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音乐教材红色歌曲思政内涵及价值意义

【作者】 蒋 希

【机构】 重庆市万州二中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音乐教材中的红色歌曲拥有极具教育价值的思政内涵,其所体现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对音乐教育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牢牢把握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外,也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歌曲的文化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与此同时也要树立其正确的三观,以音乐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引导青少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材;红色歌曲;思政内涵;价值意义

  教师应该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强调红歌的教育。教师应该不断引用传统的红色经典歌曲,并且选择当下流行的红歌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当的入门方式,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红歌和革命知识、历史故事,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红歌产生热情。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落实融合教育思想是当下的教学趋势,也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途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结合课程标准的教学需求,将音乐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并结合多学科的知识,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1、初中音乐教材红色歌曲思政内涵及价值意义
  1.1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初中音乐教材红色歌曲思政的实施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通过将这一思想进行融合,音乐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体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融合性,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学习品质,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进而体现音乐教学的乐趣,让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提升。所以融合教育思想的落实满足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当下教学的趋势。
  1.2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
  初中音乐教材红色歌曲思政的实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接受了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得到培养,并在音乐课堂中接受灵魂的熏陶,能够在融合教育思想的感染下丰富自身的精神需求,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1.3五育并举教学目标的落实
  五育并举教学目标提出后,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将德智体美劳多项教学活动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个人的道德素养,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并在融合教育思想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劳动素养,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融合教育思想的落实践行了五育并举的教学目标,是基础教育的基本思想。
  2、初中音乐教材红色歌曲思政的优化策略
  2.1开展红歌实践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红歌实践活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参与红歌的演唱、表演和赏析。因此,学校应该多举办红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欣赏红色经典,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音乐技能。学校不仅会在建党、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红歌实践活动,还会积极推进各种课外文体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比如早晚的广播,来介绍有关红歌的知识,并且播放一些深受欢迎的红色经典歌曲,比如《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保卫黄河》《红星歌》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热爱红色文化,而且也能够有效地推动红色教育的发展。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一场红歌比赛,让每个班级都能够选择一首优秀的作品,并用表演或舞台剧的形式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红色教育,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建议学生们参与一些有关红歌的综艺节目,例如《经典咏流传》的《少年中国》,因为当前的红歌不仅具有年轻人的特点,而且反映了当下的文化精神和社会现实,同时,通过当前的流行歌手的演绎和热门的综艺节目的宣传,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
  2.2科学选择红歌曲目
  红色歌曲是音乐教育里极为重要的资源,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引领其走向正确的方向。初中生的鉴赏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且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红色歌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以及灿烂锦绣的传统文化,了解革命先辈筚路蓝缕的革命主义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劳动精神、实干精神等伟大中国精神,增强民族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将自身的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见滩号子》,就是《川江船夫号子》用音乐表现出的其中一个劳动环节,《川江船夫号子》它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的号子连缀而成的,劳动号子以其特有的节奏与风格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淳朴。在音乐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树立自觉劳动的意识,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摒弃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也有利于教师落实教育政策,推进五育并举建设。红色歌曲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用旋律将历史故事、革命精神、先烈事迹等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学习初中音乐教材中的红色歌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走进历史,激荡起他们心中的家国情怀,从而接受并传播当今流行的红色歌曲。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经典红色歌曲咏流传。
  2.3巧用爱国素材,培养爱国情怀
  教师可以立足音乐教材,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音乐事件和音乐人物等,挖掘课本中关于爱国素材的课程思政主题,展开基于课程思政的初中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展示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通过选取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内涵,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认同感。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音乐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红色歌曲等,让学生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通过听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感,引导学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音乐,弘扬传统文化。再次,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人物,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例如,通过学习课本中一些音乐人物的音乐生涯和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音乐人物的奋斗历程和人生观,感受音乐人物的职业道德和艺术追求,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潜能。最后,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创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发挥个人才华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创作和演唱优秀的原创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自我表达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音乐素养。
  结束语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以初中音乐教材红色歌曲思政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等多重价值观。因此,在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教师应当不断开展富有成效的音乐教学,保障学生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虹男.美育背景下礼乐文化与初中音乐教学融合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2.
  [2]张艺凡.跨学科融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3]罗淑婷.初中音乐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21.