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促进减负增效落实
【作者】 别淑琴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余家营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的落实,为语文作业的设计给出了指导方向。教师应当丰富作业内容,突出典型性和趣味性;创新作业形式,突出灵活性和多样性;规划作业梯度,突出针对性和层次性;注重作业评价,突出目的性和激励性。通过上述策略,充分实现作业的教学意义,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助力其高效完成语文学习目标。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依据“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应当注意贯彻落实“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注重增强语文作业的层次性、趣味性和多元性,让语文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能真正激发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热情,实现减负增效,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丰富作业内容,突出典型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自律能力较差,过多的书面作业安排往往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既不符合“双减”的政策精神,又容易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继续学习。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丰富作业内容,把抄写生字、词和语段等作业内容变得具有趣味性,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做作业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使作业的教学效果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尝试将抄写作业变成手工制作,让学生在动手制作字、词卡片的过程中,深入地掌握拼音的写法和生字的结构。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jqx”后,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jqx”这三个拼音的书写占格,教师可以设计手工作业,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四线格和“jqx”三个拼音字母,并要求学生将这三个拼音字母准确、整齐地放置在四线格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还减轻了学生做作业的负担,提升了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搭石》这篇课文后,需要学生掌握相关词语。以往教师一般会让学生抄写生字、词或背诵相关词语的释义等。然而,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这样的作业缺乏典型性,且学生兴趣不高。对此,教师可以摘录出课文中的典型词语“汛期、间隔、懒惰、平衡、协调、人影绰绰”,让学生从中选择3-4个,并围绕课文内容写一段话。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创新作业形式,突出灵活性和多样性
首先,教师可以开发自主类作业,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巩固、延伸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父爱”主题自主设计、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将课文内容讲给家人,有的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父爱的故事,有的学生将自己与父亲的温馨经历写成文章,等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作业设计的灵活性,有助于学生高效完成作业。其次,教师可以布置拓展类作业。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要超越教材,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猴王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西游记》,重点阅读孙悟空这一角色的相关内容,并在下节课中与大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拓展类作业是作业多样性的体现,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规划作业梯度,突出针对性和层次性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精心设计作业,因材施教,突出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设计基础类作业,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主;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设计稍有难度的作业,能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设计稍有难度的作业,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不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多样化、有梯度的作业设计,能使全体学生都有收获。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课后作业。针对学困生,设计“读拼音,写词语”的课后作业,以夯实学生的字、词基础。针对中等生,设计“品味探究”作业:课文中出现了“租界”“中华不振”等词语,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并尝试理解周恩来青年时代创作的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中“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含义,分析周恩来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引导中等生通过课外延伸,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针对优等生,设计“拓展拔高”作业: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想,以及你为什么而读书?具有梯度的作业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展开练习,提高教学效益,符合“双减”政策的精神。
四、注重作业评价,突出目的性和激励性
恰当的作业评价,能给予学生正确的知识指导,可以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的眼光去批阅学生的作业,寻找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
例如,对于平时书写潦草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字迹稍显工整的作业内容这样评价:你最近的作业让人赏心悦目,老师真为你高兴。老师相信你会继续坚持,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对于容易马虎的学生,教师可以评价:这次作业有些马虎,但请不要灰心,老师相信你,你很聪明,只要用心什么也难不住你,加油!对于有创意、作业一直做得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评价:知识来源于勤奋,勤奋来源于认真和刻苦。每次翻开你的作业本都有一种美的享受。老师由衷地为你高兴,相信认真、刻苦的你会锦上添花的。
作业是学生提升能力、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设计作业,丰富作业的内容与形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有梯度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提升语文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依据“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应当注意贯彻落实“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注重增强语文作业的层次性、趣味性和多元性,让语文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能真正激发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热情,实现减负增效,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丰富作业内容,突出典型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自律能力较差,过多的书面作业安排往往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既不符合“双减”的政策精神,又容易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继续学习。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丰富作业内容,把抄写生字、词和语段等作业内容变得具有趣味性,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做作业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使作业的教学效果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尝试将抄写作业变成手工制作,让学生在动手制作字、词卡片的过程中,深入地掌握拼音的写法和生字的结构。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jqx”后,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jqx”这三个拼音的书写占格,教师可以设计手工作业,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四线格和“jqx”三个拼音字母,并要求学生将这三个拼音字母准确、整齐地放置在四线格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还减轻了学生做作业的负担,提升了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搭石》这篇课文后,需要学生掌握相关词语。以往教师一般会让学生抄写生字、词或背诵相关词语的释义等。然而,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这样的作业缺乏典型性,且学生兴趣不高。对此,教师可以摘录出课文中的典型词语“汛期、间隔、懒惰、平衡、协调、人影绰绰”,让学生从中选择3-4个,并围绕课文内容写一段话。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创新作业形式,突出灵活性和多样性
首先,教师可以开发自主类作业,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巩固、延伸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父爱”主题自主设计、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将课文内容讲给家人,有的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父爱的故事,有的学生将自己与父亲的温馨经历写成文章,等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作业设计的灵活性,有助于学生高效完成作业。其次,教师可以布置拓展类作业。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要超越教材,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猴王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西游记》,重点阅读孙悟空这一角色的相关内容,并在下节课中与大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拓展类作业是作业多样性的体现,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规划作业梯度,突出针对性和层次性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精心设计作业,因材施教,突出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设计基础类作业,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主;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设计稍有难度的作业,能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设计稍有难度的作业,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不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多样化、有梯度的作业设计,能使全体学生都有收获。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课后作业。针对学困生,设计“读拼音,写词语”的课后作业,以夯实学生的字、词基础。针对中等生,设计“品味探究”作业:课文中出现了“租界”“中华不振”等词语,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并尝试理解周恩来青年时代创作的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中“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含义,分析周恩来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引导中等生通过课外延伸,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针对优等生,设计“拓展拔高”作业: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想,以及你为什么而读书?具有梯度的作业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展开练习,提高教学效益,符合“双减”政策的精神。
四、注重作业评价,突出目的性和激励性
恰当的作业评价,能给予学生正确的知识指导,可以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的眼光去批阅学生的作业,寻找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
例如,对于平时书写潦草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字迹稍显工整的作业内容这样评价:你最近的作业让人赏心悦目,老师真为你高兴。老师相信你会继续坚持,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对于容易马虎的学生,教师可以评价:这次作业有些马虎,但请不要灰心,老师相信你,你很聪明,只要用心什么也难不住你,加油!对于有创意、作业一直做得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评价:知识来源于勤奋,勤奋来源于认真和刻苦。每次翻开你的作业本都有一种美的享受。老师由衷地为你高兴,相信认真、刻苦的你会锦上添花的。
作业是学生提升能力、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设计作业,丰富作业的内容与形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有梯度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提升语文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