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简析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
【作者】 黄苑清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学也应符合该理念的教学思路,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未来发展放在首位,帮助学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因此,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音乐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及学习情况,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改良,不仅创新教学方式,更要对自身教育理念做出及时更新,帮助学生全方位成长。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对小学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展开论述,期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将新课标理念贯彻落实,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改革
音乐学科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艺术学科,可在教学期间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若想达成这种目标,在教学课堂中一定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新课标理念的原则与意义
(一)新课标理念教学原则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此理念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拥有正确的音乐审美,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认知。小学音乐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领悟音乐中表达的情感,从而提升音乐审美。另外,教师应将实践与音乐相互结合,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与艺术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演奏音乐,并欣赏音乐,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从而通过音乐实践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二)新课标理念教学意义
由于小学音乐课堂主要针对的是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充分参考小学生身心发展情况,通过生动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情感及情境。另外,由于音乐是小学生必修科目,是人文领域的重要学科,教师更应在实际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构建丰富的思维模式,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并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来实现。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过程中不但可以深刻领悟音乐的内在思想,更能对音乐内涵进行品味,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由于新课标将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删减整合,减少了音乐教材中的缺陷,更帮助了教师有效开展音乐教学,能根据教材中规定的音乐类型展开教学,保证了教师可顺利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曲目演唱。
二、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开展音乐教学改革
(一)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开展教学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大多作为课堂核心为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很难养成自身主体思维,很难提高音乐学习兴致,固化思维[1]。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不主动干涉学生想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进行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在教学开始前,让学生收集资料,例如作词人是谁、作曲人是谁,这首歌有着什么样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课前预习,不仅帮助学生完善歌曲学习内容,更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致,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审美,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教师可在教学开始前,先根据学生近期学习情况,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综合成长。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家乡》这首曲目时,由于这首歌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更有兴趣进行学习,很大程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师选择教学曲目时,应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有联系的曲目,不仅可以更好的将学生带入进歌曲中,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致,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另外,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我国的经典曲目及歌曲风格之后,可适当的引入国外歌曲,如《卡普里岛》这首意大利风情歌曲,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为学生介绍意大利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等,将学生带入歌曲情境中,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意大利的相关视频片段为学生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背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致。教师为学生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不但能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三)为学生开展情境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融入歌曲情境,感受歌曲内涵,可为学生创建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主观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音乐情操[2]。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帮助学生感悟歌曲内涵。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曲目时,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收集关于牧场的各种视频图片等,并且在教学刚开展时,播放一段纯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为学生介绍草原及牧场,在教师介绍完毕后,为学生播放草原牧场的相关视频,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下,对歌曲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能深刻理解歌曲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
(四)开展互动教学
教师应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不断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创新,力图为学生创建开放自由的音乐学习环境。教师可在课堂中加强师生沟通,鼓励学生表述出自身想法,将自身想法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讨论,从而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教师可适当开展班级合唱,让学生在这种集体课堂活动中,逐渐培养团队意识。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合唱,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与合唱过程中展开丰富互动,无论是与同学互动还是与教师互动,都对学生养成良好团队意识有着重要帮助,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身想法,将自身的歌唱技巧传递给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分享中共同成长,从而养成良好音乐素养。
三、在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音乐能力
(一)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相当高的可塑性,教师要通过音乐塑造学生的创造力,以此挖掘出学生音乐天赋。教师在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学习时,可通过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创造想象空间,并在学生想象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提升学生自信[3]。例如在学习《动物说话》这一儿歌时,在学生能流利唱出歌曲之后,教师可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合理改编,例如加入“小猫唱歌喵呜喵呜”等歌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将自己想出的歌唱加入歌曲中,让每位学生充分表述自身想象来源,并且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讨论。这种创新改编歌曲的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吸引学生参与进课堂中。学生的想象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也不可限制学生进行想象,如果出现不恰当的想象,教师也应及时进行制止及教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进行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并没有形成音乐鉴赏力,教师要利用音乐课堂的生动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教师可让学生感受自然及生活中的各类声音,如鸟声、水声、乐器声、男女人声等,辨别不同声音的音色及速度,从而在学生脑中形成基本的鉴识能力;教师还可为学生播放各种舞蹈视频,让学生模仿其中舞蹈,感受舞蹈中肢体语言的美。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这一曲目时,教师可收集瑶族舞蹈视频,让学生模仿舞蹈动作,分析动作中民族特点;再如进行声音分辨训练中,教师可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树叶婆娑声等,让学生辨别各类声音并讨论声音特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形成基础鉴赏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留意身边各种事物的身影,从而提升学生音乐学习效果,提高鉴赏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更加生动有力的课堂氛围下进行音乐学习,让学生更有活力。教师应孜孜不倦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改变教学方式,更新自身教育观念,运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音乐天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以音乐教学为基础,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帮助学生挖掘音乐内涵,最终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提升音乐素养,在艺术熏陶之下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司南.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3):2438.
[2]彭杰.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J].速读(上旬),2020(7):21.
[3]黎梦莹.培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想象力策略[J].文渊(小学版),2020(6):842-843.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改革
音乐学科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艺术学科,可在教学期间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若想达成这种目标,在教学课堂中一定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新课标理念的原则与意义
(一)新课标理念教学原则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此理念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拥有正确的音乐审美,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认知。小学音乐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领悟音乐中表达的情感,从而提升音乐审美。另外,教师应将实践与音乐相互结合,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与艺术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演奏音乐,并欣赏音乐,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从而通过音乐实践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二)新课标理念教学意义
由于小学音乐课堂主要针对的是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充分参考小学生身心发展情况,通过生动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情感及情境。另外,由于音乐是小学生必修科目,是人文领域的重要学科,教师更应在实际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构建丰富的思维模式,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并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来实现。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过程中不但可以深刻领悟音乐的内在思想,更能对音乐内涵进行品味,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由于新课标将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删减整合,减少了音乐教材中的缺陷,更帮助了教师有效开展音乐教学,能根据教材中规定的音乐类型展开教学,保证了教师可顺利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曲目演唱。
二、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开展音乐教学改革
(一)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开展教学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大多作为课堂核心为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很难养成自身主体思维,很难提高音乐学习兴致,固化思维[1]。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不主动干涉学生想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进行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在教学开始前,让学生收集资料,例如作词人是谁、作曲人是谁,这首歌有着什么样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课前预习,不仅帮助学生完善歌曲学习内容,更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致,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审美,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教师可在教学开始前,先根据学生近期学习情况,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综合成长。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家乡》这首曲目时,由于这首歌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更有兴趣进行学习,很大程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师选择教学曲目时,应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有联系的曲目,不仅可以更好的将学生带入进歌曲中,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致,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另外,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我国的经典曲目及歌曲风格之后,可适当的引入国外歌曲,如《卡普里岛》这首意大利风情歌曲,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为学生介绍意大利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等,将学生带入歌曲情境中,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意大利的相关视频片段为学生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背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致。教师为学生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不但能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三)为学生开展情境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融入歌曲情境,感受歌曲内涵,可为学生创建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主观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音乐情操[2]。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帮助学生感悟歌曲内涵。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曲目时,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收集关于牧场的各种视频图片等,并且在教学刚开展时,播放一段纯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为学生介绍草原及牧场,在教师介绍完毕后,为学生播放草原牧场的相关视频,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下,对歌曲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能深刻理解歌曲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
(四)开展互动教学
教师应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不断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创新,力图为学生创建开放自由的音乐学习环境。教师可在课堂中加强师生沟通,鼓励学生表述出自身想法,将自身想法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讨论,从而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教师可适当开展班级合唱,让学生在这种集体课堂活动中,逐渐培养团队意识。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合唱,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与合唱过程中展开丰富互动,无论是与同学互动还是与教师互动,都对学生养成良好团队意识有着重要帮助,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身想法,将自身的歌唱技巧传递给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分享中共同成长,从而养成良好音乐素养。
三、在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音乐能力
(一)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相当高的可塑性,教师要通过音乐塑造学生的创造力,以此挖掘出学生音乐天赋。教师在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学习时,可通过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创造想象空间,并在学生想象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提升学生自信[3]。例如在学习《动物说话》这一儿歌时,在学生能流利唱出歌曲之后,教师可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合理改编,例如加入“小猫唱歌喵呜喵呜”等歌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将自己想出的歌唱加入歌曲中,让每位学生充分表述自身想象来源,并且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讨论。这种创新改编歌曲的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吸引学生参与进课堂中。学生的想象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也不可限制学生进行想象,如果出现不恰当的想象,教师也应及时进行制止及教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进行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并没有形成音乐鉴赏力,教师要利用音乐课堂的生动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教师可让学生感受自然及生活中的各类声音,如鸟声、水声、乐器声、男女人声等,辨别不同声音的音色及速度,从而在学生脑中形成基本的鉴识能力;教师还可为学生播放各种舞蹈视频,让学生模仿其中舞蹈,感受舞蹈中肢体语言的美。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这一曲目时,教师可收集瑶族舞蹈视频,让学生模仿舞蹈动作,分析动作中民族特点;再如进行声音分辨训练中,教师可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树叶婆娑声等,让学生辨别各类声音并讨论声音特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形成基础鉴赏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留意身边各种事物的身影,从而提升学生音乐学习效果,提高鉴赏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更加生动有力的课堂氛围下进行音乐学习,让学生更有活力。教师应孜孜不倦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改变教学方式,更新自身教育观念,运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音乐天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以音乐教学为基础,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帮助学生挖掘音乐内涵,最终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提升音乐素养,在艺术熏陶之下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司南.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3):2438.
[2]彭杰.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J].速读(上旬),2020(7):21.
[3]黎梦莹.培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想象力策略[J].文渊(小学版),2020(6):84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