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指向核心素养中审美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王 楠

【机构】 安徽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审美创造能力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美的认知也会对学生产生相应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渗透美学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生活对学生进行正向积极的审美引导,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一、我国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分析
  审美教育是多方面的,从感受的角度的可以分为感官美和人情美。感官审美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的审美感知。如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品味。人情美主要指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包括人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念等。如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等。这两方面也都属于美育教育的范畴,当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环节时,应当对学生多方面进行审美培养,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升。
  (二)审美教育的现状
  我国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稍有不足。小学教师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生词识记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而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关注程度相对较弱。小学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也相对较为传统固定,这样的方式会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死板枯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就会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除了对教材文本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以外,还应当深挖教材文本,结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推动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赏析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样的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相对较难,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或画面想象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要表达和描述的内容,进而导致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无法感受到美,没有美的体验,学生的学习欲望不足。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渗透审美教育,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非常重要。
  二、审美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美育的理解仍旧停留在相对较为浅层次的阶段,这是由于现阶段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学生的认知水平、想象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培养的过程当中,应当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学生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对美好的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鉴赏和分析,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师和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材文本知识讲述的过程当中,除了应当对文章所描写的思想感情或是外部的环境进行讲解以外,还应当对此不断进行升华,结合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培养,让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能够理解真善美,并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行为模式产生影响,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步,使审美教育的价值落到实处。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感受美
  美是人的直觉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说,将文字的内容直观展示出来更便于学生的体会。例如在《搭船的鸟》这篇文章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对《搭船的鸟》进行全文阅读,品读文章当中关于小鸟的描写片段,并且让学生进行阅读对比。之后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小鸟的图片,观看小鸟的羽毛、形态、动作等,直观形象的感受鸟的形状美和姿态美;随后让学生用波浪线勾画出文章中有关景色的描写,用同样的方法感悟景色美。
  (二)启发想象能力,拓展体会美
  想象是开启审美的大门。在对《牛郎织女》这篇文章进行讲解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回味夜晚的星空变化、月圆月缺,丰富牛郎与织女相会时的画面,充分放大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场景,让学生感悟其中画面的神秘莫测。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情美
  生活是美的起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美。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见过的奇特景观。小学语文教材当中,除了有对场景、景色进行描写的文章以外,还有大量的描写人与情感相关的课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就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又如《搭船的鸟》在这篇文章当中,也讲到了作者和母亲搭船是为了到乡下的外祖父家去,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自己与家里长辈之间的相处,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为什么作者和母亲要坐着小船去外祖父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亲情之美,推动学生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加强审美教育,采用不同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及必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于学群.浅述“立德树人”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03):198-199
  [2]李军花.试论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J].《社会科学(文摘版)》,2021,(0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