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双减政策下大班幼小衔接的新转变
【作者】 向 琳
【机构】 重庆市潼南区潼樾府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本文从教育观念、方法转变,幼儿课外补习调查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供大家学习借鉴。
【关键词】 双减政策;幼小衔接;新转变
1、解读“双减”政策
“双减”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为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实施后,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方面发展。
2、幼小衔接的目的与意义
2.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对小学的看法与态度决定了孩子在入小学后是否能够接受小学的生活以及学业,如果孩子的情绪状态存在排斥与厌恶,那么孩子在步入小学生活后就不容易接受小学的生活,对学习也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幼儿园期间,特别是大班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兴趣以及向往之情,社会适应性是必要的。
2.2为入小学做准备
当孩子们离开幼儿园,步入新的环境,学习新的知识、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同,以及社会、老师、家长对孩子期望不同,学习准备在这其中就起了很大作用,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去适应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也为孩子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发展孩子们基本的学习素质。
3、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3.1自主性强、自我控制力不断提高,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够与同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流畅。
3.2但仍处于幼儿阶段,思维中具体形象性思维还占主导地位。
3.3好学好问,喜欢挑战。
所以处于大班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简单分辨事情的正误,他们也可以洞察家长、老师们心情与脸色,所以幼小衔接中家长和老师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4、双减政策下幼小衔接的新思考
4.1教育观念、方法的转变
4.1.1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去小学化课程
由于社会的期望与家长的要求等原因,一些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往往会有一些偏差,在幼儿园期间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孩子学会读写,把小学的知识提前学,小学化倾向严重,特别是到了大班的孩子,他们身上的包袱是越来越重。但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要给孩子减重、减负,还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所以在幼儿园期间幼儿园要秉承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成为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积极地社会人际关系,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要为入小学做准备,但是幼小衔接并不是要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幼儿园要做到去小学化,减少孩子的学习学业负担,幼小衔接课程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去。
4.1.2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的转变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的教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幼儿为本,让孩子在做中学、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业技能,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们向小学过渡,提前了解小学生活是必要的,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把孩子的兴趣、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社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要,我们也陆续的实行了延时课的教学,开设特色课程,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与年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也促进了孩子们能力的提高,为入小学打下基础。
4.1.3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的转变
随着新政策的出台,全社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国家、幼儿园、老师的影响与沟通引导下,家长们的思想与育儿观念也在逐渐的改变,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尊重孩子的意见,打扮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们的自主意识很强,家长不应强制要求孩子盲目学习,多带孩子看看课外书,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在过程中去认识新事物。所以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仅孩子的身份变了,家长也应该转换角色。
4.2课外补习减少
通过数据调查,不同家庭的幼儿参加校外培训的规模存在着显著差异。就父母文化程度来说,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孩子参与校外培训的比例也越高。父母学历对参与率的影响呈倒U型:父母学历为高中、大专和本科的,幼儿参加校外培训的比例最高;父母学历为研究生的,幼儿参加校外培训的比例次之,而父母学历在初中及以下的,幼儿参加校外培训的比例最低。对于高学历的父母来说,他们一般已经尝到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的“甜头”,所以他们更愿意、也更积极地推动子女积累更多更高的文化资本。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参加课外培训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孩子到了大班年龄阶段,所接受的任务也会更沉重,但新政策的出台,减少幼儿参加课外培训,增加延时课,不仅为家长减轻负担,也在延时课培养孩子的兴趣。
5、结束语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幼小衔接也发生了变化,去发展、去创新,一切以幼儿为本,让幼儿在过程中发展,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戴红利,徐玲.我国幼儿参加校外培训的现状分析[EB/OL].717.
[2]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陈树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138.
[3]秦振飙.幼小衔接课程的调查研究——广西幼儿园中幼小衔接课程的现状与构建[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5.
[4][李静.透过幼小衔接的课看幼小衔接——以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和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 双减政策;幼小衔接;新转变
1、解读“双减”政策
“双减”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为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实施后,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方面发展。
2、幼小衔接的目的与意义
2.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对小学的看法与态度决定了孩子在入小学后是否能够接受小学的生活以及学业,如果孩子的情绪状态存在排斥与厌恶,那么孩子在步入小学生活后就不容易接受小学的生活,对学习也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幼儿园期间,特别是大班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兴趣以及向往之情,社会适应性是必要的。
2.2为入小学做准备
当孩子们离开幼儿园,步入新的环境,学习新的知识、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同,以及社会、老师、家长对孩子期望不同,学习准备在这其中就起了很大作用,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去适应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也为孩子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发展孩子们基本的学习素质。
3、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3.1自主性强、自我控制力不断提高,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够与同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流畅。
3.2但仍处于幼儿阶段,思维中具体形象性思维还占主导地位。
3.3好学好问,喜欢挑战。
所以处于大班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简单分辨事情的正误,他们也可以洞察家长、老师们心情与脸色,所以幼小衔接中家长和老师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4、双减政策下幼小衔接的新思考
4.1教育观念、方法的转变
4.1.1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去小学化课程
由于社会的期望与家长的要求等原因,一些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往往会有一些偏差,在幼儿园期间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孩子学会读写,把小学的知识提前学,小学化倾向严重,特别是到了大班的孩子,他们身上的包袱是越来越重。但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要给孩子减重、减负,还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所以在幼儿园期间幼儿园要秉承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成为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积极地社会人际关系,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要为入小学做准备,但是幼小衔接并不是要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幼儿园要做到去小学化,减少孩子的学习学业负担,幼小衔接课程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去。
4.1.2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的转变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的教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幼儿为本,让孩子在做中学、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业技能,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们向小学过渡,提前了解小学生活是必要的,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把孩子的兴趣、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社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要,我们也陆续的实行了延时课的教学,开设特色课程,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与年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也促进了孩子们能力的提高,为入小学打下基础。
4.1.3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的转变
随着新政策的出台,全社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国家、幼儿园、老师的影响与沟通引导下,家长们的思想与育儿观念也在逐渐的改变,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尊重孩子的意见,打扮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们的自主意识很强,家长不应强制要求孩子盲目学习,多带孩子看看课外书,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在过程中去认识新事物。所以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仅孩子的身份变了,家长也应该转换角色。
4.2课外补习减少
通过数据调查,不同家庭的幼儿参加校外培训的规模存在着显著差异。就父母文化程度来说,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孩子参与校外培训的比例也越高。父母学历对参与率的影响呈倒U型:父母学历为高中、大专和本科的,幼儿参加校外培训的比例最高;父母学历为研究生的,幼儿参加校外培训的比例次之,而父母学历在初中及以下的,幼儿参加校外培训的比例最低。对于高学历的父母来说,他们一般已经尝到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的“甜头”,所以他们更愿意、也更积极地推动子女积累更多更高的文化资本。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参加课外培训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孩子到了大班年龄阶段,所接受的任务也会更沉重,但新政策的出台,减少幼儿参加课外培训,增加延时课,不仅为家长减轻负担,也在延时课培养孩子的兴趣。
5、结束语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幼小衔接也发生了变化,去发展、去创新,一切以幼儿为本,让幼儿在过程中发展,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戴红利,徐玲.我国幼儿参加校外培训的现状分析[EB/OL].717.
[2]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陈树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138.
[3]秦振飙.幼小衔接课程的调查研究——广西幼儿园中幼小衔接课程的现状与构建[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5.
[4][李静.透过幼小衔接的课看幼小衔接——以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和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