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兴趣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许 诺
【机构】 黑龙江省大庆市翔宇未来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加之快速发展的时代影响,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真正以学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是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期望。基于此,本文将以兴趣导向为核心,探索围基于兴趣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项目式教学;兴趣导向;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与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并在活动中继续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来拓宽另一层面认知的方式。具体表现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选择、计划制定,方案实施,成果展示四部分内容。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即通过文本教材由教师教导学生学习到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等一系列的知识。在此阶段学习到的知识是为初中及以后数学学习打下的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构造、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今后学习其他理科相关的学科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对于多方而言,认识到小学数学科目的学习意义尤为重要,而以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更加培养学生在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在学习道路上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兴趣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课前
项目式学习活动是以兴趣导向为基础的实践,要求教师在课前明确课程内容,依照上述原则和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从而设置系列课程开展的环节内容。在准备过程中,重视对数字资源的应用与选择,设计趣味性十足的课堂导入,结合多样化的设计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真正发挥自身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以饱满的激情加入到学习过程中。
(二)课中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开展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游戏等方式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课程内容的开展,借助情境让学生提高自身对于课堂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如在预览某段教学知识前,提前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吸引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对教师初步设置的问题进行回答。
2.明确任务,提供指导
相关数据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到15分钟以上的时间,而面临数学学科新课的讲授,时间久了往往会呈现出注意力分散、走神开小差的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后,通过明确课堂学习任务来进行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开展,可以以分组学习的方式,通过头脑风暴相互讨论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在课堂练习阶段加入数字资源,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比赛,并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融入声音画面等内容,很容易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在数字资源应用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巩固,更便于教师摸清不同学生对于同一堂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必要之时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发挥引导作用。
3.提供帮助,指导反馈
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后,进一步进行相关学习材料的学习与实践,在此期间,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所需的资源与素材,才能推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观察不同组别和学生的变化,自身要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不是“指哪打哪”,而是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关键性的指引,让学生能够“茅塞顿开”,并开展下一步探索。同时,老师应当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弱点进行差异化教学,而不是只抓着个别优良学生进行教学计划,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逐渐引导他们学习,而不是强迫式教学。教学过程中也要对问题意识进行强化,对以往更注重问题分析解决方式的情况进行改变,也要注重学生对问题提出与构造能力的培养,真正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组织汇报,综合点评
学习点评对于课程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学习优缺点进行点评,更是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课程重难点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信息的获取,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一般从参与态度、信息搜集、探究精神、团结协作、综合运用五个维度进行评价。
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行,在展示完一个成果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进行个性化评价。教师可以在此阶段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效果。
(三)课后
课后的评价是指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可以邀请学生进行互评,指出学习过程中所需改善的问题。通过不断的评价,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有助于培养不断反思自己、改善自己的良好素养。
三、总结
对于数学教学工作者而言,下一步需要做的是持续对课内外教材作出深入探究,不断结合趣味化内容优化学习课情景创设,同时结合项目式教学法的设计对课堂开展的各阶段做好任务分割,真正发挥教师作为数学学习课堂引导者的角色,搭建学生与数学学习间的知识桥梁,以趣味化的课程开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琳琳.浅谈小学数学项目式教学的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3):72-74.
[2]陈一叶.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数学教学设计——以“数字与信息”的教学为例[J].数学之友,2023,37(01):31-33.
【关键词】 小学数学;项目式教学;兴趣导向;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与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并在活动中继续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来拓宽另一层面认知的方式。具体表现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选择、计划制定,方案实施,成果展示四部分内容。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即通过文本教材由教师教导学生学习到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等一系列的知识。在此阶段学习到的知识是为初中及以后数学学习打下的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构造、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今后学习其他理科相关的学科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对于多方而言,认识到小学数学科目的学习意义尤为重要,而以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更加培养学生在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在学习道路上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兴趣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课前
项目式学习活动是以兴趣导向为基础的实践,要求教师在课前明确课程内容,依照上述原则和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从而设置系列课程开展的环节内容。在准备过程中,重视对数字资源的应用与选择,设计趣味性十足的课堂导入,结合多样化的设计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真正发挥自身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以饱满的激情加入到学习过程中。
(二)课中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开展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游戏等方式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课程内容的开展,借助情境让学生提高自身对于课堂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如在预览某段教学知识前,提前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吸引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对教师初步设置的问题进行回答。
2.明确任务,提供指导
相关数据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到15分钟以上的时间,而面临数学学科新课的讲授,时间久了往往会呈现出注意力分散、走神开小差的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后,通过明确课堂学习任务来进行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开展,可以以分组学习的方式,通过头脑风暴相互讨论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在课堂练习阶段加入数字资源,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比赛,并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融入声音画面等内容,很容易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在数字资源应用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巩固,更便于教师摸清不同学生对于同一堂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必要之时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发挥引导作用。
3.提供帮助,指导反馈
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后,进一步进行相关学习材料的学习与实践,在此期间,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所需的资源与素材,才能推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观察不同组别和学生的变化,自身要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不是“指哪打哪”,而是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关键性的指引,让学生能够“茅塞顿开”,并开展下一步探索。同时,老师应当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弱点进行差异化教学,而不是只抓着个别优良学生进行教学计划,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逐渐引导他们学习,而不是强迫式教学。教学过程中也要对问题意识进行强化,对以往更注重问题分析解决方式的情况进行改变,也要注重学生对问题提出与构造能力的培养,真正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组织汇报,综合点评
学习点评对于课程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学习优缺点进行点评,更是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课程重难点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信息的获取,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一般从参与态度、信息搜集、探究精神、团结协作、综合运用五个维度进行评价。
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行,在展示完一个成果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进行个性化评价。教师可以在此阶段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效果。
(三)课后
课后的评价是指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可以邀请学生进行互评,指出学习过程中所需改善的问题。通过不断的评价,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有助于培养不断反思自己、改善自己的良好素养。
三、总结
对于数学教学工作者而言,下一步需要做的是持续对课内外教材作出深入探究,不断结合趣味化内容优化学习课情景创设,同时结合项目式教学法的设计对课堂开展的各阶段做好任务分割,真正发挥教师作为数学学习课堂引导者的角色,搭建学生与数学学习间的知识桥梁,以趣味化的课程开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琳琳.浅谈小学数学项目式教学的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3):72-74.
[2]陈一叶.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数学教学设计——以“数字与信息”的教学为例[J].数学之友,2023,37(0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