;教育模式
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语言能力普遍会快速发展,在掌握一定数量字词、句式的基础上,幼儿一般都能够正常与他人对话,并通过语言感知他人情绪变化,理解相对复杂的概念。但进入小学教育阶段之后,幼儿将会接触更加复杂的知识,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也会有所变化,幼儿只有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才能跟上教学进度,适应小幼儿活。因此在幼小衔接这一关键时期,幼儿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关心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幼儿家长共同合作,锻炼并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幼儿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和相关理论
(一)幼儿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
幼儿语言能力是指幼儿掌握、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包括语音能力、词汇能力、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四个方面。其中语音能力是指幼儿掌握语音表达和理解的能力,包括区分语音中的不同元音、辅音、声调,以及语句的连读等。词汇能力是指幼儿掌握和理解字词的能力,幼儿期积累字词的速度比较快,在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短语后,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的词语理解和使用系统。语法能力是指幼儿掌握语言结构规则和语法关系的能力,包括理解句型、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等,对语法的理解关系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尽管汉语语法规则系统性较差,但在汉语语境下,幼儿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并学会使用合理的语句来准确表达想法。语用能力是指幼儿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掌握语言使用的社交规则、了解语言情境和语用功能等,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单纯地指语言表达能力,还涉及到情境理解、情感表达等方面。总体而言,语言能力的各构成要素相互支撑,都十分重要,而语言是幼儿认识世界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务必要加强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语言能力的相关理论
幼儿语言发展有许多经典的研究理论,这些理论推动了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天生具备一套语言结构规则的基因,这就是所谓的语言获取装置(LAD),其作用是帮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学会语言结构。霍夫斯泰德则认为语言发展是一种互动过程,儿童通过与成年人互动交流获得语言能力,强调了语言表达和接受的关系,即语言的发展与互动交流密切相关。沙宾则认为语言的意义取决于上下文环境,语言是为意义服务的,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理解和运用语境信息的能力。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在语言发展中,幼儿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和认知建构来学习语言知识,并根据经验进行修改和调整。这些理论提供了对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不同视角和解释,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可以基于这些理论开展教育工作。
二、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语言发展规律
语言发展对幼儿成长而言十分重要,因为语言发展与幼儿的心智发展和身体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不断提高语言能力,幼儿将会逐渐建立起母语的认知框架和知识框架,必要学会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身体状态或内心感受,因此语言能力是幼儿心智健康成长和思维正常发展的体现。对于认知学家或语言学家来说,儿童如何习得语言仍旧是一个谜题,一种是结构主义的“模仿说”,一种是乔姆斯基的“先天说”,两种学说既有一定的欠缺之处,也都有较强的科学合理性,也就是幼儿写的语言既需要自身的先天能力,也需要后天的教育培养,而且幼儿的语言发展也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语言能力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接受性语言能力,也就是听力和理解能力;一方面是表达性语言能力,也就是说、写这种使用语言的能力。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在接受性语言能力方面,已经能够理解复杂的句子或小段的内容,并能够从对话中获取有效信息,总结出主要内容;在表达性语言能力方面,幼儿所掌握的字词和句式明显增多,使用的字词种类更加丰富,能够灵活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连词等词类,并且句式更加丰富多样,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逐渐增加,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也显著增强,关联词使用增多,具备了和成年人对话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并且能够根据语言调节行为。
三、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语言能力教育教学策略
(一)借助有声读物,提高幼儿发音水平
有声读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内容多样有趣,一般由播音专业人士进行录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幼儿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中播放有声读物,从而提高幼儿的发音水平,增强幼儿对语音、语调和语调变化的敏感度,使幼儿在进行口语表达时更富有情感和感染力。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幼儿教师要挑选适合该年龄段的有声读物来进行听力训练,初始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故事或者诗歌,后期可以逐渐增加难度,选择内容更为复杂的有声读物进行练习。教师可以自主在网络上搜寻有声读物资源,也可以下载专门的有声读物APP,比如央视出品的有声读物平台“云听”,在APP上选择适合幼儿的有声读物。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听有声读物的同时进行模仿练习,模仿有声读物中的语音和语调,当幼儿出现发音错误时,教师也要予以纠正,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幼儿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这样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发音习惯,尤其是帮助部分幼儿因受方言影响而出现发音不标准的问题,使幼儿的口齿更加灵活,发音更加清晰,在与人交流时也更加自信和大方。
(二)借助绘本书籍,锻炼幼儿阅读能力
绘本是专为儿童打造的图文结合的读物,具有生动形象、情感鲜明的特点,适合3~8岁的幼儿阅读,通过阅读绘本,不光能够锻炼幼儿的阅读能力,使幼儿积累更多的字词和句式,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使幼儿在情感共鸣的过程中理解文字的内在含义和汉语的语言属性。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阅读,带领幼儿孩子理解和探索其中的故事内容,并通过提问、猜测等形式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幼儿对阅读内容的思考,使幼儿感受故事的节奏,并学习独立讲述故事。幼儿教师还可以根据绘本内容,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和情感的同时,也能够增进对于绘本内容的理解。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将会学习各种专业的学科知识,因此教师除了选择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绘本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带有科普性质的绘本,比如《知乎吧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力量科绘本》等,使幼儿对科学知识有基础的了解,掌握更多的专业术语,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三)借助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口语交流
游戏活动是常用的幼儿教育形式,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可玩性强的特点,能够帮助幼儿提高社交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常见的游戏种类有模仿游戏、创造游戏、运动游戏、视觉游戏、社交游戏等,教师可以在这些游戏中融入语言训练元素,比如在运动游戏中,让幼儿轮流当裁判,安排整个游戏进程,指出同伴的犯规行为,使幼儿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教师也可以专门组织语言游戏,让幼儿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锻炼幼儿创造力和记忆力,比如猜谜语:通过描述某一事物的特点,让幼儿猜出事物的名称;词语接龙:每个人说一个词,词与词之间首尾相连,大家轮流接龙;故事接龙:每个人说一句话,按照次序组成一个故事。语言游戏既有趣又具有教育作用,能够促进幼儿大脑中语言中枢的发展,教师也要引导幼儿自主开展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探索和创造。
(四)借助表演活动,促使幼儿自信表达
部分幼儿的语言能力没有太大问题,但由于自身性格或家庭环境原因,在与人交流或当众表达时总是不够自信,从而无法完全发挥出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借助表演活动,促进幼儿自信表达,在表演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朗诵、歌唱等形式练习当众表达,从而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表演活动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展示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和舞蹈,打破幼儿的心理拘束感,也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诵,体验朗诵的魅力,并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从而丰富幼儿语言表达的体验。教师还可以让幼儿通过观看和学唱童谣歌曲,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让幼儿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各种类型的表演活动,幼儿能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现自己,促使幼儿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幼儿勇于呈现自己的真实状态,并不畏惧他人的评价。同时幼儿也可以在表演活动中体验到合作、沟通和创新的乐趣,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非常有益。
结语: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发展期,幼儿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借助有声读物、绘本等教学资源,采用游戏活动、表演活动等教育形式,能够帮助幼儿积累语言知识,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使幼儿能够正常地进行听说读写,为幼儿接受小学教育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使幼儿不光能够正常与人交流,还能表现得更加自信阳光,并勇于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
参考文献:
[1]赵慧锋.关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6):194-196.
[2]龙令竹.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06):90-93.
[3]刘佳怡. 家庭文化资本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塔里木大学,2022.
[4]陈曦.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语言能力教育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1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